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247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1604177.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侵彻过程解析研究的夹具及试验方法,属于复合材料试验设备技术领域。上、下固定滑块分别与夹持端支座凹槽滑动连接,上、下固定滑块与凹槽后侧壁固定连接将试验件夹紧固定;凹槽后侧壁开有入射槽口,侵彻杆滑槽固定在侵彻杆支座内,侵彻杆与侵彻杆滑槽滑动配合,试验件侵彻区域中心与侵彻杆及入射杆中心共线;两个激光测速仪分别设置在侵彻杆支座与夹持端支座之间外侧及入射杆与侵彻杆支座之间外侧;高速相机一和二分别对准试验件侧面及侵彻杆撞击段区域,试验件侵彻方向的背面方向设置高速相机三和四;高频激光位移计对准试验件侵彻区域背面;红外热成像仪设置在试验件侧面方向。本发明用于复合材料侵彻过程解析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20102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991974.5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基于多轴疲劳试验机的板条试件弯剪耦合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弯剪耦合试验装置技术领域。两个滑轨夹头的滑轨上下相对设置,两个可转剪夹具水平相对设置并与滑轨夹头的滑轨滑动和/或转动连接,滑轨夹头滑轨内的两端可拆卸固定有两个滑轨限位塞,板条状试验件两端设置在两个可转剪夹具的阶梯型凹槽内,板条状试验件两端与对应的可转剪夹具及剪夹具盖可拆卸固定连接;三点弯曲压头及两个滑轨夹头夹持固定在多轴疲劳试验机上。预加载纯剪切试验和纯弯曲试验之后,预加载弯曲‑剪切耦合试验,消除误差后调零,在板条状试验件背对三点弯曲压头的一侧安装红外温度采集系统,粘贴应变片安装应变采集系统;开始试验。本发明用于板条状试验件弯剪耦合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9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600117.2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拉/压‑剪切复合疲劳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强度测试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复合加载装置存在的,只适用于部分低强度材料的静态加载,试验件夹持存在滑脱现象以及试验件开孔等问题。上端夹具通过疲劳导向柱上下滑动安装在下端夹具上,加载圆盘用于安装试验试件,加载圆盘安装在上端夹具和下端夹具之间,并能够调节试验试件的加载角度。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单轴疲劳加载,也可以实现多应力比下的复合疲劳加载;试验试件夹持位置采用的上下底面与侧面混合夹持的方式,无需对试验件开孔处理即可夹持试验试件,同时针对不同尺寸和厚度的试验试件均可进行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824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04177.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侵彻过程解析研究的夹具及试验方法,属于复合材料试验设备技术领域。上、下固定滑块分别与夹持端支座凹槽滑动连接,上、下固定滑块与凹槽后侧壁固定连接将试验件夹紧固定;凹槽后侧壁开有入射槽口,侵彻杆滑槽固定在侵彻杆支座内,侵彻杆与侵彻杆滑槽滑动配合,试验件侵彻区域中心与侵彻杆及入射杆中心共线;两个激光测速仪分别设置在侵彻杆支座与夹持端支座之间外侧及入射杆与侵彻杆支座之间外侧;高速相机一和二分别对准试验件侧面及侵彻杆撞击段区域,试验件侵彻方向的背面方向设置高速相机三和四;高频激光位移计对准试验件侵彻区域背面;红外热成像仪设置在试验件侧面方向。本发明用于复合材料侵彻过程解析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2663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67965.2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拉弯耦合静强度测试装置及试验方法,涉及一种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上夹具主体为夹持件且其中间位置贯通锥形通槽,夹持件顶部设置转接件,转接件顶部固定机端连接柱,锥形通槽内放置两个楔形块对试件上端夹紧定位,下夹具对称夹紧在试件下端,固定架相邻设置在试件侧方,由底板和立板拼装固定组成,横向加载机构包括圆柱压头、力传感器及手动伸缩组件,手动伸缩组件滑动安装在立板内侧并能够锁紧定位,力传感器安装在手动伸缩组件的伸缩端,圆柱压头安装在力传感器端部与试件对应设置,竖向伸缩机构固定在立板上与手动伸缩组件连接。可以进行单轴拉伸和三点弯曲加载,也可以拉弯耦合加载,精度较高,装置简易,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53717.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由非线性变形导致局部应力比变化的疲劳仿真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技术领域。方法如下:确定疲劳载荷峰谷值并计算疲劳应力比;将疲劳加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计算当前疲劳循环加载下的等效疲劳寿命;计算当前疲劳循环加载下的应力比;计算当前单元的等效疲劳寿命;建立复合材料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和单轴疲劳强度退化模型,计算模型整体的疲劳寿命。本发明通过考虑疲劳过程中局部应力比变化对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基于等寿命模型、刚度退化模型、强度退化模型及疲劳失效准则,建立了一种更为精确的复合材料疲劳仿真分析方法,优化了传统模型的预测精度,填补了复合材料疲劳仿真计算领域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68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012880.8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高低周复合疲劳细观尺度寿命预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技术领域。S2.根据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特征,建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单胞模型,并输入计算需要的纤维和基体材料参数;S3.计算纤维横向、纤维纵向和基体的单一方向的等效应力;S4.计算当前应力下的低周疲劳寿命和高周疲劳寿命;S5.依据Miner线性损伤累计理论计算高低周复合疲劳的累计损伤;S6.计算得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整体的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了细观尺度的方法,可同时适用于机织、编织复合材料的多种单胞结构。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参考,与现有的相关方法相比较,结果更贴近于真实试验结果,明显降低了相关的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335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92173.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一种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的复合材料刚度退化建模方法,涉及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技术领域。根据载荷谱确定高、低周疲劳载荷及频率比;基于纯低周或纯高周疲劳试验数据,建立单轴疲劳等寿命模型;得到相关高、低周疲劳寿命的表达式;针对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工况,建立考虑高、低周以及耦合疲劳损伤的高低周复合疲劳损伤模型;基于多次疲劳循环加载,计算材料的累计损伤情况;建立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结合累计损伤表达式以及单轴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得到复合材料在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下的刚度退化模型。解决目前缺乏复合材料在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下的刚度退化模型预测问题,为复合材料在复合疲劳载荷下的数值仿真工作提供重要的模型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83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0820472.1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轻气炮的转轴式变角度加载夹具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调高连接板上固定两个靶板支座,靶板支座上设置有靶板紧固块,靶板紧固块与靶板支座的两相对面上各设有半圆形凹槽,转接轴设置在半圆形凹槽内,靶板紧固块与靶板支座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压紧转接轴,转接轴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固定在靶板后夹具的后侧,靶板前、后夹具将靶板夹持住;靶舱承力架底部固定有靶舱连接底座,靶舱承力架的前侧固定有入射板,靶舱承力架的顶部及其它三侧通过防护板封闭,加载夹具固定装在靶舱连接底座上;分离法兰滑动设置在入射板的入射长孔内,分离法兰与入射板连接,分离法兰的中心通孔能通过靶弹试样。本发明适用于轻气炮的变角度加载。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6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2880.8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高低周复合疲劳细观尺度寿命预测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技术领域。S2.根据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特征,建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单胞模型,并输入计算需要的纤维和基体材料参数;S3.计算纤维横向、纤维纵向和基体的单一方向的等效应力;S4.计算当前应力下的低周疲劳寿命和高周疲劳寿命;S5.依据Miner线性损伤累计理论计算高低周复合疲劳的累计损伤;S6.计算得到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整体的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了细观尺度的方法,可同时适用于机织、编织复合材料的多种单胞结构。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参考,与现有的相关方法相比较,结果更贴近于真实试验结果,明显降低了相关的试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