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发电与路面冷却功能的城市立杆

    公开(公告)号:CN11244415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345870.4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发电与路面冷却功能的城市立杆,包括填埋管、空气混合室外管、相变蓄热装置、热电装置、蓄电装置、搭载设备、控制器和内管,填埋管具有中空的内腔,填埋管的内腔连通空气混合室;外管可吸收太阳能并将热量传递至相变蓄热装置,内管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管的内腔连通空气混合室,搭载设备安装于外管的上端,控制器电性连接热电装置和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电性连接搭载设备和热电装置。通过相变蓄热装置蓄热,促进热电装置发电蓄电,同时,热电装置朝向内管放热还能形成空气对流,进而带走路面热量,冷却路面,可以解决传统的城市立杆搭载设备供能损耗大、经济性差以及城市路面难以冷却的问题。

    一种光伏热电MPPT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359939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730479.4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光伏热电MPPT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步长计数器获取光伏热电耦合系统的步长数据;判断当前光伏发电和热电发电总功率和前一个扰动周期的光伏发电和热电发电总功率大小,根据当前总功率和前一个扰动周期总功率的差值大小,对步长计数器进行处理;获取系统当前周期和前一个扰动周期的温度差和电压差,根据温度差和电压差的乘积和温度差、电压差的大小确定下一个扰动周期的步长给定值;根据步长计数器的计算结果确定步长比例;通过确定步长比例,获取稳定的最大功率,实现光伏热电MPPT的控制。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全工况高效供热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4848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315259.1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联产机组全工况高效供热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与热汽源连通的中压缸和若干个低压缸,低压缸由常规合缸布置解耦为分缸独立布置结构,分别与中压缸出口的排汽管道连通,中压缸排汽母管上设有蝶阀,蝶阀与每个独立分缸布置的低压缸支路连通,各自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方法包括在蝶阀及第一阀门全开状态下,供汽压力P供汽满足供热供汽压力需求P需求时,按照现有运行方式运行;当P供汽

    一种光伏热电MPPT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35993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30479.4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光伏热电MPPT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步长计数器获取光伏热电耦合系统的步长数据;判断当前光伏发电和热电发电总功率和前一个扰动周期的光伏发电和热电发电总功率大小,根据当前总功率和前一个扰动周期总功率的比值大小,对步长计数器进行处理;获取系统当前周期和前一个扰动周期的温度差和电压差,根据温度差和电压差的乘积和温度差、电压差的大小确定下一个扰动周期的步长给定值;根据步长计数器的计算结果确定步长比例;通过确定步长比例,获取稳定的最大功率,实现光伏热电MPPT的控制。

    具有发电与路面冷却功能的城市立杆

    公开(公告)号:CN112444153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45870.4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发电与路面冷却功能的城市立杆,包括填埋管、空气混合室外管、相变蓄热装置、热电装置、蓄电装置、搭载设备、控制器和内管,填埋管具有中空的内腔,填埋管的内腔连通空气混合室;外管可吸收太阳能并将热量传递至相变蓄热装置,内管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管的内腔连通空气混合室,搭载设备安装于外管的上端,控制器电性连接热电装置和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电性连接搭载设备和热电装置。通过相变蓄热装置蓄热,促进热电装置发电蓄电,同时,热电装置朝向内管放热还能形成空气对流,进而带走路面热量,冷却路面,可以解决传统的城市立杆搭载设备供能损耗大、经济性差以及城市路面难以冷却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