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294499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1911259267.1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管包括:管基体;管基体的外壁上设有外肋结构,外肋结构上设有流道结构,流道结构为雪花形,流道结构用于提供液态冷媒蒸发所需的汽化核心。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管,解决降膜式蒸发器液态冷媒沿轴向及周向均匀分布问题,提高换热管的面积利用率,进而提高降膜式蒸发器的换热性能。本发明的雪花形外表面翅间流道,交叉间隙形成系列均匀的孔簇及流道,提供大量液态饱和冷媒蒸发所必需的汽化核心,促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管汽化核心密度大,显著增强换热效率。

    内置油分、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7884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129036.9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置油分,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分离区,且壳体上设有进气部和出气部,进气部将分离区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以使从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流至分离区,出气部将分离区与冷凝器的冷凝区连通,以使冷媒经由出气部从分离区流至冷凝区内,与冷凝区内的冷凝管换热;换热管,换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分离区内,以与由进气部流向出气部的冷媒换热;和多个折流板,这多个折流板设置于分离区内,并使冷媒流经换热管时,进行折流流动,其中,所有折流板6的平均水力直径Dd和相邻两折流板6之间的距离为lb满足:#imgabs0##imgabs1#基于此,可提高冷凝器的单相换热强度。

    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

    公开(公告)号:CN10791763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711391631.0

    申请日:2017-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流板、油分离器、冷凝器及闪发器,均流板(1)包括板体(11),在所述板体(11)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沿所述板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过液槽(12),以便所述板体(11)上方的沉积液滴通过所述过液槽(12)流回所述板体(11)下方。本发明在均流板的板体侧边设置多个过液槽,均流板所连接的壁面与过液槽之间能够形成板体上方的沉积液滴的导流通道,沉积液滴可通过过液槽流向均流板的下方,并能够降低其他方向的流体对沉积液滴向下回流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均流板对气态介质和液态介质的分离效果。

    闪发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2117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710368836.0

    申请日:2017-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闪发器,闪发器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挡板与第一封头之间形成闪发区,输入管位于闪发区;第一挡板与第二封头之间形成分离区,补气口以及出液口位于分离区;第一挡板的下边缘与壳体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等于闪发器的最低液位高度;第一挡板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上边缘等于闪发器的最高液位高度。上述闪发器,在分离区的制冷剂液体液面较低时,制冷剂液体从第一缺口流入分离区,第一缺口能够消除液体冲击影响,流入分离区的液面平稳,能够在出液口形成稳定的液封,避免出现由于无法形成液封制冷剂气体由出液口流出的问题。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05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30774.5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多根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并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62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130775.X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气态工质进口和液态工质出口;去过热组件,位于壳体内,包括分隔壁、折流板和第一换热管,分隔壁被配置为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去过热腔和通过分隔壁上的通气孔与去过热腔连通的冷凝腔,气态工质进口与去过热腔连通,液态工质出口与冷凝腔连通,折流板设置于去过热腔内,被配置为在去过热腔内形成折流流道,折流流道的入口端与气态工质进口连通,冷凝腔与折流流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管包括位于去过热腔内以冷却去过热腔内的气态工质的去过热管段,至少部分去过热管段位于折流流道内;和第二换热管,位于冷凝腔内,被配置为将从去过热腔进入冷凝腔的气态工质冷凝为液态工质。

    立式换热器用布液器、立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88375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13283.7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换热器用布液器、立式换热器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立式换热器,存在螺旋盘管上布膜的效果相对较差,影响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立式换热器用布液器,包括均流结构,其设置于立式换热器的螺旋盘管上相邻的两圈管之间,其中,均流结构上设置有均流孔,均流结构能承接与均流结构相邻的上层的管滴落的冷媒且汇集在均流结构的冷媒能通过均流孔流向均流结构相邻的下层的管上;立式换热器包括气液分离结构,布液区设有气液分离结构,气液分离结构形成在导气管上以及形成在导气管的内部;本发明可大幅提升盘管表面布膜,提高布膜的均匀性,进而提升盘管整体蒸发换热效果。

    油气分离装置及冷凝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1025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50871.5

    申请日:2021-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的滤油结构;所述滤油结构为多孔板、旋分器、滤网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孔板上的通孔孔径在流体流通方向上由大变小;多孔板周侧开设有回油口。所述滤油结构还包括滤网、旋分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油气分离装置的冷凝器。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解决了油气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