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面对接接头粘接装置及粘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75816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11501.1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1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斜面对接接头粘接装置,包括基座、固定压条、顶块、位置测量机构、驱动机构以及控制器。基座上设置有V形定位槽,固定压条,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基座V形定位槽的两侧,顶块与第二接头非粘接端相接触,推动第二接头向第一第一接头靠近;并使用位置测量机构测量所述顶块的位置。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运作带动顶块移动使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间距达到目标距离。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能满足多种不同角度的斜面对接接头粘接,驱动机构具有两种不同的传动比,能够实现驱动顶块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在靠近粘接目标距离时使顶块缓慢移动,以达到准确的目标距离,实现了无回调粘接,减少了粘接失败的风险,降低了产生废件的概率。

    一种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75427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027134.2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前门、后门分别开在车身前后悬段,整车为全承载式低地板结构,两个动力电池箱均为立式结构,左侧动力电池箱(4)和右侧动力电池箱(5)布置于侧围内侧后轮(3)轮包上方,动力电池箱下部开有下进风口(12),上部开有上出风口(13),侧围上与动力电池箱下进风口对应开有侧围下进风口(7),侧围上与动力电池箱上出风口对应开有侧围上出风口(8),动力电池箱对应的侧围部位有可拆卸侧围骨架(9),车身整体侧围骨架(6)与可拆卸侧围骨架(9)共同构成侧围承载结构。该侧围骨架拆下后可在车外通过叉车将电池箱取出,有利于电池箱的维护,该可拆卸侧围骨架对电池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该可拆卸侧围骨架保证载荷的传递连续,对侧围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一种半挂式公路客车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86800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023690.2

    申请日:2014-0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挂式公路客车,驾驶舱后围为内凹的圆弧面结构(3),乘客舱前围为前凸的圆弧面结构(4);乘客上车门由三道门组成,分别为一道外部上车门和两道上车通道门,在驾驶舱右侧围开设外部上车门(5),上车踏步分为驾驶舱内踏步(8)与乘客舱内踏步(9)两部分;牵引车(1)和半挂式车身(2)均为双桥结构,牵引车前桥(10)为转向桥,后桥(11)为驱动桥,半挂式车身双桥(12)均为联动转向桥;驾驶舱后围与乘客舱前围间隙很小,减小行驶风阻的同时增加了驾驶舱与乘客舱内空间,增大载客量,联动转向关系的建立,不仅减小了转弯通道宽度,节省道路资源,而且保证转弯时车身尾部无外摆,提高行驶安全性。

    一种机械式焊接变形测量装置及客车骨架接头焊接工艺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0576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485916.0

    申请日:2014-09-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焊接变形测量装置及客车骨架接头焊接工艺优化方法。其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二个凹形座对称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压紧装置分别连接在二个凹形座上;表座支架设在工作平台上;一组测量仪表固定在表座支架上。其优化方法首先测量出焊接接头的焊接变形;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加载断面处的变形量;建立整车梁单元模型;对客车中不同规格接头重复执行上述步骤,获得不同规格接头的焊接变形应力并存储到数据库;该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精度高,可测量不同形式客车骨架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及扭转变形,该方法可为客车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客车接头焊接工艺的选择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

    一种新型的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754274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27134.2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前门、后门分别开在车身前后悬段,整车为全承载式低地板结构,两个动力电池箱均为立式结构,左侧动力电池箱(4)和右侧动力电池箱(5)布置于侧围内侧后轮(3)轮包上方,动力电池箱下部开有下进风口(12),上部开有上出风口(13),侧围上与动力电池箱下进风口对应开有侧围下进风口(7),侧围上与动力电池箱上出风口对应开有侧围上出风口(8),动力电池箱对应的侧围部位有可拆卸侧围骨架(9),车身整体侧围骨架(6)与可拆卸侧围骨架(9)共同构成侧围承载结构。该侧围骨架拆下后可在车外通过叉车将电池箱取出,有利于电池箱的维护,该可拆卸侧围骨架对电池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该可拆卸侧围骨架保证载荷的传递连续,对侧围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一种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773219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209393.1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由导向车头(1)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2)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均由两段单体车厢构成;导向车头(1)为双桥结构,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有两个车桥,分别布置在两段单体车厢的正中位置,导向车头前桥(4)为转向桥,导向车头后桥(5)为驱动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的两个车桥中,至少有一个为驱动桥;导向车头(1)与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两组相邻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通过单个普通牵引铰盘(9)连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中间通过上铰盘(10)、下铰盘(11)连接;动力车厢对组结构成中心对称可双向行驶。该结构长度可根据不同运输量的需求进行调整,转弯通道圆宽度大幅减小,且转弯时车轮行驶轨迹一致。

    一种机械式焊接变形测量装置及客车骨架接头焊接工艺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057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485916.0

    申请日:2014-09-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焊接变形测量装置及客车骨架接头焊接工艺优化方法。其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二个凹形座对称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压紧装置分别连接在二个凹形座上;表座支架设在工作平台上;一组测量仪表固定在表座支架上。其优化方法首先测量出焊接接头的焊接变形;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加载断面处的变形量;建立整车梁单元模型;对客车中不同规格接头重复执行上述步骤,获得不同规格接头的焊接变形应力并存储到数据库。该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精度高,可测量不同形式客车骨架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及扭转变形,该方法可为客车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客车接头焊接工艺的选择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

    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0277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098248.6

    申请日:2014-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涉及汽车碰撞安全和备胎安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包括吸能备胎(1),伸缩折叠机构(3),备胎安装架(4)以及保险杠(6)。所述的吸能备胎(1)设置有安全阀(2),所述的伸缩折叠机构(3)包括气压缸(7)、挺杆(8)、左折叠臂(12)、右折叠臂(14)及两根纵梁。所述的备胎安装架(4)包括滑动架(18)和固定滑轨(19),滑动架(18)前端通过可压溃连接梁(21)与保险杠(6)固定连接。所述的伸缩折叠机构(3)控制滑动架(18)伸出车外一部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伸缩式吸能备胎机构,使车辆在碰撞过程中获得一个相对恒定的缓冲力,获得更理想的缓冲碰撞效果,提高了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保护。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试验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500460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523716.4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由顶部的传力杆(1)、销轴(2)、上压盘(3)、下压盘(4)、垫块(5)、支撑平台(6)、U型底座(7)、导轨(10)以及螺栓若干组成。所述的传力杆件(1)顶端固定在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钳口,传力杆件(1)底端与预埋件(8)通过销轴(2)连接;复合材料板(9)夹在上压盘(3)和下压盘(4)之间,上压盘(3)、下压盘(4)和复合材料板(9)作为整体平放在支撑平台(6)上,并与支撑平台(6)固定在一起,支撑平台(6)的两侧与U型底座(7)固定;U型底座(7)的底端为倒T型,能够在导轨(10)中滑动,U型底座(7)与导轨(10)固定在一起,导轨(10)的底端固定在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下钳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