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07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77296.9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R3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用绝缘融合界面等效模拟方法及制备装置,属于电力电缆绝缘设计制造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高压海缆软接头融合界面性能测试难度大、成本高,以及缺乏高效、经济、可靠的软接头界面模拟塑造方法及装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柱塞式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的高压海缆软接头融合界面电气特性测试方法和使用装置,制备得到的试样可以模拟电缆软接头一次绝缘与恢复绝缘间的绝缘融合界面,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用软接头试样制备周期,具有制备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为软接头界面电气性能测试提供了便利。本发明通过更换一次绝缘模具上模的圆台形状可塑造不同角度的锥面与带有一定弧度的锥面,适用于模拟各形状类型的电缆软接头。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68620.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生物活性监测的气溶胶微生物采集分析系统,包括:AGI‑30液体撞击采样器、高流速空气采样泵、生物活性传感器、生物活性监测分析系统和采集装置流体场应力分析系统等;通过AGI‑30液体撞击采样器,实现对气溶胶微生物的采集;高流速空气采样泵用于将空气输入到瓶内和抽出瓶内多余的气体;当空气进入到采集瓶内部的收集介质后,启用生物活性传感器和生物活性监测分析系统,然后将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传递给生物活性检测分析模块,从而实现气溶胶微生物活性监测的功能;依据传感采集的数据,导入流体场应力分析系统,实现采样容器内的流体场情况的可视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178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41324.3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8L23/06 , C08K5/134 , C08K5/14 , C08L51/06 , C08F255/02 , C08F222/14 , H01B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直流介电性能。本发明采用助交联剂TMPTMA与可接枝型抗氧剂协同改性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使得到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不仅在宽温度范围内降低了直流电导电流,还对其电导温度依赖性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制备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能力,同时还表现出出色的直流介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2171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85377.5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1G51/04 , C01G9/02 , C01B32/05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2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一种氧化锌/四氧化三钴/碳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锂电池领域,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多面体结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中电解液和活性物质直接接触,造成电解液分解的问题;以及多面体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小的问题;本发明在没有添加任何配位抑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通过构建一种特殊的中空多面体核壳结构,在溶剂热反应下加入泡沫镍材料,MOFs材料发生相转变,得到泡沫镍负载中空Zn/Co-MOFs材料,在煅烧条件下,混合MOFs前驱体材料有机配体键合金属中心直接转变成空心多孔核壳结构ZnO/Co3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以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46636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56870.4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60L50/62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端口DC/DC变换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功率分配装置,涉及直流变换器,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解决了现有增程器的输出端与负载端附加变换器需要多个电子变换装置,造成系统的稳定性差、成本高且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的电源信号输出端连接整流装置的电流信号输入端,整流装置的整流后信号输出端连接三端口DC/DC变换器的一个电源信号输入端;三端口DC/DC变换器的另一个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储能电池的电源信号输出端,三端口DC/DC变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信号输入端,逆变器的信号输出端牵引电机的电源信号输入端,所述牵引电机带动主减速器运动。本发明适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00445B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210275989.8
申请日:2012-08-0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嘉兴市博大绝缘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高导热高强度多胶粉云母带的制备方法。云母带是定子主绝缘的基础,是高压电机主绝缘的关键,在电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高温会导致绝缘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及绝缘件松动等不良现象产生,同时主绝缘材料力学性能往往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长期运行而被破坏从而限制高压电机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到高压电机的质量和性能参数。因此,研制高导热高强度云母带意义重大。本发明方法包括:(1)合成桐马酸酐?环氧树脂常规粘合剂;(2)对填料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和改性;(3)制备具有补强作用的高导热粘合剂;(4)制备高导热高强度多胶粉云母带。本产品用于制备高导热高强度多胶粉云母带。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09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110182894.7
申请日:2011-07-0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9J163/00 , C09J11/04 , C09J11/06 , C08G59/42
Abstract: 粉体填充型高导热云母带用粘合剂的制备方法。目前,我国汽轮发电机在向高压大容量发展,而空冷发电机与传统的水、氢冷电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等许多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本发明包括四步:第一步合成桐马酸酐-环氧型常规粘合剂,第二步选择导热填料及高导热粘合剂制备方法,第三步导热填料的表面处理与分散,第四步将粘合剂放入真空烘箱中,于85-180℃先后经历抽真空,逐步升温,恒温固化的步骤,得到相应电气性能导热性能的粘合剂。本发明用于制备粉体填充型高导热云母带用粘合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376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53024.6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N21/65 , G01N33/53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病毒RNA特异性检测的微流控‑SERS的原位检测方法,包括:微流控芯片、四氧化三铁纳米球、纳米银球、纳米金星、二氧化硅、pDNA、拉曼光谱检测系统、霍尔线圈、电源模块、主控模块、PC机;微流控芯片可高度模拟细菌培养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实施细菌的分选、培养和分离等预处理操作;在四氧化三铁纳米球外包裹二氧化硅,并在二氧化硅表面偶联pDNA1和纳米银球制作出SERS基底a;在纳米金星外包裹二氧化硅并在二氧化硅表面偶联pDNA2制作出SERS基底b,两个SERS基底结构与待检测物形成卫星结构的多功能微球;利用倒光刻法和倒模法制作微流控芯片;由霍尔线圈、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以及PC机构成的总控系统可控制磁珠运动,将制备好的两个SERS基底与待测病毒RNA通入到微流控芯片,放置于拉曼光谱检测系统中,实现对病毒RNA的特异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0287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24461.8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8F255/02 , C08F222/14 , C08L51/06 , H01B3/44 , H01B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枝改性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输电设备绝缘层技术领域。为提高现有高压直流电缆用绝缘材料的直流介电性能,改善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的空间电荷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枝改性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由热塑性聚乙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和抗氧剂经熔融共混、挤出和交联制成。本发明通过接枝改性对材料内部引入深陷阱能级,有效抑制载流子迁移,降低材料高温电导率,提高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将本发明提供的接枝改性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用于制备高压直流电缆,能够抑制电荷继续向材料内部的注入,改善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的空间电荷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68540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176440.1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智能支持向量机对多环芳烃性质/毒性的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已测的多环芳烃的分子结构,利用定量构效关系技术,建立多环芳烃环化指标预测模型和多环芳烃致癌性预测模型,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实现了对小样本、非线性、高维问题的处理。并采用网格搜索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避免了参数的影响,进一步增加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利用智能优化支持向量机可以快速的预测未知多环芳烃的性质和毒性,相比传统的毒理性测试实验提高了测试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统计预测法提高了泛化能力。相比正常算法避免了参数影响。实现了程序化,能为多环芳烃的环境评价提供可参考的决策性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