-
公开(公告)号:CN1067590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38589.5
申请日:2017-03-0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床面稳定和快速排水的河工模型排水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属于河流动力学、河流模拟领域。本发明在一般河工模型底部设置渗管、流量计及阀门,在需要将模型存水排干时可通过渗管将常规的纵向尾门排水改为垂向渗管排水。这样由于垂向排水时过水面积明显大于纵向排水的过水面积,在流量一致的情况下,前者流速会明显小于后者,可避免排水时泥沙起动,将有利于保持床面形态的稳定,并推导了斜坡泥沙垂向起动流速公式,通过渗管流量、垂向流速及泥沙起动流速三者间的关系,提出了泥沙止动下的渗管流量最大阈值和渗管管径的计算方法,以兼顾床面稳定与快速排水。相对传统模型水下地形测量,该发明提出的模型排水系统及设计方法是河工模型干河床形态保真的重要前提,可有效解决模型河床地形快速测量的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77406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97540.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刘玉娇 , 李志晶 , 陈齐 , 周银军 , 陈义武 , 金中武 , 姚仕明 , 吴华莉 , 刘昭希 , 刘亚 , 杨绪海 , 张玉琴 , 刘小斌 , 朱帅 , 马秀琴 , 程传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图像的温控泥沙沉降试验装置和沉速分析方法,涉及水利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基于数字图像的温控泥沙沉降试验装置,包括沉降筒、水温调节组件以及沉降监测机构;所述沉降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水温调节组件设置在沉降筒的外侧,其用于对所述沉降筒内部水温进行调节;所述沉降监测机构设置在所述沉降筒外侧,其用于对所述沉降筒中泥沙沉降画面进行采集。本发明实现在稳定低温环境下,对泥沙静水沉降过程进行观测,并通过以LK光流法为原理的视频沉速分析方法快速计算出泥沙沉速,可以不必进行多组重复性实验,同时可以记录沉速的变化过程,工作量小,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295054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699770.9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规则边界河道河床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属于河床演变学领域。提出将分形维数的概念应用于描述河床表面形态,在建立河床表面DEM的基础上,根据表面积‑尺度法原理,对其不规则边界处理、空间四边形面积计算及无标度区判断等方面进行改进,计算河床表面分形维数。该方法对天然河道河床表面分形计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基于河床表面DEM,来计算得出不规则边界下的河床表面分形维数,定量描述河床不规则性及多尺度性,解释河流曲折程度和表面形态的复杂性,进而分析河床演变中的河势、河相变化甚至河型演变。
-
公开(公告)号:CN106846475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69538.1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T1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流历史形态数字复原方法,在选取冲积河流、阶地发育完整的河段的基础上,选择拟恢复河段的代表性横断面,进行沉积物柱状样品钻取,并沉积物物理性状进行分层,记录各层的三维空间坐标,然后进行各沉积层的年代测定,最后将同一断面上不同沉积柱中相同年代沉积层的三维空间坐标在通用绘图软件中进行连线,所得断面形态即为该年代下的河流断面形态,依次将各年代的坐标进行联系,即完成了整个断面各个历史年代的形态恢复,多个断面恢复后即可形成整个河段的历史形态复原。本发明将地质学年代测量技术与河流动力学断面制模原理相交叉,可适用于大部分冲积性河流历史形态复原,对研究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21122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1242850.8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陈齐 , 李志晶 , 刘玉娇 , 刘昭希 , 金中武 , 周银军 , 姚仕明 , 刘亚 , 吴华莉 , 朱帅 , 陈鹏 , 杨绪海 , 刘小斌 , 张玉琴 , 陈义武 , 马秀琴 , 程传国
IPC: E02B3/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减缓河道型水库泥沙淤积和温室效应的清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河道型水库沿程淤积形势调查;(2)洲滩淤积形态演变趋势判定及理化性质分析;(3)河道型水库清淤减排工程施工。本发明可以达到既减缓水库防洪库容损失,又减少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功效。本发明通过工程措施与流程化操作方法,综合效应突出,运行成本较低,系统运行后,即可实现流程化处理,简易可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75907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710138589.5
申请日:2017-03-0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床面稳定和快速排水的河工模型排水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属于河流动力学、河流模拟领域。本发明在一般河工模型底部设置渗管、流量计及阀门,在需要将模型存水排干时可通过渗管将常规的纵向尾门排水改为垂向渗管排水。这样由于垂向排水时过水面积明显大于纵向排水的过水面积,在流量一致的情况下,前者流速会明显小于后者,可避免排水时泥沙起动,将有利于保持床面形态的稳定,并推导了斜坡泥沙垂向起动流速公式,通过渗管流量、垂向流速及泥沙起动流速三者间的关系,提出了泥沙止动下的渗管流量最大阈值和渗管管径的计算方法,以兼顾床面稳定与快速排水。相对传统模型水下地形测量,该发明提出的模型排水系统及设计方法是河工模型干河床形态保真的重要前提,可有效解决模型河床地形快速测量的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0738012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83423.2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8 , E02B1/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床冲淤调整过程中综合阻力变化合成计算方法,在深刻理解河床综合阻力物理组成的基础上,引入分形理论进行河床演变基本数据的分析与量化,首先利用河床表面分形维数可以独立河床形态大中尺度调整的特点,研究基于床面分形度量的形状阻力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床沙质量分形维数来度量床沙级配调整,并得到基于床沙质量分维的沙粒阻力计算方法,而后相加得到剧烈冲淤调整过程中河床综合阻力计算方法。本发明补充了《河工模型试验规程(SL99-2012)》中关于动床和床沙级配变化情况下河床综合阻力的取值方法,对河流模拟和动力特性有直接帮助,并有利于探索剧烈冲淤过程中河流特征水位的变化机理和趋势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846475B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069538.1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周银军 , 卢金友 , 范北林 , 姚仕明 , 沙志贵 , 徐平 , 闫霞 , 李志晶 , 刘小斌 , 金中武 , 王军 , 代娟 , 周森 , 陈义武 , 张玉琴 , 吴华莉 , 程传国 , 甘军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流历史形态数字复原方法,在选取冲积河流、阶地发育完整的河段的基础上,选择拟恢复河段的代表性横断面,进行沉积物柱状样品钻取,并沉积物物理性状进行分层,记录各层的三维空间坐标,然后进行各沉积层的年代测定,最后将同一断面上不同沉积柱中相同年代沉积层的三维空间坐标在通用绘图软件中进行连线,所得断面形态即为该年代下的河流断面形态,依次将各年代的坐标进行联系,即完成了整个断面各个历史年代的形态恢复,多个断面恢复后即可形成整个河段的历史形态复原。本发明将地质学年代测量技术与河流动力学断面制模原理相交叉,可适用于大部分冲积性河流历史形态复原,对研究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2112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42850.8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陈齐 , 李志晶 , 刘玉娇 , 刘昭希 , 金中武 , 周银军 , 姚仕明 , 刘亚 , 吴华莉 , 朱帅 , 陈鹏 , 杨绪海 , 刘小斌 , 张玉琴 , 陈义武 , 马秀琴 , 程传国
IPC: E02B3/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减缓河道型水库泥沙淤积和温室效应的清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河道型水库沿程淤积形势调查;(2)洲滩淤积形态演变趋势判定及理化性质分析;(3)河道型水库清淤减排工程施工。本发明可以达到既减缓水库防洪库容损失,又减少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功效。本发明通过工程措施与流程化操作方法,综合效应突出,运行成本较低,系统运行后,即可实现流程化处理,简易可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295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99770.9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规则边界河道河床表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属于河床演变学领域。提出将分形维数的概念应用于描述河床表面形态,在建立河床表面DEM的基础上,根据表面积-尺度法原理,对其不规则边界处理、空间四边形面积计算及无标度区判断等方面进行改进,计算河床表面分形维数。该方法对天然河道河床表面分形计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基于河床表面DEM,来计算得出不规则边界下的河床表面分形维数,定量描述河床不规则性及多尺度性,解释河流曲折程度和表面形态的复杂性,进而分析河床演变中的河势、河相变化甚至河型演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