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3914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478122.5

    申请日:2017-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次级线圈的冷却和框体的破损的检测的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受电装置具备:次级线圈,其在与具有初级线圈的送电装置对置的状态下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装置接受电力;框体,其以与次级线圈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收容次级线圈;流体,其填充于空间,传感器,其配置在空间内,检测流体的液位高度的变化;以及检测部,其根据通过传感器检测出的液位高度的变化,来检测框体的破损。

    受电装置、输送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686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710504750.6

    申请日:2017-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次级线圈的冷却与壳体的破损的检测的受电装置、输送设备以及检测方法。受电装置具备:次级线圈,其在与具有初级线圈的送电装置对置的状态下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装置接受电力;壳体,其以在与次级线圈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收容次级线圈;绝缘性流体,其被填充于空间;计测部,其计测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的效率;以及检测部,其基于非接触电力传送期间的效率的变化来检测壳体的破损。

    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39140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710478122.5

    申请日:2017-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次级线圈的冷却和框体的破损的检测的受电装置、输送设备及检测方法。受电装置具备:次级线圈,其在与具有初级线圈的送电装置对置的状态下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装置接受电力;框体,其以与次级线圈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收容次级线圈;流体,其填充于空间,传感器,其配置在空间内,检测流体的液位高度的变化;以及检测部,其根据通过传感器检测出的液位高度的变化,来检测框体的破损。

    电容器的配置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26011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1071191.6

    申请日:2016-11-28

    Abstract: 电容器的配置构造包括外壳、框体和散热器。外壳容纳电容器。外壳包括外壳底部。框体包括底部壁。框体具有自底部壁的一高度,所述底部壁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外壳安装在内表面上,使得外壳底部与内表面中的安装表面相对。散热器包括散热器顶部。散热器设置在底部壁的外表面上,且沿高度方向看时不与外壳重合。外壳底部与安装表面之间沿高度方向的距离小于散热器顶部与安装表面之间沿高度方向的距离。

    电容器单元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26012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1060625.2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单元,在电容器单元中,即便万一在收容有电容器元件的外壳与放热片之间产生结露,也能够防止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产生短路。长条的外壳(14)在一端部具有由正极端子台(26)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台(28)构成的第一端子台(22),在另一端部具有由第二负极端子台(30)构成的第二端子台(24)。在外壳的底面中,在正极端子台与第一负极端子台之间形成有缺口槽(52)。另外,外壳的底面的大部分被放热片(16)覆盖。该放热片伴随着形成分割隙(62)而被分割为第一片体(64)和第二片体(66)。分割隙例如从外壳内的电容器元件(12)的并列方向中央偏向第一端子台侧。

    受电装置、输送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6862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504750.6

    申请日:2017-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次级线圈的冷却与壳体的破损的检测的受电装置、输送设备以及检测方法。受电装置具备:次级线圈,其在与具有初级线圈的送电装置对置的状态下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装置接受电力;壳体,其以在与次级线圈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收容次级线圈;绝缘性流体,其被填充于空间;计测部,其计测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的效率;以及检测部,其基于非接触电力传送期间的效率的变化来检测壳体的破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