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5891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699647.9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涉及跨座式单轨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单轨梁;永磁轨道,永磁轨道设置在单轨梁的上表面;构架,构架设置在永磁轨道上方;列车车体,列车车体设置在构架的上方;悬浮永磁体,悬浮永磁体与构架相连;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端和移动端,固定端设置在单轨梁的两侧壁上,移动端与构架相连。本申请通过悬浮永磁体与永磁轨道之间的配合实现列车车体的悬浮功能,代替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进行承重,在运行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的磨损,解决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走行轮和轨道梁之间由于摩擦系数较大,能源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5891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99647.9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永磁磁浮列车,涉及跨座式单轨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单轨梁;永磁轨道,永磁轨道设置在单轨梁的上表面;构架,构架设置在永磁轨道上方;列车车体,列车车体设置在构架的上方;悬浮永磁体,悬浮永磁体与构架相连;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端和移动端,固定端设置在单轨梁的两侧壁上,移动端与构架相连。本申请通过悬浮永磁体与永磁轨道之间的配合实现列车车体的悬浮功能,代替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进行承重,在运行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橡胶轮胎的磨损,解决了传统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走行轮和轨道梁之间由于摩擦系数较大,能源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永磁轨道不平顺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6023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13122.8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轨道不平顺的测量装置及方法,涉及永磁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超导悬浮器;霍尔检测装置设置在超导悬浮器上,霍尔检测装置的一端向永磁轨道进行延伸形成定位端,定位端上设置有多个沿永磁轨道的宽度方向以相同的间隔距离均匀排列的霍尔传感器,多个霍尔传感器均与超导悬浮器内的超导体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加速度检测装置设置在超导悬浮器上,加速度检测装置沿永磁轨道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加速度检测装置的一端向永磁轨道进行延伸形成测量端,加速度检测装置测量端的高度与超导悬浮器的质心高度一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测量数据无法达到高精度要求,导致无法对永磁轨道健康判断的问题。

    用于超导磁浮列车的自适应多模态电磁协同减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593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71238.7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超导磁浮列车的自适应多模态电磁协同减振系统,包括:构架、超导悬浮器、永磁轨道、电磁阻尼线圈、磁流变阻尼器、二系悬挂、滤波器、放大器和分流电路;超导悬浮器安装在列车车体的底部,并与构架刚性连接;永磁轨道布置在列车的行驶路径的下方:电磁阻尼线圈安装在超导悬浮器内的底部;磁流变阻尼器与二系悬挂设置在构架和列车车体之间;磁流变阻尼器、滤波器、放大器通过分流电路与电磁阻尼线圈串联连接。本发明通过整合电磁和磁流变技术,系统实现了自供能和自适应的操作特点,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和操作成本。同时,系统的自适应性确保在各种运行条件下都能保持最佳性能。

    一种基于电磁波法的液位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5773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1811236757.5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波法的液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电磁波传感器、控制器、自增压式液氮储存罐、主电磁阀、次电磁阀、增压阀、排气减压阀和排气阀。应用本发明可以对液氮容器内的液氮的液位值进行实时检测和显示,并实现对液氮容器进行自动补液的功能。

    一种列车气动热吸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199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010156255.2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列车气动热吸收装置及方法。包括列车外壳,所述列车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热电转换装置,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包括热电模块和电能存储机构,所述热电模块的两个电极分别与电能存储机构的两端相连;所述热电转换装置的热端与列车外壳相接触,冷端设置于列车外壳内部的空气中。本发明采用热电转换装置,可以直接将列车外壳的气动热转化为电能储存,需要时储存的电能可以给车上电器设备提供电能。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列车表面的温度,又能够将气动热吸收利用,变废为宝,与真空管道交通运输系统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理念相适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