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的种子引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8093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1120228.5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的种子引发方法,属于牧草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通过制备碳酸氧化镧[La2O2(CO3)]纳米引发液‑种子采集与处理‑引发紫花苜蓿种子‑种子萌发培养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引发培养。本发明方法通过使用碳酸氧化镧纳米溶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强了紫花苜蓿的耐盐性,表现出高效、快速的盐害缓解能力,缩短了育种周期。本发明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牧草耐盐栽培地燃眉之急;对于紫花苜蓿在土壤盐渍化地区大范围推广栽培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为纳米碳酸氧化镧在牧草植物尤其是紫花苜蓿上的应用及提高其耐盐性提供了依据。

    一种破除黑褐苔草种子休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830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06205.9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除黑褐苔草种子休眠的方法,包括:种子采集与收集、种子前处理、NaOH处理和种子萌发处理4个步骤。通过使用20%氢氧化钠浸泡黑褐苔草种子2h,然后在浓度为100μmol/L的赤霉素或10μmol/L的氟啶酮浸种发芽。使用赤霉素润湿处理可将发芽率从0%提高到52~72%,而氟啶酮润湿处理可将发芽率提高到80~96%;可快速促进萌发,最快在实验第一天即出现萌发,10d发芽率可达28~48%(赤霉素)、68~84%(氟啶酮);显著促进了种子萌发。另外,本发明操作简单,危险系数低,成本低廉,可以为推动黑褐苔草的室内萌发实验种子萌发方法以及为种子检验规程填补黑褐苔草的理论空白。

    藏北嵩草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02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34782.7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藏北嵩草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以藏北嵩草为材料,运用RT‑qPCR技术结合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软件对13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geNorm软件计算得出适合藏北嵩草不同处理和组织最适合内参基因数目为2个。综合4个软件的分析结果,筛选出不同处理和组织下中稳定性最好的2个内参基因为藏北嵩草ACTIN和GAPDH。本发明填补了藏北嵩草不同处理、不同组织中没有稳定内参基因的技术空白,可为进一步研究藏北嵩草关键功能基因提供参考和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提供有效的校正工具;本发明提出的检测引物具有特异性,大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一种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的种子引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809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120228.5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的种子引发方法,属于牧草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通过制备碳酸氧化镧[La2O2(CO3)]纳米引发液‑种子采集与处理‑引发紫花苜蓿种子‑种子萌发培养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引发培养。本发明方法通过使用碳酸氧化镧纳米溶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强了紫花苜蓿的耐盐性,表现出高效、快速的盐害缓解能力,缩短了育种周期。本发明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牧草耐盐栽培地燃眉之急;对于紫花苜蓿在土壤盐渍化地区大范围推广栽培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为纳米碳酸氧化镧在牧草植物尤其是紫花苜蓿上的应用及提高其耐盐性提供了依据。

    一种基于紫花苜蓿提取物合成纳米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46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28843.2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紫花苜蓿提取物合成纳米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割赛迪10号紫花苜蓿开花末期的地上部分,在105℃条件下杀青30min,65℃烘干1~2d,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获得苜蓿草粉,室温密封袋保存;取1g的苜蓿草粉于室温中,用乙醇浸泡30~60min,超声反应条件下反应10~30min。常温过滤定容至50mL;将AgNO3与苜蓿总黄酮提取液,按照体积比为1:2,450rpm转速下常温避光搅拌30min,之后在常温下避光放置1~3d,制得粒径大小为50nm左右。本发明制备过程具有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不需要任何添加剂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