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3395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034280.3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方法,是首先制备培养室,在不同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建立丰富的菌根菌丝网络,收获宿主植物后再重新种植宿主植物,在育苗容器间隙的育苗基质中菌丝失去与原宿主植物的联系势必会寻找下一个宿主植物进行侵染,使重新种植的宿主植物达到被快速侵染的目的,克服了在收获宿主植物时毁苗后不可连续使用的缺陷,增加育苗基质的使用次数,降低菌剂的消耗量以及减少菌剂扩繁消耗的时间,得到不同时间段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变化对宿主植物作用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利用菌根菌丝网连续监测菌根真菌侵染强度的体系,达到一次接种多次监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165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17883.2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分室培养连续扩繁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是将培养室分为若干个隔离室并填充下层基质、中层基质与上层基质,进行间隔连续培植接种分离,由于丛枝菌根真菌可侵染宿主植物根系产生菌丝网,以及菌丝网的扩散与侵染性,所以只需要进行一次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在相邻的隔离室中新萌发的幼苗根系就可以被其侵染,所以相对于单盆培养法具有连续性;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为90天,每个隔离室中的宿主植物培养120天后,经遮光处理使宿主植物死亡而产生大量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因此每间隔的天数为120与隔离室个数的比值,即可获得新鲜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相比于双重培养体系法,本发明培养条件要求低,操作方便,培养室可循环利用,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476713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914690.4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可连续收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装置及方法,是在培养箱内装置菌根室与菌丝室,在对应处倒置种植植物,添加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于无菌苗根系,添加菌根室下基质与上基质并间隔向菌根室内浇灌低磷营养液,向菌丝室内浇灌高磷营养液,菌丝可以穿过菌丝入口进入菌丝室内大量繁殖,更好地向植物提供磷营养以换取所需的碳源,过六十天后将菌丝室从培养箱内取出收集菌丝,然后再依次将菌丝室下基质与菌丝室上基质填充到菌丝室内培养菌丝,由于本发明利用了根系的向重力性以及菌丝的无向重力性,加之菌丝吸磷的特性,完全能够达到可连续收集到大量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的目的,操作简单,装置可重复利用,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21564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74609.4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活体菌丝网侵染植物的菌根化育苗方法,将植物的无菌苗根系从培养容器外穿入倒置种植,并接种菌根真菌菌剂于根系周围;使隔离网的上层框架与培养容器内壁贴合紧密;填充上层基质在隔离网上面;浇灌营养液并使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孔排出;采用菌剂接种并经过六周的培养后,植物根系便可与菌剂中的菌根真菌建立共生关系,待上层播种的种子发芽后,对底部倒置种植的植物进行遮荫处理,三周后上层幼苗即可菌根化成功。本发明适用于各种菌根真菌,可多次在培养容器上层进行菌根化育苗,且周期短、操作简单、不需多次培养菌根真菌菌剂和多次接种,一次倒置种植底层植物和接种,可常年多次进行菌根化育苗,使用简单,省时省力,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2156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874609.4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活体菌丝网侵染植物的菌根化育苗方法,将植物的无菌苗根系从培养容器外穿入倒置种植,并接种菌根真菌菌剂于根系周围;使隔离网的上层框架与培养容器内壁贴合紧密;填充上层基质在隔离网上面;浇灌营养液并使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孔排出;采用菌剂接种并经过六周的培养后,植物根系便可与菌剂中的菌根真菌建立共生关系,待上层播种的种子发芽后,对底部倒置种植的植物进行遮荫处理,三周后上层幼苗即可菌根化成功。本发明适用于各种菌根真菌,可多次在培养容器上层进行菌根化育苗,且周期短、操作简单、不需多次培养菌根真菌菌剂和多次接种,一次倒置种植底层植物和接种,可常年多次进行菌根化育苗,使用简单,省时省力,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6526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017883.2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分室培养连续扩繁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是将培养室分为若干个隔离室并填充下层基质、中层基质与上层基质,进行间隔连续培植接种分离,由于丛枝菌根真菌可侵染宿主植物根系产生菌丝网,以及菌丝网的扩散与侵染性,所以只需要进行一次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在相邻的隔离室中新萌发的幼苗根系就可以被其侵染,所以相对于单盆培养法具有连续性;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为90天,每个隔离室中的宿主植物培养120天后,经遮光处理使宿主植物死亡而产生大量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因此每间隔的天数为120与隔离室个数的比值,即可获得新鲜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相比于双重培养体系法,本发明培养条件要求低,操作方便,培养室可循环利用,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47281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074087.6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增强紫花苜蓿种子锌耐受性的方法及应用。通过提供外源施加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促进锌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方法,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和实施方法,获得了其对于不同锌浓度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特性、根系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积极影响,该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和提出的具体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锌耐受性并促进根系生长,为紫花苜蓿在锌污染土壤中的推广种植以及修复锌污染土壤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47671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914690.4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可连续收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装置及方法,是在培养箱内装置菌根室与菌丝室,在对应处倒置种植植物,添加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于无菌苗根系,添加菌根室下基质与上基质并间隔向菌根室内浇灌低磷营养液,向菌丝室内浇灌高磷营养液,菌丝可以穿过菌丝入口进入菌丝室内大量繁殖,更好地向植物提供磷营养以换取所需的碳源,过六十天后将菌丝室从培养箱内取出收集菌丝,然后再依次将菌丝室下基质与菌丝室上基质填充到菌丝室内培养菌丝,由于本发明利用了根系的向重力性以及菌丝的无向重力性,加之菌丝吸磷的特性,完全能够达到可连续收集到大量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的目的,操作简单,装置可重复利用,可行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24693.3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巨桉EgIRT7基因在增强植物锌吸收中的应用,所述巨桉EgIRT7基因的CDS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与巨桉共生,上调巨桉根中Zn2+协同转运蛋白EgIRT7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低锌胁迫下巨桉的锌吸收能力。本发明为应用丛枝菌根真菌改善低锌胁迫下巨桉的生长提供新的技术选择,具有广泛的生产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4728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074087.6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增强紫花苜蓿种子锌耐受性的方法及应用。通过提供外源施加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促进锌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方法,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和实施方法,获得了其对于不同锌浓度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特性、根系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积极影响,该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和提出的具体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锌耐受性并促进根系生长,为紫花苜蓿在锌污染土壤中的推广种植以及修复锌污染土壤提供技术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