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星载激光测高仪脚点几何定位误差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805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1000735.5

    申请日:2015-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激光测高仪脚点几何定位误差的判定方法,属于激光遥感领域,解决现有脚点几何定位误差分析方法忽略激光测量系统与搭载平台传感器之间的位置与角度安置误差,在没有考虑被测目标高度起伏的前提下,仅提供激光脚点的部分瞬时几何定位误差模型,并未对激光脚点几何定位误差的极值进行分析的问题。本发明以星载激光测高仪激光脚点几何定位过程及误差的传播理论为基础,通过综合考虑多种误差源和平面目标起伏的影响,提出了全面判定星载激光测高仪激光脚点的几何定位误差的方法:瞬时几何定位误差与极值几何定位误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在星载激光测高仪发射前后的性能指标的综合分析与评估。

    一种双圆极化复用星载数传天线性能的地面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17596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070505.0

    申请日:2013-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圆极化复用星载数传天线性能的地面验证方法,该地面验证方法采用的测试系统包括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首先根据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之间的距离以及卫星在轨实际工作情况,计算衰减器的衰减量;将星载双圆极化复用数传天线与地面接收天线之间进行相互指向对准;进行地面验证模拟试验,测量通道1和通道2的星地联合极化鉴别率和两个通道的链路余量,对星载双圆极化复用数传天线和地面接收天线的指向角度进行拉偏,并在角度拉偏时测量星地联合极化鉴别率和链路余量,进而测得满足链路需求的天线指向精度;本发明能够对双圆极化复用星载数传天线进行全面的地面验证,为在轨运行提供了依据,减小了在轨运行的风险。

    一种双圆极化复用星载数传天线性能的地面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17596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70505.0

    申请日:2013-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圆极化复用星载数传天线性能的地面验证方法,该地面验证方法采用的测试系统包括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首先根据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之间的距离以及卫星在轨实际工作情况,计算衰减器的衰减量;将星载双圆极化复用数传天线与地面接收天线之间进行相互指向对准;进行地面验证模拟试验,测量通道1和通道2的星地联合极化鉴别率和两个通道的链路余量,对星载双圆极化复用数传天线和地面接收天线的指向角度进行拉偏,并在角度拉偏时测量星地联合极化鉴别率和链路余量,进而测得满足链路需求的天线指向精度;本发明能够对双圆极化复用星载数传天线进行全面的地面验证,为在轨运行提供了依据,减小了在轨运行的风险。

    卫星一轨内成像任务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74546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0010069.6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卫星一轨内成像任务优化方法,属于卫星成像任务规划领域。相比于传统卫星,敏捷卫星可沿滚动、俯仰、偏航三轴进行快速机动,可以实现对地表任意走向的条带目标的成像,典型的三类扫描成像方式是被动式扫描、俯仰匀速主动扫描与均匀地速主动扫描。对于一轨内多个任意走向的条带目标,何时成像会造成成像过程中侧摆角的差异,进而影响成像时能量的消耗,本发明建立了可适用于敏捷卫星三类扫描成像方式的成像起始时刻规划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进行求解,使成像时卫星的侧摆角尽可能小,能够有效降低成像时能量的消耗,满足目前卫星使用需求。

    一种光学遥感卫星相机成像参数在轨自主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123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487147.2

    申请日:2015-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遥感卫星相机成像参数在轨自主调整方法,用于适应性地调整光学遥感卫星相机的动态范围以确保获取灰度和层次最佳的图像质量,包括:在成像操作开始前或成像操作期间,获取航天器对被摄目标成像时的太阳高度角并进行合法性判断以选出合适的成像参数;通过周期性地查询太阳高度角与增益级数关系表,中央处理计算机获得与所选出的合适的成像参数匹配的相机增益级数参数值;将相机增益级数参数值以预定格式发送至相机控制器,从而对成像电路进行对应设置。因此,本发明能够很好的满足星载CCD相机成像增益和积分级数等随着入瞳能量进行灵活调整的要求,可扩展广泛应用于光学遥感卫星的成像参数计算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一种星载激光测高仪脚点几何定位误差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8053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1000735.5

    申请日:2015-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激光测高仪脚点几何定位误差的判定方法,属于激光遥感领域,解决现有脚点几何定位误差分析方法忽略激光测量系统与搭载平台传感器之间的位置与角度安置误差,在没有考虑被测目标高度起伏的前提下,仅提供激光脚点的部分瞬时几何定位误差模型,并未对激光脚点几何定位误差的极值进行分析的问题。本发明以星载激光测高仪激光脚点几何定位过程及误差的传播理论为基础,通过综合考虑多种误差源和平面目标起伏的影响,提出了全面判定星载激光测高仪激光脚点的几何定位误差的方法:瞬时几何定位误差与极值几何定位误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在星载激光测高仪发射前后的性能指标的综合分析与评估。

    卫星一轨内成像任务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7454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10069.6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卫星一轨内成像任务优化方法,属于卫星成像任务规划领域。相比于传统卫星,敏捷卫星可沿滚动、俯仰、偏航三轴进行快速机动,可以实现对地表任意走向的条带目标的成像,典型的三类扫描成像方式是被动式扫描、俯仰匀速主动扫描与均匀地速主动扫描。对于一轨内多个任意走向的条带目标,何时成像会造成成像过程中侧摆角的差异,进而影响成像时能量的消耗,本发明建立了可适用于敏捷卫星三类扫描成像方式的成像起始时刻规划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进行求解,使成像时卫星的侧摆角尽可能小,能够有效降低成像时能量的消耗,满足目前卫星使用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