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后缓冲器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8315C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01124462.3

    申请日:2001-07-31

    Inventor: 林薰 与仓康文

    Abstract: 由横管61连接在左右车座轨6之间,在设于横管61中央的缓冲器托架支承后缓冲器15的上侧安装部100,而且将后缓冲器15的下部支承到后臂。横管61的两端焊接到大体为匚字状断面的加强板60,而且将加强板60焊接到车座轨6。加强板60与沿上下连接车座轨6和下构架7的加强板57连成一体,将从后缓冲器15施加到横管61的大负荷从加强板60经由车座轨6和加强板57分散到下构架7。

    摩托车的后组合灯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439562A

    公开(公告)日:2003-09-03

    申请号:CN03106130.3

    申请日:2003-02-19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向后罩内配置后组合灯时,使其后部从后罩后端朝向后方,从而可以避免商品外观性能的降低,使尾灯用灯泡和方向指示灯用灯泡的更换作业容易进行。在安装着透镜(47)的状态下就可以更换尾灯用灯泡和方向指示灯用灯泡的后组合灯(41)的下部和后挡泥板(39)之间,设置扣合机构(80)。该扣合机构(80)可以切换将该后组合灯(41)按压到后罩(38)内时的扣合,还可以将该后组合灯(41)从后罩(38)向后方拔出时的扣合解除。设置在后组合灯(41)上部的撑条(51)用连结部件(74)连结在车体车架(F)上,该连结部件(74)配置在后罩(38)的开口(55)内朝向上方的位置处,同时可以从上方进行松动操作。

    两轮摩托车车罩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20220A

    公开(公告)日:1999-06-23

    申请号:CN98118690.4

    申请日:1994-02-25

    Abstract: 对于备有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上下方向取既定侧面宽度的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而大致连续地覆盖前述主车架和前述发动机的车罩由多个分离部分构成,使其分离盖之一沿前述主车架侧面可自由拆装,卸去它时,仅仅露出主车架而利用外观表面,同时把有损外观的辅助部年之类用其它的车罩覆盖,外观不露、在车体后部,把由板状车架构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后车架的结构部件上,在后挡泥板上配设辅助部件,从而构成苗条的车体。

    两轮摩托车车罩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058A

    公开(公告)日:1995-02-01

    申请号:CN94103258.2

    申请日:1994-02-25

    Abstract: 对于备有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上下方向取既定侧面宽度的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而大致连续地覆盖前述主车架和前述发动机的车罩由多个分离部分构成,使其分离盖之一沿前述主车架侧面可自由拆装,卸去它时,仅仅露出主车架而利用外观表面,同时把有损外观的辅助部件之类用其它的车罩覆盖,外观不露。在车体后部,把由板状车架构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后车架的结构部件上,在后挡泥板上配设辅助部件,从而构成苗条的车体。

    两轮摩托车车罩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049C

    公开(公告)日:2002-09-18

    申请号:CN98118690.4

    申请日:1994-02-25

    Abstract: 对于备有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所定侧面宽度的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而大致连续地覆盖前述主车架和前述发动机的车罩由多个分离部分构成,使其分离盖之一沿前述主车架侧面可自由拆装,卸去它时,仅仅露出主车架而利用外观表面,同时把有损外观的辅助部件之类用其它的车罩覆盖,外观不露、在车体后部,把由板状车架构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后方架的结构部件上,在后挡泥板上配设辅助部件,从而构成苗条的车体。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758C

    公开(公告)日:2002-02-27

    申请号:CN97113739.0

    申请日:1997-07-03

    Inventor: 林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该机动二轮车在1根主管4的下部悬架内燃机,在该主管4的后部连接左右一对副管6、8,从而构成车架2;其中,上述副管6、8为方形断面管,在上述主管4的后部侧面焊接具有平坦面的板5、7,在该板5、7的平坦面上焊接上述副管6、8的前部,从而构成车架2。因此,主管和副管不要求高的尺寸精度,也不需要特别的加工工序,可以构成成本低、精度高的车架。

    二轮摩托车的收纳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74305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49247.5

    申请日:2006-11-21

    Abstract: 一种二轮摩托车的收纳结构,该二轮摩托车具备:至少具有从能转向地支承转向手柄的头管向后下延伸的下构架的车架;支承于车架的乘员用座;至少具有从上方覆盖下构架的至少一部分的下构架罩部、及配置于下构架罩部的左右两侧的腿部挡泥板部的车体罩,其中,其能够容易地兼顾收纳量增大与上下性及乘坐性的提高,在乘员用座上的乘员能够操作的位置设置有收纳部。在下构架罩部(25)的左右至少一侧,在腿部挡泥板部(2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置面向上方的台阶部(39),并在该台阶部(39)设置收纳部(33)。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242322A

    公开(公告)日:2000-01-26

    申请号:CN99108974.X

    申请日:1999-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25/00 B62H1/02 B62K2202/00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中,在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7下部安装托架22,在该托架22上通过防振材料23安装踏板杆27,在该踏板杆27上设置踏板28。在托架22上固定侧支架托架31,在该侧支架托架31上可摆动地安装侧支架32。由此,不用为了踏板而变更车架的设计,防振材料不受发动机的热影响,可将传递到踏板的振动减弱到感觉不到的程度,并且防振材料不会过早劣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