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90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88122.9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33/543 , G01N33/574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g‑Cys和Cu‑MOFs/SOx之间的电子转移检测癌胚抗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利用L‑Cys功能化的Ag杂化纳米材料Ag‑Cys作为基底发光材料,肌氨酸氧化酶包裹的Cu‑MOFs为猝灭剂,通过层层组装构建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癌胚抗原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0744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86329.X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1/76 , G01N33/574 , G01N33/5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g2O纳米粒子对多孔C3N5纳米花的猝灭效应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以多孔C3N5纳米花作为基底发光材料,氨基化的Ag2O纳米粒子为猝灭剂,通过层层组装构建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较宽的检测范围,较低的检测限,较高的灵敏度,对癌胚抗原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51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71542.7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孔g‑C3N4‑CoPdNPs和Fe MOFs‑sCuO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检测神经烯醇化酶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利用CoPd合金纳米粒子修饰的多孔g‑C3N4复合材料g‑C3N4‑CoPdNPs作为基底发光材料,Fe MOFs负载小尺寸CuO(Fe MOFs‑sCuO)为猝灭剂,通过层层组装构建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神经烯醇化酶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50717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038073.2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本发明中,MoS2/Bi2S3纳米棒不仅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而且可以通过金‑硫键固载大量的发光材料鲁米诺,增强发光材料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为了灵敏地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夹心型的猝灭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采用姜黄素‑ZnO纳米材料基于消耗超氧根自由基和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根据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可以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聚多巴胺@姜黄素‑ZnO,使得该传感器电化学发光强度变化不同。本发明对淀粉样β蛋白4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 pg/mL‑10 ng/mL,检测限为21 fg/mL。
-
公开(公告)号:CN11183010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34948.5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iO/PbS/Au光电化学自供能传感器的构建,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肌氨酸氧化酶与肌氨酸的特异性识别,以NiO纳米片为基底材料,利用原位生长法成功修饰PbS纳米晶体,最后浸蘸Au纳米粒子,构建了该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光电化学自供能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对肌氨酸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61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855945.X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级纳米氧化锌微球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β‑淀粉样蛋白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多级纳米氧化锌微球,并用三联吡啶钌敏化,增强其对可见光的吸收,随后,原位生长铈掺杂的硫化镉,得到光电信号显著增强且稳定的多级纳米氧化锌微球复合材料ZnO/Ru(bpy)32+/Ce‑CdS,以ZnO/Ru(bpy)32+/Ce‑CdS作为基底材料,以PS@CuS作为二抗标记物,PS@CuS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阻碍了光生电子的转移,而且PS@CuS与ZnO/Ru(bpy)32+/Ce‑CdS间对可见光的吸收竞争也会有效地降低光电流信号,这双重抑制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了传感器的检测限。再结合适配体优异的选择性,实现了对β‑淀粉样蛋白的高灵敏检测,这对β‑淀粉样蛋白的分析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52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06346.6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核壳结构Mo2C@C纳米球的心肌钙蛋白I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利用氨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MWCNTs-NH2@Nafion溶液作为基底材料,负载有聚乙烯亚胺PEI的核壳结构Mo2C@C纳米球为二抗标记物,氮化硼量子点BNQDs为共反应剂,通过层层自组装构建了心肌钙蛋白I免疫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心肌钙蛋白I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89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86770.9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花状三氧化钨复合材料为基础的光电化学降钙素原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了独特的花状三氧化钨WO3,多孔结构赋予其较大比表面积,用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敏化,增强了WO3的光电化学活性,随后,利用Sb3+和S2-的反应原位生长硫化锑Sb2S3作为信号放大材料,制备出光电信号显著增强且稳定的花状三氧化钨复合材料WO3/NCQDs/Sb2S3,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和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构建操作简单的光电化学降钙素原生物传感器,实现对降钙素原的超灵敏检测,这对降钙素原的分析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770216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10090693.1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0 , C01G23/053 , C01G49/08 , C03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原位仿生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电化学传感等领域。本发明利用单宁酸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超分子金属凝胶作为前驱体在玻璃电极表面原位制备复合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单宁酸形成的超分子凝胶良好的负载能力可以实现多种纳米材料与二氧化钛的复合,其在玻璃电极表面的原位修饰在电化学发光和光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873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51631.2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S@Au双重抑制ZnCdS的光电化学凝血酶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锌、镉共掺杂硫化物ZnCdS纳米晶,其粗糙的表面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了ZnCdS的负载能力,增强其可见光吸收能力。以ZnCdS作为基底材料,以PS@Au作为二抗标记物,PS@Au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阻碍了光生电子的转移,而且PS@Au与ZnCdS间对可见光的吸收竞争也会有效地降低光电流信号,这双重抑制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了传感器的检测限。再结合适配体优异的选择性,实现了对凝血酶适配体的高灵敏检测,这对凝血酶的分析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