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电式力传感器标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92001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477507.6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电式力传感器标定装置,该装置包括位移测量区、机械测量区和压电测量区,压电测量区的中钢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下钢板上,机械测量区法人若干导轨通过螺纹与中钢板固连,蝶形弹簧组套在导轨上,位移测量区的L型件竖直部与上钢板焊接,水平部与位移计相连,位移计固定杆与中钢板固连,位移计夹具一端加紧位移计,一端与位移计固定杆连接,需标定的压电式力传感器放置在压电测量区,上下紧贴上中两块钢板。解决压电式力传感器由于信号衰减等原因需要联系厂家进行专门的标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交通成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无需返厂标定,仅通过常见的试验室设备即可对压电式力传感器进行标定,满足标定方便同时可靠度高的要求。

    一种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测试用真空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903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40417.1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高温动态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测试用真空加热装置,包括:真空箱与真空泵连接,并在真空箱上设有红外视窗;红外测温仪,设于红外视窗的正上方。金属试件,设于真空箱内,且在金属试件的两端设有碳化钨导电压头;绝缘陶瓷杆,设于碳化钨导电压头远离金属试件的一端,并与入射杆和透射杆连接;入射杆和透射杆伸出真空箱;变压器,靠近真空箱设置,变压器通过导线与碳化钨导电压头连接,且变压器与温控仪连接;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测试用真空加热装置,加热速度快,加热质量高,避免了在入射杆和透射杆上形成温度梯度,消除了非静态对杆机械震荡的影响;试验数据质量高,处理方便;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板状构件面外加载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4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544701.7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板状构件面外加载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它涉及结构部件测试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波形钢板固定约束装置存在安装拆卸试件困难、试验效率低、焊接热影响区极易发生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浇筑钢模具的前钢板分为控制板和夹板,两者通过单头螺栓连接,夹板可以进行更换且可根据试件的截面加工为任意形状,实现不同类型波形钢板的面外加载试验,此外,通过更换夹板和改变浇筑材料也可实现不同加载角度和端部约束刚度的面外加载试验。本发明的步骤一:浇筑模板的加工阶段;步骤二:浇筑模板的安装及材料浇筑阶段;步骤三:浇筑模板的拆卸阶段;步骤四:浇筑模板的二次安装阶段。本发明用于板状构件面外加载试验。

    一种外挂式吸能结构、使用该结构的外挂墙体及外挂墙体的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370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171477.4

    申请日:2025-02-17

    Abstract: 一种外挂式吸能结构、使用该结构的外挂墙体及外挂墙体的安装方法,它涉及土木工工程建筑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外挂式吸能结构存在耗能能力有限、焊接过程中易产生火灾风险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挂板(C)为矩形板体,且挂板(C)的四周均开设有通孔,多个方钢管体(B)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挂板(C)上,多个方钢管体(B)的上部插装在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A)内,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A)内嵌装有套管,且所述套管与挂板(C)上的通孔同轴布置。多个外挂式吸能结构拼装成矩形面墙后安装在建筑物主体(D)的外侧壁上。本发明用于建筑结构在面对冲击和爆炸荷载时防护。

    一种压电式力传感器标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920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77507.6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电式力传感器标定装置,该装置包括位移测量区、机械测量区和压电测量区,压电测量区的中钢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下钢板上,机械测量区法人若干导轨通过螺纹与中钢板固连,蝶形弹簧组套在导轨上,位移测量区的L型件竖直部与上钢板焊接,水平部与位移计相连,位移计固定杆与中钢板固连,位移计夹具一端加紧位移计,一端与位移计固定杆连接,需标定的压电式力传感器放置在压电测量区,上下紧贴上中两块钢板。解决压电式力传感器由于信号衰减等原因需要联系厂家进行专门的标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交通成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无需返厂标定,仅通过常见的试验室设备即可对压电式力传感器进行标定,满足标定方便同时可靠度高的要求。

    一种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连接件

    公开(公告)号:CN11269593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011608447.9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连接件,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中结构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结构连接件,结构连接件包括两个角钢连接件,角钢连接件由等边角钢和加工薄钢板组成,加工薄钢板加工有圆孔及圆柱状螺栓,两个角钢连接件相对设置,螺杆和圆孔相互穿连,多个结构连接件安装在两个钢板之间,且结构连接件上每个角钢连接件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板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连接件在结构服役过程中抗拉性能差的问题,以及混凝土与钢板交接面处材料粘合作用弱,出现界面滑移,降低整体性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简洁,取材方便,可在钢材加工厂进行批量加工,省时省力,易于加工,施工便利,大大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能。

    板状构件面外加载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4169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44701.7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板状构件面外加载试验的固定端约束装置及其拆装方法,它涉及结构部件测试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波形钢板固定约束装置存在安装拆卸试件困难、试验效率低、焊接热影响区极易发生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浇筑钢模具的前钢板分为控制板和夹板,两者通过单头螺栓连接,夹板可以进行更换且可根据试件的截面加工为任意形状,实现不同类型波形钢板的面外加载试验,此外,通过更换夹板和改变浇筑材料也可实现不同加载角度和端部约束刚度的面外加载试验。本发明的步骤一:浇筑模板的加工阶段;步骤二:浇筑模板的安装及材料浇筑阶段;步骤三:浇筑模板的拆卸阶段;步骤四:浇筑模板的二次安装阶段。本发明用于板状构件面外加载试验。

    一种高吸能比缓冲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17387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31993.4

    申请日:2020-01-13

    Abstract: 一种高吸能比缓冲吸能结构,属于缓冲吸能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缓冲吸能结构造价较高、加工工序复杂及吸能效果不好的问题。每个吸能单体均包括若干由板材弯折形成的弯曲折叠体,每个所述弯曲折叠体均包括上弯段、下弯段及连接在上弯段与下弯段之间的平直段,所述上弯段、平直段及下弯段由上到下依次呈S形结构布置,且上弯段与上低碳板之间以及下弯段与下低碳板之间分别通过高强度螺栓固接,若干弯曲折叠体沿水平方向依次平行布置,每相临两个弯曲折叠体交错布置且每相临两个弯曲折叠体的平直段之间均通过连接板固接,每个平直段与连接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结构简单,加工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造价更低。

    一种高吸能比缓冲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173876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031993.4

    申请日:2020-01-13

    Abstract: 一种高吸能比缓冲吸能结构,属于缓冲吸能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缓冲吸能结构造价较高、加工工序复杂及吸能效果不好的问题。每个吸能单体均包括若干由板材弯折形成的弯曲折叠体,每个所述弯曲折叠体均包括上弯段、下弯段及连接在上弯段与下弯段之间的平直段,所述上弯段、平直段及下弯段由上到下依次呈S形结构布置,且上弯段与上低碳板之间以及下弯段与下低碳板之间分别通过高强度螺栓固接,若干弯曲折叠体沿水平方向依次平行布置,每相临两个弯曲折叠体交错布置且每相临两个弯曲折叠体的平直段之间均通过连接板固接,每个平直段与连接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结构简单,加工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造价更低。

    一种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连接件

    公开(公告)号:CN112695938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608447.9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连接件,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中结构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结构连接件,结构连接件包括两个角钢连接件,角钢连接件由等边角钢和加工薄钢板组成,加工薄钢板加工有圆孔及圆柱状螺栓,两个角钢连接件相对设置,螺杆和圆孔相互穿连,多个结构连接件安装在两个钢板之间,且结构连接件上每个角钢连接件两端分别与两个钢板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连接件在结构服役过程中抗拉性能差的问题,以及混凝土与钢板交接面处材料粘合作用弱,出现界面滑移,降低整体性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简洁,取材方便,可在钢材加工厂进行批量加工,省时省力,易于加工,施工便利,大大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