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48417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80038865.6

    申请日:2012-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C15/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加热室(10)具有:位于上述加热室(10)内上部的第一烹调空间;以及位于上述第一烹调空间下方的第二烹调空间。箱体具有:收容第一加热器(400)的第一收容部(610);以及收容第二加热器(410)的第二收容部(640)。离心送风机包括具有空气吸入部的风扇(500)和包围上述风扇(500)的风扇箱体(510)。风扇(500)向上述风扇(500)的转动方向的前方侧送风,并且由控制部(240)将转动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风扇箱体(510)具有如下形状:在风扇(500)反转时主要把来自风扇(500)的风导向第一收容部(610),并且在风扇(500)正转时主要把来自风扇(500)的风导向第二收容部(640)。

    加热烹调器及加热烹调器用托盘

    公开(公告)号:CN101233371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680027339.4

    申请日:2006-07-24

    Abstract: 加热烹调器(1)在加热室(20)的侧面上具有将加热流体吹出的吹出口(22)、和卡止部(3a)。托盘(4)从外缘侧朝向内侧依次具有缘部(4a)、侧壁部(4b)、平坦面部(4c)、内壁部(4d)以及底部(4e)。在使表面侧朝向加热室(20)的顶面侧而将卡止部(4)卡止在卡止部(3a)上时,侧壁部(4b)的贯通孔(4f)对置于吹出口(22)。来自吹出口(22)的加热流体的一部分经由贯通孔(4f)被供给到托盘(4)的背面侧,该加热流体的其余被供给到托盘(4)的表面侧。在使背面侧朝向加热室(20)的顶面侧而将托盘(4)卡止在卡止部(3a)上时,侧壁部(4b)与内壁部(4d)之间的槽部(4i)的开口朝向加热室(20)的顶面侧。

    蒸汽烹调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7944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580023856.X

    申请日:2005-0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C15/327 A21B3/04 F24C15/003 Y02P60/831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汽烹调装置,在对米饭或炒面之类的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食品加热的情况下,不给蒸汽加热加热器通电,或者以非常弱的电流通电,实质上不对从蒸汽供给管(94A~-94C)供给的蒸汽加热。这样,将来自蒸汽供给管(94B)的80℃~90℃的蒸汽从蒸汽喷射管(111)开口(111a)向正下方喷出。这样一来,处于碟形箱(51)内的蒸汽喷射管(111)端部周围的蒸汽,在自开口(111a)喷出的蒸汽的作用下被吸入,可将大量的蒸汽喷出到一碗米饭或一碟炒面上。其结果是,可防止例如米饭粒的表面温度立即超过100℃的情况发生,可有效地进行米饭粒的表面上的冷凝,能更有效地进行对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

    蒸汽蒸煮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9913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580012988.2

    申请日:2005-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1B3/04 F22B1/284 F24C7/06

    Abstract: 蒸汽升温装置(50)的盘形外壳(51)具有来自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从设置在第1侧壁(91)上的蒸汽供给口(95A、95B、95C)流入的凹部(51a)。在上述盘形外壳(51)的凹部(51a)内,以使俯视形状相对于上述中心线L大致呈轴对称的状态设置第1、第2蒸器过热器(52、53)。在上述盘形外壳(51)的凹部(51a)的、与设置有蒸汽供给口(95A~95C)的第1侧壁(91)相邻的第2、第3侧壁(92A、92B)上、并且是在该第2、第3侧壁(92A、92B)的蒸汽供给口(95A~95C)之相反一侧,设置用于从侧面向加热室内供给蒸汽的蒸汽吹出口(101A~104A、101B~104B)。将上述盘形外壳(51)以凹部(51a)的开口朝下的状态设置在加热室的顶板的蒸汽吹出口上。

    蒸汽烹调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85127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580023856.X

    申请日:2005-0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C15/327 A21B3/04 F24C15/003 Y02P60/831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汽烹调装置,在对米饭或炒面之类的粒状物或线状物的集合体构成食品加热的情况下,不给蒸汽加热加热器通电,或者以非常弱的电流通电,实质上不对从蒸汽供给管(94A~-94C)供给的蒸汽加热。这样,将来自蒸汽供给管(94B)的80℃~90℃的蒸汽从蒸汽喷射管(111)开口(111a)向正下方喷出。这样一来,处于碟形箱(51)内的蒸汽喷射管(111)端部周围的蒸汽,在自开口(111a)喷出的蒸汽的作用下被吸入,可将大量的蒸汽喷出到一碗米饭或一碟炒面上。其结果是,可防止例如米饭粒的表面温度立即超过100℃的情况发生,可有效地进行米饭粒的表面上的冷凝,能更有效地进行对米饭粒的冷凝潜热的供给和冷凝水(热水)的浸透。

    加热烹调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10805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02826400.2

    申请日:2002-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C15/325

    Abstract: 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中在一个加热室中设置一个朝垂直方向上吹热风的上面吹风口和一个用于朝水平方向上吹热风的侧向吹风口,上面吹风口设置在加热室天花板壁中,侧向吹风口设置在加热室的右侧壁和左侧壁的其中之一中,及一个吸气口以收集式小孔的形式设置在其壁内的底中,加热室中从吸气口吸入的空气送到一个上面导管和一个侧向导管,分别被一个上面加热器和一个侧面加热器加热,并从上面吹风口和侧面吹风口吹出,而上面吹风口小孔的分布这样制成,以使在空气朝向从侧向吹风口到一个烹调物体的气流吹的位置处小孔的分布比其它位置处小孔的分布更粗大,因此不能阻碍水平方向上的气流。

    加热烹调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3575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80032716.9

    申请日:2012-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C15/325 F24C7/06 H05B6/6411 H05B6/6485

    Abstract: 在将第一管道部(20)隔成上下两层的间隔板(37)的上游一侧设置有间隔部(37a),该间隔部(37a)以大体45度角向上方弯曲,使从连接管(25d)喷出的饱和水蒸气的流动朝向过热蒸汽生成加热器(23)一侧。由此,通过使强有力地吹入第一管道部(20)内的饱和水蒸气强制通过过热蒸汽生成加热器(23)的部位,提高在饱和水蒸气的流速快的第一管道部(20)的上游一侧的饱和水蒸气与过热蒸汽生成加热器(2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因此,能够在饱和水蒸气流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使被加热物加热后的颜色均匀,其结果,能够实现缩短烹调时间。

    蒸汽烹调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64126C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480040086.5

    申请日:2004-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C15/3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蒸汽烹调器,在加热室的顶部设置有内装有蒸汽加热器的副腔室。由蒸汽产生装置产生的蒸汽被蒸汽加热器加热成过热状态,从设置于加热室顶部的上部喷气孔以及设置在加热室两侧的侧壁下部的侧部喷气孔喷出。被加热物由搁架以从加热室底面浮起的状态支承,侧部喷气孔向该被加热物的下方喷出蒸汽。

    蒸汽烹调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29882A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200480022128.2

    申请日:2004-07-26

    Abstract: 在加热室的顶部的中央部设置有内置有蒸汽加热器的副腔室。加热室中的蒸汽经吸入口被吸入到送风装置中,通过外部循环通路被加压输送到副腔室中。通过外部循环通路的气体在中途从蒸汽产生装置中吸引蒸汽,并从外部循环通路进入副腔室。被蒸汽加热器加热而变成过热状态的蒸汽,从副腔室的底板上所形成的多个上部喷气孔以到达加热室底面的强度向下喷出,与被加热物碰撞。蒸汽在下吹气流的外侧上升,在加热室的内部形成蒸汽的对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