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系化合物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1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26102.0

    申请日:2010-06-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38 H01L33/16 H01L33/20 H01L33/32 H01L33/382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主面(7a)是m面的n型GaN基板(7)和在基板(7)的主面(7a)上设置的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具有:n型半导体层(2);位于n型半导体层(2)的上表面的第一区域(2a)上的活性层(3)、p型半导体层(4)、阳极电极层(5);以及在n型半导体层(2)的上表面的第二区域(2b)上形成的阴极电极层(6)。n型半导体层(2)、活性层(3)以及p型半导体层(4)都是通过m面生长而形成的外延生长层。基板(7)以及n型半导体层(2)中的n型杂质的浓度设定在1×1018cm-3以下。当从与主面(7a)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阳极电极层(5)与阴极电极层(6)的间隔为4μm以下,在从阴极电极层(6)的边缘中的与阳极电极层(5)相对置的部分起相距的距离为45μm以下的区域内配置有阳极电极层(5)。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99146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480015008.X

    申请日:2004-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5 H01L29/66795 H01L29/786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绝缘层(11);由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的岛状的半导体构成的第一主体部(13);由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的岛状半导体构成的第二主体部(14);在第一绝缘层上,连接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而形成的脊骨状的连接部(15);由在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通道区域(15a);通过第二绝缘层(17)覆盖通道区域的外周而形成的栅极(18);横跨第一主体部、和连接部的、该第一主体部与通道区域之间的部分而形成的源极区域;以及横跨第二主体部、和连接部的、该第二主体部与通道区域之间的部分而形成的漏极区域;其中,构成通道区域的半导体具有晶格应变。

    发光二极管元件及发光二极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92471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80011458.1

    申请日:2011-03-30

    Abstract: 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n型导电层(2),具有第1区域(2a)、第2区域(2b)及背面(2c);设于n型导电层(2)的第1区域(2a)的活性层(3)以及p型导电层(4);p型电极(5),设于p型导电层(4)的主面上;绝缘膜(15),设于通孔(8)的内壁,该通孔贯通n型导电层(2),并在n型导电层(2)的第2区域(2b)及背面(2c)具有开口;导电体部(9),在所述通孔(8)的内部设于绝缘膜(15)的表面;n型表面电极(6),设于第2区域(2b),并与导电体部(9)相接;以及n型背面电极(7),设于n型导电层(2)的背面(2c),并与导电体部(9)相接。

    发光二极管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3806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080032304.6

    申请日:2010-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382 H01L33/16 H01L33/32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具备:n型导电层(2),其具有主面以及背面,并由氮化镓类化合物构成,主面是m面;半导体层叠构造(21),其设置在n型导电层(2)的主面的第1区域(2a),且包括p型导电层(4)、以及位于n型导电层(2)和p型导电层(4)之间的活性层(3);p型电极(5),其设置在p型导电层(4)上;导电体部(9),其设置在n型导电层(2)的主面的第2区域(2b),并与通孔(8)的内壁相接;以及n型表面电极(6),其设置在n型导电层(2)的主面的第2区域(2b),并与导电体部(9)相接。

    氮化物类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8113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80002630.1

    申请日:2012-0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32 H01L33/02 H01L33/16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氮化物类半导体发光元件具有生长面为m面、由GaN类半导体形成的半导体层叠结构。半导体层叠结构具有: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上的p侧电极;和位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之间的活性层。活性层的厚度与n型半导体层的厚度比D为1.8×10-4≤D≤14.1×10-4,p侧电极的面积S为1×102μm2≤S≤9×104μm2,外部量子效率成为最大时的88%时的最大电流密度为2A/mm2以上。

    发光二极管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3806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2304.6

    申请日:2010-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382 H01L33/16 H01L33/32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具备:n型导电层(2),其具有主面以及背面,并由氮化镓类化合物构成,主面是m面;半导体层叠构造(21),其设置在n型导电层(2)的主面的第1区域(2a),且包括p型导电层(4)、以及位于n型导电层(2)和p型导电层(4)之间的活性层(3);p型电极(5),其设置在p型导电层(4)上;导电体部(9),其设置在n型导电层(2)的主面的第2区域(2b),并与通孔(8)的内壁相接;以及n型表面电极(6),其设置在n型导电层(2)的主面的第2区域(2b),并与导电体部(9)相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