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站点全空间交通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5529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610457584.4

    申请日:2016-06-23

    Abstract: 一种城市轨道站点全空间交通转换方法区别于其他交通规划建设方法的核心关键点:将地下空间与地面的相互协作、系统发展的概念引入。通过竖向层次的转换,将停车换乘(P+R)与无缝换乘,公交优先(TOD)两者在竖向层面的有机结合。一种城市轨道站点全空间交通转换方法将平面功能空间的转换拓展到地下,利用电梯、楼梯、自动扶梯、地下连通道将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连接起来;同时将地下商业空间穿插在人行流线上,创造一个综合、立体、高效的地下空间系统。通过驻车换乘,直接降低主城的交通压力;地下停车场与轨道站点结合建设,提高交通换乘速度;依托和强化轨道交通的优势,加强副城与主城之间的联系,吸引一部分人来此居住。在解决主城交通问题的前提下,同时缓解人口压力和土地紧缺问题。

    一种用于降雨冲刷防治的土工袋护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695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51874.7

    申请日:2023-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雨冲刷防治的土工袋护坡结构,由连通的类倒圆台土工袋单元构成,类倒圆台土工袋单元包括:削能疏水系统、阶梯式压力分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旋格封口系统,削能疏水系统的中心处设有旋格封口系统,削能疏水系统的下方设有阶梯式压力分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设置于阶梯式压力分浆系统底部。本发明通过削能疏水系统,加快了类倒圆台土工袋单元顶表面的排水,避免了边坡土体表面降雨淤滞现象的发生;通过阶梯式压力分浆系统有效实现了类倒圆台土工袋单元不同部位的浆料充填,保证了边坡注浆的有效性和密实性,削弱边坡土体的水土流失;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有效实现对边坡坡体表面的水分监测,有效保证边坡土体的持续稳定性。

    一种可利用MICP技术加固的板桩码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166799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0105336.9

    申请日:2023-0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利用MICP技术加固的板桩码头结构,包括:前板桩墙、胸墙、后轨道梁、码头面层、轨道梁桩、锚碇结构、拉杆和双轴双喷搅拌桩机,码头面层上设有前轨和后轨,前轨位于胸墙的顶部,胸墙的下方设有前板桩墙,前板桩墙垂直固定于地基土中,前板桩墙的港池底30上方可拆卸设置双轴双喷搅拌桩机;后轨与后轨道梁的顶部连接,后轨道梁的底部设有轨道梁桩,轨道梁桩垂直固定于地基土中;锚碇结构位于轨道梁桩的后方,锚碇结构与前板桩墙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固定,且拉杆与后轨道梁固定连接。该板桩码头结构能改善前板桩墙受力情况,且将微生物固定技术应用于MICP技术中,使得粉砂质海岸深水板桩码头地基土强度增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