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2784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198049.0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刀具寿命预测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刀具剩余寿命实时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时采集数控机床加工时的传感器信号,并进行信号预处理;通过预处理后的信号数据判断加工工况,根据加工工况的不同将加工过程划分为工作子区间;对每个工作子区间对刀具产生的损伤进行累加得到刀具累加损伤指数;以刀具累加损伤指数实现对刀具在目标工况下剩余寿命的实时预测。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搭建实验平台,不需要拆装刀具,不影响数控机床的正常加工,可实现数控机床刀具寿命的实时预测,具有预测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646670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321840.6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温度监控与预测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部件温度实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时采集数控机床的传感器信号并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信号数据计算从ti‑1时刻到ti时刻的由内部热源引起的机床部件温度变化量和由环境温度引起的机床部件温度变化量叠加和得到机床部件从ti‑1时刻到ti时刻的最终温度变化量ΔT;实时预测数控机床部件的温度:Ti=Ti‑1+ΔT。本发明具有预测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同时使用简单方便,且不改变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不影响数控机床的动态特性,可实现机床部件温度的实时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427841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810198049.0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刀具寿命预测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刀具剩余寿命实时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时采集数控机床加工时的传感器信号,并进行信号预处理;通过预处理后的信号数据判断加工工况,根据加工工况的不同将加工过程划分为工作子区间;对每个工作子区间对刀具产生的损伤进行累加得到刀具累加损伤指数;以刀具累加损伤指数实现对刀具在目标工况下剩余寿命的实时预测。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搭建实验平台,不需要拆装刀具,不影响数控机床的正常加工,可实现数控机床刀具寿命的实时预测,具有预测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7692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1610001.X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襄阳华科装备制造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磨抛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磨抛指令时,获取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叶片打磨轨迹和叶片测量轨迹,设置预设磨抛工艺参数,基于所述预设磨抛工艺参数根据所述叶片打磨轨迹对所述航空发动机叶片进行磨抛加工,在磨抛加工过程中,根据所述叶片测量轨迹确定进行磨抛加工的加工余量,根据所述加工余量完成所述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磨抛。通过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设置、磨抛和检测,减少人工成本及对工人技能水平和经验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7692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10001.X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襄阳华科装备制造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磨抛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磨抛指令时,获取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叶片打磨轨迹和叶片测量轨迹,设置预设磨抛工艺参数,基于所述预设磨抛工艺参数根据所述叶片打磨轨迹对所述航空发动机叶片进行磨抛加工,在磨抛加工过程中,根据所述叶片测量轨迹确定进行磨抛加工的加工余量,根据所述加工余量完成所述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磨抛。通过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设置、磨抛和检测,减少人工成本及对工人技能水平和经验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4667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321840.6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温度监控与预测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部件温度实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时采集数控机床的传感器信号并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信号数据计算从ti-1时刻到ti时刻的由内部热源引起的机床部件温度变化量 和由环境温度引起的机床部件温度变化量 叠加和 得到机床部件从ti-1时刻到ti时刻的最终温度变化量ΔT;实时预测数控机床部件的温度:Ti=Ti-1+ΔT。本发明具有预测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同时使用简单方便,且不改变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不影响数控机床的动态特性,可实现机床部件温度的实时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59360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1275833.X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型凸凹曲面融合异形舱体宽带自动铺缠近净成型方法,隶属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成型工艺领域。具体涉及到系列防隔热复合材料纤维网格布带,通过循环铺缠、往返铺缠、重叠铺缠等进行空间轴对称、面对称、非轴对称、异形凸凹曲面等各类复杂蒙皮结构件的铺放成型工艺方法。主要包含采用两种粘性不同的树脂分别铺放两种不同外形的凸凹曲面融合异形舱体的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大型凸凹曲面融合异形舱体近净铺放轨迹设计与优化。包含基于网格曲面轨迹规划与螺旋线面相交法轨迹生成与后处理技术、往复循环铺缠的最佳布带宽带及重叠量等铺缠关键技术参数控制、基于速度优化的加减速扰动控制的七轴RTCP优化控制思想与实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27063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235370.3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系统参数辨识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改进高斯群优化算法的进给系统LuGre摩擦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1)利用辨识激励信号激励进给系统并采集进给系统的运行数据;所述的运行数据为辨识激励信号激励下进给系统的速度、加速度和相应的负载电流;(2)将LuGre模型参数划分为滑动参数和预滑动参数;(3)构造用于辨识滑动参数和预滑动参数的损失函数;(4)基于步骤(1)的运行数据,先使用高斯群优化算法最小化滑动参数的损失函数,再使用高斯群优化算法最小化预滑动参数的损失函数,得到滑动参数和预滑动参数的辨识结果。本发明在辨识精度和易用性上有明显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9632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3292.2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
IPC: G05B19/4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数控机床的摩擦补偿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构建单状态变量摩擦模型;实时获取当前控制周期和上一个控制周期的指令位置信号,利用该指令位置信号计算当前周期的指令速度,利用指令速度和单状态变量摩擦模型中求解当前控制周期的预测摩擦力;构建预测摩擦力和电流前馈量之间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和求解获得的当前控制周期的预测摩擦力计算当前控制周期的电流前馈量,将该电流前馈量补偿到待处理数控系统当前控制周期的电流控制单元中,以此实现摩擦补偿。通过本发明,易于建模,摩擦模型更能拟合反向处的摩擦特性,补偿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6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77052.8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
IPC: G05B19/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技术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模型和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摩擦补偿方法及数控机床,步骤为:(1)基于运动过程中、当前时刻的指令位置信号si(k)计算得到当前时刻的指令速度vi(k);(2)SSV摩擦模型基于指令速度vi(k)预测得到当前时刻的前馈摩擦力Fi(k),进而将前馈摩擦力Fi(k)转换成摩擦电流前馈量IFi(k);(3)将摩擦电流前馈量IFi(k)下发至数控系统的驱动器相应的电流环前馈寄存器;(4)驱动器内部的LESO基于反馈的速度信号vback_i(k)、电流环输出的信号Icmd_i(k)和前馈的摩擦电流前馈量IFi(k),估测当前时刻的外部扰动量δi(k),并将外部扰动量δi(k)前馈补偿至电流环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摩擦补偿精度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