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卷绕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5329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80023028.0

    申请日:2013-01-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熔敷部的凹凸而在电极上产生的皱褶的扁平卷绕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包括卷绕电极体(3)和收纳该卷绕电极体(3)的电池容器(2),该卷绕电极体(3)是在正极电极(34)与负极电极(32)之间隔着隔膜(33、35)而将正极电极(34)和负极电极(32)绕轴芯(80)扁平状地卷绕来形成的,轴芯(80)由弯曲刚度高于正极电极(34)、负极电极(32)和隔膜(33、35)中的任一者的弯曲刚度的树脂片(81)卷绕而构成,具有形成轴芯(80)的最内周的最内周部(82)和延伸至与最内周部(82)相比更靠卷绕结束端部侧的延伸部(83),隔膜(33、35)包括与延伸部(83)接合的接合部,和与接合部相连的仅使隔膜(33、35)绕轴芯(80)卷绕1周以上而形成的隔膜卷绕部。

    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4012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380077866.6

    申请日:2013-06-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简化制造工序的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本发明的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100)具有在正极电极(34)和负极电极(32)之间隔着隔膜(33、35)将正极电极(34)和负极电极(32)卷绕而构成的扁平状的卷绕组(3),该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100)的特征在于,卷绕组(3)具有片材(81)的卷绕方向两侧的前端部(81c1、81c2)分别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折回,且前端部(81c1、81c2)配置在相互分隔的位置而构成的轴芯(80),上述片材的弯曲刚性比正极电极(34)、负极电极(32)和隔膜(33、35)中的任一方都高。

    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4012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380077866.6

    申请日:2013-06-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简化制造工序的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本发明的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100)具有在正极电极(34)和负极电极(32)之间隔着隔膜(33、35)将正极电极(34)和负极电极(32)卷绕而构成的扁平状的卷绕组(3),该扁平卷绕式二次电池(100)的特征在于,卷绕组(3)具有片材(81)的卷绕方向两侧的前端部(81c1、81c2)分别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折回,且前端部(81c1、81c2)配置在相互分隔的位置而构成的轴芯(80),上述片材的弯曲刚性比正极电极(34)、负极电极(32)和隔膜(33、35)中的任一方都高。

    扁平卷绕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5329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380023028.0

    申请日:2013-01-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熔敷部的凹凸而在电极上产生的皱褶的扁平卷绕形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容器(2),该卷绕电极体(3)是在正极电极(34)与负极电极(32)之间隔着隔膜(33、35)而将正极电极(34)和负极电极(32)绕轴芯(80)扁平状地卷绕来形成的,轴芯(80)由弯曲刚度高于正极电极(34)、负极电极(32)和隔膜(33、35)中的任一者的弯曲刚度的树脂片(81)卷绕而构成,具有形成轴芯(80)的最内周的最内周部(82)和延伸至与最内周部(82)相比更靠卷绕结束端部侧的延伸部(83),隔膜(33、35)包括与延伸部(83)接合的接合部,和与接合部相连的仅使隔膜(33、35)绕轴芯(80)卷绕1周以上而形成的隔膜卷绕部。(1)包括卷绕电极体(3)和收纳该卷绕电极体(3)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81201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080068568.7

    申请日:2010-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H01M2/263 H01M2/30 Y10T29/49112

    Abstract: 轴芯(10)包含:正极轴芯部(11),在一端设有正极扩张部(11P);负极轴芯部(12),在另一端设有负极扩张部(12N);和绝缘部(13),使正极轴芯部(11)与负极轴芯部(12)彼此绝缘地一体化。正极板(122)在由正极扩张部(11P)扩张的状态下与正极集电体(115)电连接,负极板(124)在由负极扩张部(12N)扩张的状态下与负极集电体(116)电连接。正负极轴芯扩张部(12N11a)在卷绕电极组120的端面从内部撑开正负极层叠体(122C、124C),将正极集电体(115)的正极连接片(115B)与正极集电部(122A)超声波焊接,并且,将负极集电体(116)的负极连接片(116B)与负极集电部(124A)超声波焊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