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7982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0960750.3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观组织图像三角形网格划分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包括:读取微观组织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输出能够被有限元软件识别的文件;在有限元软件中建模,得到小方格阵列模型;在模型中划分区域并赋予材料属性。本发明能够精确的对多相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建模,提高现有方法的精确度;本发明能够消除了锯齿状边界,更加真实的反映微观组织形貌;本发明可以方便的用于两相材料中各组分相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本发明所建模型随着MATLAB缩放的比例的增加,精度随之增加,反映形貌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79961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463124.8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3K35/30 , B23K35/3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熵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电子焊料,属于电子封装微互连技术领域。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Cu粉末、Sn粉末以及Ni粉末混合后,进行烧结和熔炼;烧结和熔炼的最高温分别不超过260℃和920℃。该方法可在较低温度下直接将微连接结合处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Cu6Sn5、Cu3Sn和Ni3Sn4以高熵合金形式的多元合金组分制成致密均匀的高熵IMC整体样品。该材料可有效提高接头合金的强度、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并可促进焊料与基体之间的扩散作用,提升连接处结合的紧密程度。含有上述材料的电子焊料,不仅能够提升焊点强度和力学性能,同时还能防止焊接后冷却凝固过程体积膨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30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67247.6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焊料用增强材料的加工方法、复合焊料及其加工方法,对Cu粉末、Sn粉末、Ni粉末物质的量比为2.5‑3.0:3.0‑3.5:1的原料进行烧结,所述烧结步骤主要作用温度为450℃‑550℃;将含有Sn粉末、Bi粉末和近非晶态增强材料粉末的原料置280‑320℃中熔化后冷却,得到复合焊料。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高品质的制备近非晶态多相金属间化合物(IMC)样品的方法,这种IMC微米颗粒可成为改善SnBi焊料力学性能的一种潜在的复合材料增强体。
-
公开(公告)号:CN11377982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60750.3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观组织图像三角形网格划分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包括:读取微观组织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输出能够被有限元软件识别的文件;在有限元软件中建模,得到小方格阵列模型;在模型中划分区域并赋予材料属性。本发明能够精确的对多相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建模,提高现有方法的精确度;本发明能够消除了锯齿状边界,更加真实的反映微观组织形貌;本发明可以方便的用于两相材料中各组分相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本发明所建模型随着MATLAB缩放的比例的增加,精度随之增加,反映形貌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30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067247.6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焊料用增强材料的加工方法、复合焊料及其加工方法,对Cu粉末、Sn粉末、Ni粉末物质的量比为2.5‑3.0:3.0‑3.5:1的原料进行烧结,所述烧结步骤主要作用温度为450℃‑550℃;将含有Sn粉末、Bi粉末和近非晶态增强材料粉末的原料置280‑320℃中熔化后冷却,得到复合焊料。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高品质的制备近非晶态多相金属间化合物(IMC)样品的方法,这种IMC微米颗粒可成为改善SnBi焊料力学性能的一种潜在的复合材料增强体。
-
公开(公告)号:CN1147996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3124.8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23K35/30 , B23K35/3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熵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电子焊料,属于电子封装微互连技术领域。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Cu粉末、Sn粉末以及Ni粉末混合后,进行烧结和熔炼;烧结和熔炼的最高温分别不超过260℃和920℃。该方法可在较低温度下直接将微连接结合处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Cu6Sn5、Cu3Sn和Ni3Sn4以高熵合金形式的多元合金组分制成致密均匀的高熵IMC整体样品。该材料可有效提高接头合金的强度、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并可促进焊料与基体之间的扩散作用,提升连接处结合的紧密程度。含有上述材料的电子焊料,不仅能够提升焊点强度和力学性能,同时还能防止焊接后冷却凝固过程体积膨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