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系统及其运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4726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910084259.8

    申请日:2009-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5/007

    Abstract: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系统及其运动控制方法,包括主控制器(1)、运动控制器(2)、辅助控制器(3)、伺服驱动器(4)、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直流电机(5)和电源系统;躯干顶板(11)上设有摄像头(12),躯干(6)和底盘(8)均装有倾角仪、陀螺仪,躯干(6)和底盘(8)之间以装有双臂扭簧(25)和圆柱弹簧(26)的柔性关节(7)连接;主控制器(1)与运动控制器(2)、辅助控制器(3)、输入输出设备连接。主控制器(1)接收的用户指令为即时指令或预存指令;通过主控制器(1)运行运动行为决策算法,运动控制器(2)运行运动平衡控制算法,伺服驱动器(4)对电机(5)的转矩控制,实现机器人平面行走和遥控。

    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00059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119623.0

    申请日:2007-07-27

    Abstract: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检测方法,属于机器人控制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将设置于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头部、躯干部和底座的三组倾角仪1和陀螺仪2输出的头部角度信息θ1、躯干角度信息θ2、底座角度信息θ3、头部角速度信息1、躯干角速度信息2、底座角速度信息3通过并行采集模块7输入信息融合器8;由信息融合器8将θ1、θ2、θ3分别乘以权值K1、K2、K3,并将乘积相加得到质心估计角度;再由信息融合器8将1、2、3分别乘以权值K4、K5、K6,并将乘积相加得到质心估计角速度。所得的输出值,其精度很高,与实测值的偏差可达10-2数量级。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系统及其运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4726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84259.8

    申请日:2009-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5/007

    Abstract: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系统及其运动控制方法,包括主控制器(1)、运动控制器(2)、辅助控制器(3)、伺服驱动器(4)、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直流电机(5)和电源系统;躯干顶板(11)上设有摄像头(12),躯干(6)和底盘(8)均装有倾角仪、陀螺仪,躯干(6)和底盘(8)之间以装有双臂扭簧(25)和圆柱弹簧(26)的柔性关节(7)连接;主控制器(1)与运动控制器(2)、辅助控制器(3)、输入输出设备连接。主控制器(1)接收的用户指令为即时指令或预存指令;通过主控制器(1)运行运动行为决策算法,运动控制器(2)运行运动平衡控制算法,伺服驱动器(4)对电机(5)的转矩控制,实现机器人平面行走和遥控。

    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1083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119623.0

    申请日:2007-07-27

    Abstract: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检测方法,属于机器人控制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将设置于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头部、躯干部和底座的三组倾角仪1和陀螺仪2输出的头部角度信息θ1、躯干角度信息θ2、底座角度信息θ3、头部角速度信息1、躯干角速度信息2、底座角速度信息3通过并行采集模块7输入信息融合器8;由信息融合器8将θ1、θ2、θ3分别乘以权值K1、K2、K3,并将乘积相加得到质心估计角度;再由信息融合器8将1、2、3分别乘以权值K4、K5、K6,并将乘积相加得到质心估计角速度。所得的输出值,其精度很高,与实测值的偏差可达10-2数量级。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01525024U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20107021.8

    申请日:2009-05-15

    Abstract: 一种柔性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包括主控制器(1)、运动控制器(2)、辅助控制器(3)、伺服驱动器(4)、传感器、输入输出设备、直流电机(5)和电源系统;躯干顶板(11)上设有摄像头(12),躯干(6)和底盘(8)均装有倾角仪、陀螺仪,躯干(6)和底盘(8)之间以装有双臂扭簧(25)和圆柱弹簧(26)的柔性关节(7)连接;主控制器(1)与运动控制器(2)、辅助控制器(3)、输入输出设备连接,运动控制器(2)与倾角仪(15,18)和陀螺仪(16,19)、伺服驱动器(4)连接,伺服驱动器(4)与直流电机(5)连接,辅助控制器(3)与超声波传感器(17)、遥控接收器(27)连接。可作为机器人学和控制科学领域交叉的综合研究对象,满足多学科研教的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