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864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23855.5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一种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属于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该不锈钢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3%、Mn≤0.70%、Si≤0.50%、Cr:10.5~12.0%、Ni:7.5‑9.0%、Co:4.0~5.5%、Mo:1.8~2.2%、V≤0.3%%、Ti:0.01~0.05%、Nb:0.01~0.0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或真空感应/真空电渣重熔工艺进行熔炼,热处理前进行锻造。优点在于,通过预先热处理技术细化奥氏体晶粒,低温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多形态的残余/逆转变奥氏体,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大幅改善超低温韧性。

    低温服役环境下3D打印用高强不锈钢粉末及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588582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10714496.7

    申请日:2018-06-29

    Abstract: 一种低温服役环境下3D打印用高强不锈钢粉末及制备工艺,属于增材制造用金属材料领域。该粉末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2%、Si:≤0.5%、Mn:≤0.5%、P:≤0.01%、S:≤0.003%、Cr:10.0~12.5%、Ni:7.5~9.5%、Mo:2.5~3.5%、V:0.05~0.15%、Co:4.0~6.0%、O:≤0.015%、N:≤0.0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造工艺:母合金制备,等离子旋转电极制粉,粉末筛分与收集。优点在于,经SLM增材制造与配套热处理后,发明粉末制备的标准件具备了极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低温韧性。可直接作为低温与航天工程领域3D打印用高性能复杂精密零件的粉末耗材,也可推广至医疗、海洋工程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种超高强度耐蚀结构钢

    公开(公告)号:CN100500922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10099334.9

    申请日:2007-05-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强度耐蚀结构钢,其强度达到1800-1900MPa。该钢化学组成成分为(质量%):C≤0.02%,Si≤0.15%,Mn≤0.15%,S≤0.01%,P≤0.01%,Cr 8.0-10.0%,Ni 11.5-14.5%,Mo0.5-2.5%,Ti 1.0-2.0%,Al 0.02-0.5%,余为Fe。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超高强度、高断裂韧性、高耐蚀的优点。

    低温回火马氏体超高强度钢

    公开(公告)号:CN10314702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0648.8

    申请日:2013-03-20

    Abstract: 一种低温回火马氏体超高强度钢,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适用于承受冲击载荷的零部件,特别是承受高速碰撞的部件。该种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35—0.45%,Ni:3—6%,Co:2—5%,Si:1.5—2.5%,Mn:1.5—2.5%,Cr:0.5—1.25%,Mo:0.5—2.0%,Nb:0.01—0.05%,Ti:0.01—0.03%,同时要求:S≤0.005%,P≤0.005%,O≤20ppm,N≤20ppm,其余为Fe。优点在于,不仅强度高,而且断裂韧性好,屈强比低,经济效果较好。

    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8646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423855.5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一种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属于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该不锈钢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3%、Mn≤0.70%、Si≤0.50%、Cr:10.5~12.0%、Ni:7.5‑9.0%、Co:4.0~5.5%、Mo:1.8~2.2%、V≤0.3%%、Ti:0.01~0.05%、Nb:0.01~0.0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或真空感应/真空电渣重熔工艺进行熔炼,热处理前进行锻造。优点在于,通过预先热处理技术细化奥氏体晶粒,低温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多形态的残余/逆转变奥氏体,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大幅改善超低温韧性。

    一种优化合金配置的中合金超高强度钢

    公开(公告)号:CN102505100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210001806.3

    申请日:2012-01-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合金配置的中合金超高强度钢,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20-0.40%,Mn:0.3-2.0%,Si:1.25-2.25%,Cr:3.25-5.0%,Ni:0.5-2.5%,Mo:0.3-1.0%,W:0.3-2.0%,Nb:0.01-0.10%和/或V:0.05-0.3%,S:≤0.008%,P:≤0.01%,其余为Fe。本发明钢与现有超高强度钢相比,通过对合金元素Cr、Ni、Mo、Si和W的合理配置使强韧性水平达到了高合金二次硬化钢的水平,并且材料成本与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相当,特别适合在大型结构件上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