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铜-单宁酸聚合物包裹的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03659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361176.3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铁/铜‑单宁酸聚合物包覆的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和应用,涉及染料降解领域,其以三聚氰胺海绵为基材,采用浸涂法将铁/铜‑单宁酸的类芬顿反应催化剂负载于三聚氰胺海绵,三聚氰胺海绵的多孔三维结构可以增加类芬顿反应催化剂的负载,并暴露出更多的活性催化位点来降解溶液中的染料;并通过优化负载铁和铜的质量比以及调控pH值、过氧化氢加入量和初始降解染料亚甲基蓝浓度,进而获得更高的降解效率;本发明制备的铁/铜‑单宁酸聚合物包裹的三聚氰胺海绵可以重复利用5次,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均在95%以上;且能够拓宽反应pH至偏中性,增强催化效率,同时能够加快三价铁至二价铁的转换,减少铁污泥的产生。

    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及其制备及药物缓释载体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4507384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210210621.7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及其制备及药物缓释载体材料。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丝素蛋白溶液缓慢滴加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并在65~75℃范围内水浴加热,并调节pH值到8.8~9.2,其中,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8:8~2;S2,将PEG溶液滴加到反应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PEG的质量占所述丝素蛋白与所述海藻酸钠总重量的3~15%;S3,将反应后的溶液铺膜,然后烘干;S4,将烘干后的薄膜用CaCl2溶液浸泡后,清洗并干燥。本发明制备的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结构中含有赖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等生物活性基元,这能大大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表面性能与降解性能,从而适于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应用。

    T98G细胞囊泡包覆铁-没食子酸纳米颗粒、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78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1175.9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T98G细胞囊泡包覆铁‑没食子酸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涉及T1加权的MRI成像造影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T98G细胞囊泡包覆铁‑没食子酸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靶向水通道蛋白4的MRI应用。该发明依据“仿生伪装”的概念,T98G细胞囊泡包裹的纳米颗粒能够避免免疫系统的吞噬,同时可以靶向同源胶质瘤细胞。本发明调控并优化了FeCI3·6H20与GA的质量比,得到具有良好T1加权造影效果的Fe‑GA NPs,并与T98G细胞囊泡混合,接着在脂质体挤出器中重复挤出,得到T98G细胞囊泡包覆的Fe‑GA NPs。本发明中制备的T98G细胞囊泡包覆铁‑没食子酸纳米颗粒,可以靶向水通道蛋白4,并在同源胶质瘤细胞中富集,为疾病的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

    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及其制备及药物缓释载体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45073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210621.7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及其制备及药物缓释载体材料。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丝素蛋白溶液缓慢滴加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并在65~75℃范围内水浴加热,并调节pH值到8.8~9.2,其中,丝素蛋白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8:8~2;S2,将PEG溶液滴加到反应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PEG的质量占所述丝素蛋白与所述海藻酸钠总重量的3~15%;S3,将反应后的溶液铺膜,然后烘干;S4,将烘干后的薄膜用CaCl2溶液浸泡后,清洗并干燥。本发明制备的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结构中含有赖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等生物活性基元,这能大大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表面性能与降解性能,从而适于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应用。

    基于双亲性聚碳酸酯膨胀型快速释药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3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12911.7

    申请日:2022-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亲性聚碳酸酯膨胀型纳米药物载体及制备方法,以mPEG113为引发剂,DBU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与环状单体MBC通过溶液聚合,制备出嵌段共聚物mPEG113‑b‑PMBCn,以Pd类催化剂为还原剂,通过加氢还原获得含羧基嵌段共聚物mPEG113‑b‑PMCCn;在DCC与DMAP作用下制备出共聚物P1,与阿霉素在DMSO中反应合成出膨胀型纳米药物载体;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粒子。本发明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子在体内能够稳定循环,并在肿瘤细胞内酸性环境中释放药物。此外,通过在侧链中引入叔胺基团,在细胞内酸性环境中可以快速质子化产生电荷斥力,使纳米颗粒膨胀,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快速释放,使载药纳米粒子进入肿瘤细胞后能够迅速释放药物至治疗浓度,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基于双亲性聚碳酸酯电荷反转型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07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13222.8

    申请日:2022-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亲性聚碳酸酯电荷反转型纳米药物载体,以mPEG113为引发剂,DBU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出嵌段共聚物mPEG113‑b‑PMBCn,然后以Pd类催化剂为还原剂,通过加氢还原获得了含羧基嵌段共聚物mPEG113‑b‑PMCCn与2‑(六甲撑亚胺)乙醇在DCC与DMAP作用下制备出共聚物P1,将P1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在DCC作用下制备共聚物P2,再将P2与DOX在DMSO中反应合成出电荷反转型纳米药物载体P3;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粒子DOX‑M。本发明药物载体,以聚碳酸酯‑阿霉素偶联聚合物为基础,自组装形成双pH响应可电荷反转的载药纳米粒子(DOX‑M)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中。纳米粒子被细胞内吞后,亚胺键在细胞酸性环境中迅速断裂,抗肿瘤药物DOX+LAP被释放到细胞质中以协同抑制细胞增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