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452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1292914.1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站冷却系统领域,为能够在加快气流上升效率的同时,提高风机效率,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塔,包括:塔身;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塔身下部;耦合风机组件,设置在塔身内,耦合风机组件位于第一进风口上方,耦合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朝上;耦合风机组件设置在塔身的喉部;应用上述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塔,能够在加快气流上升效率的同时,提高风机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方法。

    一种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

    公开(公告)号:CN11261125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044847.X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包括:塔身;散热器,位于塔身底部;导流装置,设置在散热器外侧;导流装置包括:挡风板,沿散热器的径向自散热器向外延伸;背板,具有凹部,凹部的开口朝向散热器,挡风板部分位于凹部当中;盖板,设置在挡风板和背板上方,盖板的两端分别与背板的顶部和塔身连接,挡风板、背板和盖板围成导流通道;背板包括第一百叶,第一百叶的叶片沿竖直方向延伸;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百叶的开度;应用上述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能够提高流场重构装置对于不同风向的适应性。

    基于吸附式热泵利用燃煤烟气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434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636473.0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吸附式热泵利用燃煤烟气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方法,包括燃煤烟气管道、吸附式热泵机组、供热水管以及循环气道;所述燃煤烟气管道与第一换热器相连,第二换热器出水口与热水罐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之间通过循环热源管连接;所述第一吸附床、第二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内的工质通过介质流动管形成循环;所述热水罐还连接冷凝器出水口、供热水管以及第三换热器;所述循环气道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相连,所述蒸发器的进水口连接第三换热器,所述蒸发器的出水口连接冷水罐。本发明可梯级利用燃煤产生的高温烟气,供给生活热水、供暖以及制冷,并带有储水罐,实现高峰期平稳供热/供冷功能。

    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8432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1317961.7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型特朗勃墙系统,包括透光玻璃和特朗勃墙,透光玻璃和特朗勃墙的上下两侧均设有通风口,特朗勃墙与透光玻璃之间设有第一空气通道,特朗勃墙包括集热板、热电发电装置、相变蓄热装置、热电制冷装置和隔热板,热电制冷装置和隔热板之间设有第二空气通道,隔热板上设有第五、第六通风口,第二空气通道、第五、第六通风口中的至少之一设有空气驱动组件。热电发电装置和相变蓄热装置提高了传统特朗勃墙自动通风、太阳能利用率和通风稳定性;热电发电装置、相变蓄热装置和热电制冷装置三者的夹层结构有效改善热电发电不稳定的情况;热电发电装置驱动热电制冷元件和空气驱动组件促进室内环境稳定,可以起到高效调节的作用。

    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及管径变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923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32981.0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及管径变径设计方法,系统包括蒸汽输入部、汽水输出部、冷凝风机和若干个冷却单元,若干个冷却单元并联连接于蒸汽输入部与汽水输出部之间,每个冷却单元包括蒸汽分配管、汽水收集管和多根冷凝管,冷凝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蒸汽分配管和汽水收集管连接后呈横置的U型结构,蒸汽分配管内蒸汽流动方向与汽水收集管内汽水流动方向相反。所述蒸汽分配母管管径沿管内蒸汽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汽水收集母管管径沿汽水流动方向逐渐增大。通过分级形成多个冷却单元,沿着介质流动方向并联连接,经过变径蒸汽分配管,能实现蒸汽分配母管中热负荷自适应分配,提高各个冷却单元中蒸汽流动与传热的均衡特性。

    具有发电与路面冷却功能的城市立杆

    公开(公告)号:CN11244415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45870.4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发电与路面冷却功能的城市立杆,包括填埋管、空气混合室外管、相变蓄热装置、热电装置、蓄电装置、搭载设备、控制器和内管,填埋管具有中空的内腔,填埋管的内腔连通空气混合室;外管可吸收太阳能并将热量传递至相变蓄热装置,内管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管的内腔连通空气混合室,搭载设备安装于外管的上端,控制器电性连接热电装置和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电性连接搭载设备和热电装置。通过相变蓄热装置蓄热,促进热电装置发电蓄电,同时,热电装置朝向内管放热还能形成空气对流,进而带走路面热量,冷却路面,可以解决传统的城市立杆搭载设备供能损耗大、经济性差以及城市路面难以冷却的问题。

    基于能品的热电成本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91917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111269854.6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品的热电成本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从锅炉出口到汽轮机排汽口,各抽汽点的热力参数以及环境参数;根据各抽汽点的热力参数和环境参数,建立㶲值和能品的函数关系;对建立的㶲值和能品的函数关系,进行积分计算,得出单位供热抽汽在汽轮机内所具有的总能品和单位蒸汽发电过程的总能品;分别计算出供热抽汽供热过程的总能品、蒸汽发电过程的总能品,带入热电分摊比公式,计算热电分摊比;根据实时煤价和得出的热电分摊比,计算供应单位热量所消耗的用煤成本和产生单位电量所消耗的用煤成本。根据生产热、电所消耗的蒸汽能品的量,给予热、电成本合理的分摊解释,用以指导实际热、电定价。

    一种动态重构的汽轮发电机组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3416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1483362.7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重构的汽轮发电机组及运行方法,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高压补偿压力级和/或中压补偿压力级,先划分汽轮机组的运行负荷工况,在高负荷工况下,让常规的高压缸、中压缸投入运行,高压补偿压力级和/或中压补偿压力级空转或停机;在低负荷工况下,将高压补偿压力级与高压缸串联运行,和/或将中压补偿压力级与中压缸串联运行。通过在通流系统中串联压力级,增加做功环节,并通过压力传递维持较高的机组运行压力。根据运行负荷工况,动态重构汽轮机组的通流状态,避免汽轮机组在中低负荷工况下由于主再热蒸汽运行压力下降而引起能效急剧下降的问题,提高汽轮机组的工况适应性。

    一种主动式流场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6272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043599.7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动式流场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检测现场风向和现场风速;S200、根据检测到的现场风向和现场风速,控制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的第一百叶的开度;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包括:塔身;散热器,位于塔身底部;导流装置,设置在散热器外侧;导流装置包括:挡风板,沿散热器的径向自散热器向外延伸;背板,具有凹部,凹部的开口朝向散热器,挡风板部分位于凹部当中;盖板,设置在挡风板和背板上方,盖板的两端分别与背板的顶部和塔身连接,挡风板、背板和盖板围成导流通道;背板包括第一百叶,第一百叶的叶片沿竖直方向延伸;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百叶的开度;应用上述主动式流场重构方法,能提高对于不同风向的适应性。

    一种动态重构的汽轮发电机组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3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83362.7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重构的汽轮发电机组及运行方法,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高压补偿压力级和/或中压补偿压力级,先划分汽轮机组的运行负荷工况,在高负荷工况下,让常规的高压缸、中压缸投入运行,高压补偿压力级和/或中压补偿压力级空转或停机;在低负荷工况下,将高压补偿压力级与高压缸串联运行,和/或将中压补偿压力级与中压缸串联运行。通过在通流系统中串联压力级,增加做功环节,并通过压力传递维持较高的机组运行压力。根据运行负荷工况,动态重构汽轮机组的通流状态,避免汽轮机组在中低负荷工况下由于主再热蒸汽运行压力下降而引起能效急剧下降的问题,提高汽轮机组的工况适应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