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4888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721261.2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2 , B01D53/18 , B01D53/58 , Y02A50/2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吸收氨气的解毒装置。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吸收塔(1)的塔釜(1-1)设有氨气入口、氮气入口以及紧急入口;塔釜(1-1)底部设有排液口以及循环系统接口,在循环系统接口处设有不锈钢丝网过滤器;塔釜(1-1)内注有氨气吸收液,塔柱(1-2)内壁设有聚丙烯塑料环;塔柱(1-2)在顶部设有压力表(1-3);吸收循环系统(3)的循环泵(3-1)通过管路与循环系统接口连通,将塔釜(1-1)内的氨气吸收液送至循环液喷头(3-2),循环液喷头(3-2)安装于塔柱(1-2)顶部,其将氨气吸收液向下淋入塔柱(1-2);氨吸附器(2)与塔柱(1-2)的顶部连通;本发明吸收容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4482972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410720834.X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F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控温储液器的液体补偿能力测试方法。使用本发明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储液器液体管充装工质的流量,进而得到储液器的液体补偿能力。本发明利用储液器液体管的液体渗透率与充装工质无关的性质,利用不同工质之间的物性转换,采用无毒无害的工质测量储液器液体流量,然后通过工质之间的物性参数转化,最终得出储液器充装工质的流量,进而获得储液器的液体补偿能力。
-
-
公开(公告)号:CN10706296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76313.6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28D1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启动性能和运行稳定性的环路热管。使用本发明能够使液体干道和储液器充满液体并保证工质沿正向在环路热管中循环,避免蒸发器和储液器中存在气液分布情况并使冷凝器处于完全激活的状态,从而解决传统环路热管启动难和不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54888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21261.2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2 , B01D53/18 , B01D53/58 , Y02A50/2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吸收氨气的解毒装置。有毒气体干法解毒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吸收塔(1)的塔釜(1-1)设有氨气入口、氮气入口以及紧急入口;塔釜(1-1)底部设有排液口以及循环系统接口,在循环系统接口处设有不锈钢丝网过滤器;塔釜(1-1)内注有氨气吸收液,塔柱(1-2)内壁设有聚丙烯塑料环;塔柱(1-2)在顶部设有压力表(1-3);吸收循环系统(3)的循环泵(3-1)通过管路与循环系统接口连通,将塔釜(1-1)内的氨气吸收液送至循环液喷头(3-2),循环液喷头(3-2)安装于塔柱(1-2)顶部,其将氨气吸收液向下淋入塔柱(1-2);氨吸附器(2)与塔柱(1-2)的顶部连通;本发明吸收容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04482972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20834.X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F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控温储液器的液体补偿能力测试方法。使用本发明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储液器液体管充装工质的流量,进而得到储液器的液体补偿能力。本发明利用储液器液体管的液体渗透率与充装工质无关的性质,利用不同工质之间的物性转换,采用无毒无害的工质测量储液器液体流量,然后通过工质之间的物性参数转化,最终得出储液器充装工质的流量,进而获得储液器的液体补偿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659749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0810075306.8
申请日:2008-04-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器分隔舱热耦合方法,步骤如下:(1)确定耦合散热面;(2)计算周向热管与散热面的最大换热量;(3)计算周向热管与散热面的接触面积、周向热管翅片长度;(4)根据步骤(1)确定的散热面在航天器的位置和步骤(3)计算得到的周向热管翅片长度,确定周向热管的长度和外形;(5)将预埋热管安装在散热面上;(6)将周向热管安装在散热面上。本发明采用周向热管直接耦合两个或者多个分隔舱的方法,把舱外周向热管与舱内预埋热管结合起来应用,保证了散热面温度的均匀性(即:降低了温度高散热面的温度水平,提高了温度低散热面的温度水平),降低了散热面功率补偿需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