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57050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31867.5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 , B22D1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2 , B22D1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连铸辊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扇形段包括框架及设于框架上的连铸辊、传动装置,压下装置,所述连铸辊通过连铸辊轴承座安装于框架上,所述压下装置驱动连铸辊对板坯进行压下变形,所述传动装置驱动连铸辊转动用于传送板坯;所述框架与连铸辊之间设有支撑装置。本发明由于连铸机扇形段上支撑装置设置在连铸辊的外部,因而使连铸辊结构大大简化;上述方案中,由于连铸机扇形段上支撑装置设置在连铸辊的外部,因而使连铸辊结构大大简化;连铸辊可制成结构简单的大辊径整体式辊,使其强度和刚度显著增大;连铸辊及支撑装置拆装更换操作简单、维修工作量大大减少、备品备件消耗量显著减少;同时,该连铸机更适合于实施凝固末端大压下时的高载荷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74155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76025.1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连铸辊外支撑装置的冷却系统,涉及金属连铸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支撑装置使用寿命短、耗材严重的问题。其中,包括框架及设于框架上的连铸辊、传送装置,压下装置,所述连铸辊通过连铸辊轴承座安装于框架上,所述压下装置驱动连铸辊对板坯进行压下变形,所述传动装置驱动连铸辊转动用于传送板坯,所述框架与连铸辊之间设有外支撑装置,所述外支撑装置设有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供应装置,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通过冷却水管连接冷却喷头。本发明实施例用以冷却外支撑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057049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325414.1
申请日:2014-07-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2 , B22D11/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坯凝固末端大压下的连铸机扇形段及其大压下方法,所述连铸机扇形段包括位于扇形段上的上框架、下框架、上驱动辊、下驱动辊、左从动辊组、右从动辊组、压下装置以及夹紧缸,夹紧缸用于夹紧上框架与下框架保持设定间隔;上驱动辊与压下装置相连,上驱动辊通过轴承座连接于上框架上,下驱动辊通过轴承座连接于下框架上,左从动辊组以及右从动辊组分别位于驱动辊的两侧,左从动辊组用于夹紧压下前的铸坯,右从动辊组用于夹紧压下后的铸坯,驱动辊的直径与从动辊的直径之比为1.1:1~2:1。本发明变形渗透性增加,相当于较大辊径的二辊轧机一个轧制道次的变形,这样更有利于连铸坯中心区域疏松、偏析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4815907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225021.8
申请日:2015-05-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带钢中间坯的快速连接模具及方法,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互咬合;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咬合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柱形齿。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利用剪切机将粗轧后中间坯的头尾切平齐,使中间坯形成平直头尾端面;再将前后两块中间坯的头尾端部对齐形成搭接区;最后利用压力机和压力机上的所述模具对中间坯的搭接区实施压力塑性变形连接,由此,使前后两块中间坯的搭接区通过剧烈塑性变形咬合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中间坯的快速连接模具及方法,工艺设备简单,能够快速地连接中间坯,压制后的中间坯连接强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57050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331867.5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 , B22D1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2 , B22D1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连铸辊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扇形段包括框架及设于框架上的连铸辊、传动装置,压下装置,所述连铸辊通过连铸辊轴承座安装于框架上,所述压下装置驱动连铸辊对板坯进行压下变形,所述传动装置驱动连铸辊转动用于传送板坯;所述框架与连铸辊之间设有支撑装置。本发明由于连铸机扇形段上支撑装置设置在连铸辊的外部,因而使连铸辊结构大大简化;上述方案中,由于连铸机扇形段上支撑装置设置在连铸辊的外部,因而使连铸辊结构大大简化;连铸辊可制成结构简单的大辊径整体式辊,使其强度和刚度显著增大;连铸辊及支撑装置拆装更换操作简单、维修工作量大大减少、备品备件消耗量显著减少;同时,该连铸机更适合于实施凝固末端大压下时的高载荷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815907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25021.8
申请日:2015-05-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7/10 , B21B15/0085 , B21D39/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带钢中间坯的快速连接模具及方法,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互咬合;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咬合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柱形齿。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利用剪切机将粗轧后中间坯的头尾切平齐,使中间坯形成平直头尾端面;再将前后两块中间坯的头尾端部对齐形成搭接区;最后利用压力机和压力机上的所述模具对中间坯的搭接区实施压力塑性变形连接,由此,使前后两块中间坯的搭接区通过剧烈塑性变形咬合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中间坯的快速连接模具及方法,工艺设备简单,能够快速地连接中间坯,压制后的中间坯连接强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5704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25414.1
申请日:2014-07-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2 , B22D11/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坯凝固末端大压下的连铸机扇形段及其大压下方法,所述连铸机扇形段包括位于扇形段上的上框架、下框架、上驱动辊、下驱动辊、左从动辊组、右从动辊组、压下装置以及夹紧缸,夹紧缸用于夹紧上框架与下框架保持设定间隔;上驱动辊与压下装置相连,上驱动辊通过轴承座连接于上框架上,下驱动辊通过轴承座连接于下框架上,左从动辊组以及右从动辊组分别位于驱动辊的两侧,左从动辊组用于夹紧压下前的铸坯,右从动辊组用于夹紧压下后的铸坯,驱动辊的直径与从动辊的直径之比为1.1:1~2:1。本发明变形渗透性增加,相当于较大辊径的二辊轧机一个轧制道次的变形,这样更有利于连铸坯中心区域疏松、偏析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204621036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224568.1
申请日:2015-04-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连铸辊外支撑装置的冷却系统,涉及金属连铸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支撑装置使用寿命短、耗材严重的问题。其中,包括框架及设于框架上的连铸辊、传动装置,压下装置,所述连铸辊通过连铸辊轴承座安装于框架上,所述压下装置驱动连铸辊对板坯进行压下变形,所述传动装置驱动连铸辊转动用于传送板坯,所述框架与连铸辊之间设有外支撑装置,所述外支撑装置设有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供应装置,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通过冷却水管连接冷却喷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以冷却外支撑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4620859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286224.3
申请日:2015-05-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轧带钢中间坯的快速连接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互咬合;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咬合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圆柱形齿。本实用新型首先利用剪切机将粗轧后中间坯的头尾切平齐,使中间坯形成平直头尾端面;再将前后两块中间坯的头尾端部对齐形成搭接区;最后利用压力机和压力机上的所述模具对中间坯的搭接区实施压力塑性变形连接,由此,使前后两块中间坯的搭接区通过剧烈塑性变形咬合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坯的快速连接模具及方法,工艺设备简单,能够快速地连接中间坯,压制后的中间坯连接强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203944809U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20378090.3
申请日:2014-07-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坯凝固末端大压下的连铸机扇形段,所述连铸机扇形段包括位于扇形段上的上框架、下框架、上驱动辊、下驱动辊、左从动辊组、右从动辊组、压下装置以及夹紧缸,夹紧缸用于夹紧上框架与下框架保持设定间隔;上驱动辊与压下装置相连,上驱动辊通过轴承座连接于上框架上,下驱动辊通过轴承座连接于下框架上,左从动辊组以及右从动辊组分别位于驱动辊的两侧,左从动辊组用于夹紧压下前的铸坯,右从动辊组用于夹紧压下后的铸坯,驱动辊的直径与从动辊的直径之比为1.1:1~2:1。本实用新型变形渗透性增加,相当于较大辊径的二辊轧机一个轧制道次的变形,这样更有利于连铸坯中心区域疏松、偏析的改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