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56922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12684.X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涉及RFID定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不够完善,且定位的精确度、可靠度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通过在对信号进行接收时采用对包括反射、绕射、散射和透射的电磁波以及直接视距传输的电磁波在内的系列信号进行接收,通过应分别从基于视距与非视距两个方面出发分析计算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从而有效克服多径现象对应对精度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定位的精确度、可靠度以及稳定性。本方法具有基于视距与非视距两个方面出发分析计算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从而有效克服多径现象对应对精度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定位的精确度、可靠度以及稳定性特点。

    基于RFID的人体行为识别模型的训练、识别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8634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73044.5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人体行为识别模型的训练、识别方法及装置。该训练方法包括:分别对目标域训练数据集中的信号接收强度指示序列和相位值序列进行预处理,得到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指示矩阵以及相位值矩阵,并输入至经源域训练数据集预训练后的人体行为识别模型,以输出对应的加权后的目标特征向量;将加权后的目标特征向量输入至域判别器,以输出对应的域判别标签;进行批量光谱惩罚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域判别标签,对人体行为识别模型进行调优,以得到目标人体行为识别模型。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消除不可转移的特征和特定领域特征的影响,提高人体行为识别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