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航空发动机性能及燃/滑油系统的耦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428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23993.7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性能及燃/滑油系统的耦合分析方法,涉及航空发动机整机热/质流分析的技术领域。本方案基于模块化的建模思想,建立以热质流分析为目的耦合分析模型,将经简化处理的各部件/组件的流动与换热模型搭建为由元件和节点组成的整机热/质流网络计算模型。综合考虑航空发动机性能部件法和燃/滑油系统的热流体网络法的求解机制,并且在求解过程中采用的流动与换热的解耦算法,实现航空发动机整机性能模型与燃/滑油系统仿真模型的动态数据交互和耦合求解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分析精度。为航空发动机热/质流分析计算提供工具保障以及对整机综合热管理效能评估与优化提供支撑平台。

    航空发动机燃油换热装置及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48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83721.1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换热装置及方法。航空发动机燃油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多个滑油集油槽,换热器具有燃油通道、多个待换热滑油进口、多个滑油出口和多个互不连通的滑油通道,滑油通道与燃油通道相邻并能够传递热量,多个待换热滑油进口和多个滑油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滑油出口和多个滑油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滑油集油槽与多个滑油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滑油集油槽沿燃油通道流通方向温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实际换热过程中,燃油依次与温度逐渐升高的多股滑油进行换热,这样可改善滑油与燃油之间换热温差的均匀性,降低滑油与燃油之间换热温差的损失,提高滑油与燃油之间的换热效率。

    一种利用燃油热沉的航空发动机主动间隙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49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44545.1

    申请日:2024-07-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利用燃油热沉的航空发动机主动间隙控制方法,涉及航空发动机涡轮叶尖间隙主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将燃油系统和主动间隙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利用燃油热沉的主动间隙控制方案,可以降低动态引气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同时在整个飞行任务中进行叶尖间隙的主动热控制以及充分利用燃油的热沉,减少了系统冷量的浪费,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燃油热沉和提升发动机的性能。随后,进行了完整飞行任务下的多工况下瞬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案对提升航空发动机的散热能力、降低燃油消耗有着明显的效果。

    飞行器燃油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8066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13167.X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燃油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飞行器。飞行器燃油热管理系统包括燃油换热流路、滑油换热流路和发电流路。发电流路的设置,能够在滑油热载荷过大时对滑油热载荷实现再利用,通过滑油一部分热载荷(也即一部分热量)经过蒸发器对发电流路中的工质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工质进入到膨胀机内参与做功,进而推动与膨胀机连接的发电机工作,实现将滑油的热能转变成电能的目的。另外,从飞机燃油泵流出的燃油通过冷凝器与发电流路中的工质进行换热,以保证进入燃烧室的燃油温度不超过限制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