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装结构红光micro-LED及其光学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644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65933.4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装结构红光micro‑LED及其光学优化方法,具体结构包括:在倒装结构红光micro‑LED的顶部设计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通过控制DBR的层数和每层材料的折射率及厚度,实现对特定波长红光的反射增强,同时与位于底部的Ag金属反射镜共同构成谐振腔,有效增强红光micro‑LED在垂直方向的出光;在micro‑LED的侧壁设置Ag金属反射镜,以减少光线在侧壁的损失,并抑制像素之间的光串扰问题。本发明通过谐振腔的增强效应和侧壁反射镜的减损作用,实现了对micro‑LED出光效率及光学性能的双重提升,适用于各种需要高亮度、高对比度和低串扰的micro‑LED显示和照明应用。

    一种基于光学变焦的抬头显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61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64509.8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变焦的抬头显示器系统,包括挡风玻璃和变焦成像系统,所述变焦成像系统由成像显示单元、光学变焦模块、次级反射镜及主反射镜组成。光线从成像显示单元发出,经光学变焦模块进行焦距调制后,依次通过次级反射镜、主反射镜及挡风玻璃反射至驾驶员眼盒位置,形成可调成像距离的虚像。光学变焦模块通过Alvarez自由曲面透镜或液体透镜实现焦距动态调整,结合车载传感器实时获取前车距离信息,同步调节虚像显示距离(5‑20m连续可调),使虚像与背景景物贴合,减少视觉疲劳。系统采用紧凑式设计,将变焦功能集中于光学模块内部,避免传统机械结构导致的体积膨胀,适配车载空间限制,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

    一种用于分区背光液晶显示器光晕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937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66225.X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区背光液晶显示器光晕的测量方法及系统,搭建暗室环境和光晕测量装置,测量暗室环境下Mini‑LED区域背光显示器显示图片时显示亮度分布情况,确定亮度分布数据,从一维方向上对Mini‑LED区域背光显示器某一行或某一列像素的光晕亮度变化趋势进行单一提取分析并绘制背光显示器光晕亮度分布情况效果图。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帮助分区背光显示器设计开发人员有效评估显示器的光晕水平,根据光晕的亮度值和宽度来主要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帮助设计开发和质量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光晕指标测量,帮助显示设备制造商优化改善分区背光显示器的光晕问题。

    一种Mini-LED显示屏动态光晕自动捕捉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09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104696.6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显示屏动态光晕自动捕捉方法及系统,包括用于控制高速相机和光晕捕捉的客户端主机和用于控制创建测试白盒动画的服务器端主机,客户端主机与服务器段主机通过局域网实现同步控制。客户端主机发送自动捕捉命令的同时将测试白盒的属性发送给服务器端并记录时间戳t1,收到服务器端白盒创建完成的回应后记录时间戳t2。基于时间戳进行时间补偿,最终延时时间达到后自动进行光晕捕捉,此时测试白盒刚好点亮预期像素点区域,从而实现被测显示屏的任意像素点点亮及对应动态光晕的自动捕捉。本发明可对被测显示屏指定像素区域进行点亮并实现毫秒级的动态光晕自动捕捉,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捕捉,提高了动态光晕的捕捉精度。

    对迭代FGSM反取证攻击鲁棒的像素级定位取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6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40505.6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迭代FGSM反取证攻击鲁棒的像素级定位取证方法,构建像素级定位取证模型,该模型由特征提取模块、多尺度模块、解码器模块三部分组成;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图像的RGB色彩特征和SRM噪声特征,在提取出的RGB色彩特征后使用多尺度模块,该模块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密集特征设计,让模型在更大的感受野下提取多尺度特征。解码器模块由基于残差块的上采样单元组成,其中每个单元都使用了注意力机制SCSE层。解码器模块与特征提取模块的对应部分使用跳跃连接相连,解码器模块输出预测的取证定位掩码。像素级定位取证模型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取得了较好的取证效果,且在基于迭代FGSM的反取证攻击下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

    一种紧凑式波导用准直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614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64508.3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公开了一种紧凑式波导用准直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系统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光阑、第二透镜组、棱镜等效透镜、窗口保护片和像面位置。第一透镜组通过双层正光焦度弯月透镜与胶合透镜组合,有效矫正像差和色差;第二透镜组采用负光焦度双凹透镜扩束并结合对称结构透镜,降低像差矫正难度。系统全部采用球面镜和玻璃材料,通过优化光焦度、面型及相对位置,实现高准直度、高相对照度、低畸变、结构紧凑且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光波导显示系统。

    一种基于深度图片边缘检测的三维视频空洞填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03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3217.5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图片边缘检测的三维视频空洞填充方法,主要解决在利用多参考视点的深度信息对视场角范围内虚拟视点进行映射时出现的空洞问题。该方法主要通过在进行虚拟视点图像融合之前,分别对各融合图像的深度图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判断图像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然后在非边缘区域进行映射前后距离判断填充空洞。随后,将填充好的待融合图像采用投票融合机制进行融合,接着将视场角内每一个角度的虚拟视点的互补映射结果进行融合。虚拟视点图像融合后,利用相邻虚拟视点的像素数据或参考视点像素数据填充当前虚拟视点的空洞。本发明通过图像融合前边缘检测处理加上融合后填充,有效提高了虚拟视图中空洞填充的效率。

    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虚拟场景沉浸感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402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68579.6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虚拟场景沉浸感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双目成像原理,构建因相机拍摄视场角与人眼视场角不匹配而产生的不同畸变效果的空间畸变模型,并使用基于视场角差异的指数来量化畸变程度。然后,设计涉及虚拟现实空间畸变的人机交互实验,采集不同畸变条件下的主观I PQ评分数据和客观EEG信号数据。对采集的EEG原始信号进行了滤波、去伪影及频谱分析等预处理,以计算指定脑电波频段的绝对功率值。最后,将计算出的脑电绝对功率值与畸变指数结合,构建基于多项式回归算法的沉浸感预测模型,实现对主观沉浸感的客观预测。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揭示虚拟空间畸变对沉浸感的影响机制,并为优化虚拟现实空间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