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9355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25249.X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清华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轨光学成像卫星的太阳光压计算方法,首先建立高轨光学成像卫星的太阳光压反射模型,所述太阳光压反射模型包括用于表征卫星本体的立方体和用于表征卫星帆板的方板;方板与立方体的相对位置取决于真实卫星中卫星本体和卫星帆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立方体的姿态以及轨道位置参数同真实卫星中卫星本体的姿态和位置;立方体与方板的反射系数分别与真实卫星中卫星本体和帆板的反射系数相同;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太阳光压反射模型,通过求取卫星本体所受太阳光压力和帆板所受太阳光压力的矢量和获得高轨光学成像卫星的太阳光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计算出卫星受到太阳光压,使得卫星动力学参数确定和轨道控制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50967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10168112.6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桁架结构热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材料特性获取纤维及基体热膨胀系数,并计算单层板的力学与热膨胀性能;根据所述单层板的力学与热膨胀性能,建立热膨胀系数、刚度和铺层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所述函数关系,求出给定目标与约束条件下的管件设计参数,以及所需热膨胀系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的铺层方式,以实现定热膨胀性能管件的反向设计。通过本发明,可在给定材料与管件尺寸的情况下,反向计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复合材料管件的铺层形式,提高了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850891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0116698.1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静轨遥感卫星数传天线高精度实时对地指向控制方法,涉及高轨遥感卫星系统设计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计算地面站T点在地固坐标系中的精确位置;步骤(二)、计算t时刻,惯性坐标系到轨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oi;步骤(三)、计算东南坐标系到卫星本体坐标系的姿态转换矩阵Cbd;计算轨道坐标系到东南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do;计算地固坐标系到惯性坐标系的转换矩阵Cim;计算地面站在本体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Tbm;步骤(四)、建立卫星天线方向角与地面站经纬度映射关系;本发明通过对星载数传天线高精度实时的指向地面站,确保地面站接收卫星信号的满足增益要求同时,完成载荷数据高速下传。
-
公开(公告)号:CN108896188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573339.9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口径高轨遥感卫星红外通道大气校正方法:(1)、构建高轨热红外分裂窗大气水汽反演模型,计算得到卫星成像时刻图像覆盖区域的大气柱水汽含量W;(2)、根据高轨遥感卫星可见‑近红外各通道在不同成像条件、大气条件下的大气校正系数,形成大气校正系数查找表;(3)、检索大气校正系数查找表,得到大气校正系数,并据此计算卫星可见‑近红外各通道地表反射率,完成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大气校正;(4)、计算热红外吸收通道B11和透过通道B12大气透过率τ11和τ12;(5)、利用热红外分裂窗地表温度反演模型,完成地表温度反演,得到地表温度。该方法能够提升卫星图像质量和地表辐射量、反射量的遥感观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543014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796238.3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两瓣薄壳式高稳定一体化结构,包括壳瓣片、加强筋、加强盖板、上加强角盒、下加强角盒、蜂窝底板、星敏支架、与相机连接件、上端面;各壳瓣片关于蜂窝底板对称轴对称安装,壳瓣片上部连接上端面,下部连接蜂窝底板;加强筋安装在壳瓣片两侧;上端面与壳瓣片表面之间夹角处沿周向分布上加强角盒,壳瓣片表面与蜂窝底板之间夹角处沿周向分布下加强角盒;星敏支架、与相机连接件安装在上端面上,加强盖板安装在加强筋侧面与上端面之间的夹角内。本发明通过两瓣薄壳式结构为光学相机提供充足的布局空间,同时为光学相机和星敏支架提供一体化安装平面,并满足刚度、强度、微米级热稳定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47175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446692.8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L3/22
Abstract: 一种高精度应变式扭矩传感器,包括:两个转接盘(1)、四根应变柱(2)、应变片(3)、动态应变仪(4)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5);四根应变柱(2)与上下两个转接盘(1)固定,应变柱(2)为方柱结构,且每根应变柱上均有两个半圆形凹槽,对称的两根应变柱(2)的半圆形凹槽上方的背面粘贴应变片(3),即共粘贴四个应变片(3);测试时,一个转接盘(1)固定,另一个转接盘(1)中心位置安装振动源,四个应变片(2)产生的四个应变组成一个全桥;动态应变仪(4)将应变片(3)产生的应变转化成动态电压信号,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5)采集所述的动态电压信号,根据该动态电压信号得到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07610164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812557.9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T7/33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高分四号多谱段影像间自动配准,提出了一种鲁棒性、适应性更强的基于多特征混合的高分四号影像配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对基准影像和配准影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图像增强处理;2)对影像重叠区域按照地形数据高程特点进行区域分块处理;3)对两幅影像进行两种特征点提取和匹配,形成初始混合点对集;4)通过设定特征点之间的距离阈值来对初始混合点对集进行优化;5)根据配准精度要求,确定最终匹配点对集;6)将最终匹配点对分为控制点和检查点,再根据控制点对建立两影像配准的仿射变换模型,确定仿射变换参数;7)对配准影像进行图像重采样,输出配准结果,并进行配准精度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733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071270.5
申请日:2017-02-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R31/392
Abstract: 一种卫星蓄电池产品在轨性能分析方法,涉及卫星蓄电池产品在轨信息分析技术领域,步骤为:(1)获取每次蓄电池充放电循环分别对应的电压比较值(2)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电压比较值确定蓄电池性能退化曲线以及对应的线性拟和公式(3)计算步骤(2)中所述公式中常数a和常数b的数值,并且从所述电压比较值中,提取首次蓄电池充放电循环对应的电压比较值和最后一次蓄电池充放电循环对应的电压比较值(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常数a、常数b的数值以及蓄电池性能阈值获取蓄电池在轨寿命预测值Tfailure,并且根据步骤(3)中提取的所述和所述获取蓄电池性能退化率λ。
-
公开(公告)号:CN107509022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10599337.2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任务为主导的静轨光学遥感卫星工作模式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对成像任务进行解析,提取出成像目标数N、成像区域边界L1×L2、成像帧数K信息;步骤S200:对成像目标数N进行判断,若N>1,进行机动巡查模式;步骤S300:对成像区域边界L1×L2进行判断,若L1或L2大于卫星的相机幅宽,进行多景拼接模式;步骤S400:对成像帧数K进行判断,若K>1,进行目标监视及跟踪模式;步骤S500:若成像目标数N=1、若L1或L2小于卫星的相机幅宽或成像帧数K=1,进行快速响应模式。本发明满足对地观测任务需求,充分发挥静轨卫星观测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471798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446678.8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冷机微振动物理仿真处理系统,包括制冷机系统、Z字形转接板、六边形转接板、六分量八传感器扰振力测试台、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制冷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支架、红外探头支架、红外探头;还包括了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非接触测试系统。制冷机组件、转接板和六分量八传感器扰振力测试台之间通过螺栓压紧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测试各处微振动情况,各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连接,该物理仿真处理系统可以精确测量制冷机微小振动源的扰动力,并且测量的可靠性高。激光非接触测试系统还能够得到红外探头的扰振位移。本发明能够测量制冷机压缩机活塞往复运动时产生的微小振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