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87471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780053504.8
申请日:2007-12-1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101 , B60N2/888 , F16B2200/10 , Y10T74/2045
Abstract: 内构件(41)的连接端部设置有接合突起(41P、41P),支柱(4B)的连接端部设置有能够在轴向上接收接合突起的接收槽(Bd、Bd)。通过将操作缆线(40)插入升降体(73)的装配管部(73S)的管内,接合突起(41P、41P)在轴向上被接收在插入槽(Sd、Sd)内,并且被暂时地保持在插入槽的沿一个周向方向弯曲的终端部。当将支柱(4B)插入装配管部(73)的管内时,接合突起(41P、41P)被接收在接收槽(Bd、Bd)内,并且被转移至接收槽的沿另一个周向方向弯曲的终端部。通过该操作,实现操作缆线(40)从支柱(4B)悬挂的轴向连接状态,头枕(4)被安装至升降体(73),以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2)升降。
-
公开(公告)号:CN101687471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780053504.8
申请日:2007-12-1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101 , B60N2/888 , F16B2200/10 , Y10T74/2045
Abstract: 内构件(41)的连接端部设置有接合突起(41P、41P),支柱(4B)的连接端部设置有能够在轴向上接收接合突起的接收槽(Bd、Bd)。通过将操作缆线(40)插入升降体(73)的装配管部(73S)的管内,接合突起(41P、41P)在轴向上被接收在插入槽(Sd、Sd)内,并且被暂时地保持在插入槽的沿一个周向方向弯曲的终端部。当将支柱(4B)插入装配管部(73)的管内时,接合突起(41P、41P)被接收在接收槽(Bd、Bd)内,并且被转移至接收槽的沿另一个周向方向弯曲的终端部。通过该操作,实现操作缆线(40)从支柱(4B)悬挂的轴向连接状态,头枕(4)被安装至升降体(73),以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2)升降。
-
公开(公告)号:CN101522466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80037632.3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头枕移动机构(10),其包括用于使支撑部(4A)和头枕基部(4C)彼此连结的连杆构件(12,12)以及形成在头枕基部(4C)中的长孔(11H和11H)。长孔(11H和11H)用于可滑动地收容被设置到支撑部(4A)的连接轴(13A),从而确定支撑部(4A)的姿势位置。长孔(11H和11H)的形状被形成为随着连杆构件(12,12)的转动使支撑部(4A)相对于头枕基部(4C)从车辆后侧碰撞发生之前的初始位置向前和向上移动到碰撞准备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522466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780037632.3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头枕移动机构(10),其包括用于使支撑部(4A)和头枕基部(4C)彼此连结的连杆构件(12,12)以及形成在头枕基部(4C)中的长孔(11H和11H)。长孔(11H和11H)用于可滑动地收容被设置到支撑部(4A)的连接轴(13A),从而确定支撑部(4A)的姿势位置。长孔(11H和11H)的形状被形成为随着连杆构件(12,12)的转动使支撑部(4A)相对于头枕基部(4C)从车辆后侧碰撞发生之前的初始位置向前和向上移动到碰撞准备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139653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36286.5
申请日:2011-02-01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5671 , B60N2/5657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座椅主体中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进口、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通过所述进口供应空气,所述第一连通管从所述进口分支并与第一出口连通,而所述第二连通管从所述进口分支并与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管道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构造为向流过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中的至少一个的空气供热或从其吸热,以便在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的空气与从所述第二出口排出的空气之间产生温度差。
-
公开(公告)号:CN102139653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110036286.5
申请日:2011-02-01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5671 , B60N2/5657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座椅主体中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进口、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通过所述进口供应空气,所述第一连通管从所述进口分支并与第一出口连通,而所述第二连通管从所述进口分支并与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管道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构造为向流过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中的至少一个的空气供热或从其吸热,以便在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的空气与从所述第二出口排出的空气之间产生温度差。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064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80037539.2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101 , B60N2/888 , B60N2/897 , Y10T74/20402 , Y10T74/20408 , Y10T74/2042 , Y10T74/2045 , Y10T74/20462 , Y10T74/20468 , Y10T403/18 , Y10T403/32114
Abstract: 操作缆线(40)具有从下端侧牵引被插入筒状外构件(42)中的内构件(41)的操作结构。具有双层结构的操作缆线(40)与由头枕(4)的支柱(4B)和插入到支柱(4B)中的推杆(50)构造的双层缆线轴向连接。具体地,将支柱(4B)插入到位于座椅靠背(2)的上部的支撑件(2S)中,使支柱(4B)的下端和内构件(41)的上端彼此轴向连接,使得管状支柱中的推杆(50)的下端与外构件(42)的头部(42H)彼此靠近。结果,当牵引操作缆线(40)时能够通过外构件(42)的头部(42H)推动推杆(50)。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064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780037539.2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101 , B60N2/888 , B60N2/897 , Y10T74/20402 , Y10T74/20408 , Y10T74/2042 , Y10T74/2045 , Y10T74/20462 , Y10T74/20468 , Y10T403/18 , Y10T403/32114
Abstract: 操作缆线(40)具有从下端侧牵引被插入筒状外构件(42)中的内构件(41)的操作结构。具有双层结构的操作缆线(40)与由头枕(4)的支柱(4B)和插入到支柱(4B)中的推杆(50)构造的双层缆线轴向连接。具体地,将支柱(4B)插入到位于座椅靠背(2)的上部的支撑件(2S)中,使支柱(4B)的下端和内构件(41)的上端彼此轴向连接,使得管状支柱中的推杆(50)的下端与外构件(42)的头部(42H)彼此靠近。结果,当牵引操作缆线(40)时能够通过外构件(42)的头部(42H)推动推杆(50)。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079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780037339.7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11/00 , B60N2/815 , B60N2/818 , B60N2/888 , F16C1/16 , Y10T74/20402 , Y10T74/2045 , Y10T403/18 , Y10T403/32114
Abstract: 在内构件(41)的连接端部处设置接合突起(41P,41P),并且在支柱(4B)的连接端部处形成能够沿轴向接收接合突起的接收槽(Bd,Bd)。当将操作缆线(40)沿轴向插入筒状支撑件(2S)内时,接合突起(41P,41P)被沿轴向接收在插入槽(Sd,Sd)中并且被保持在插入槽的沿圆周方向向一方弯曲的终端位置中。当在该状态下将支柱(4B)沿轴向插入筒状支撑件(2S)中时,接合突起(41P,41P)被沿轴向接收在接收槽(Bd,Bd)中并且移动到接收槽的沿反向圆周方向弯曲的终端位置。结果,操作缆线(40)被置于在操作缆线(40)被悬挂在支柱(4B)中的轴向连接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079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80037339.7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11/00 , B60N2/815 , B60N2/818 , B60N2/888 , F16C1/16 , Y10T74/20402 , Y10T74/2045 , Y10T403/18 , Y10T403/32114
Abstract: 在内构件(41)的连接端部处设置接合突起(41P,41P),并且在支柱(4B)的连接端部处形成能够沿轴向接收接合突起的接收槽(Bd,Bd)。当将操作缆线(40)沿轴向插入筒状支撑件(2S)内时,接合突起(41P,41P)被沿轴向接收在插入槽(Sd,Sd)中并且被保持在插入槽的沿圆周方向向一方弯曲的终端位置中。当在该状态下将支柱(4B)沿轴向插入筒状支撑件(2S)中时,接合突起(41P,41P)被沿轴向接收在接收槽(Bd,Bd)中并且移动到接收槽的沿反向圆周方向弯曲的终端位置。结果,操作缆线(40)被置于在操作缆线(40)被悬挂在支柱(4B)中的轴向连接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