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轨合建隧道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942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010587085.3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轨合建隧道,包括管片、第一隔墙、第二隔墙和排废水系统,管片围设形成隧道空间,第一隔墙将隧道空间分隔为并列设置的地铁区间、管廊及排烟道和疏散通道。地铁区间设置在管廊及排烟道和疏散通道之间,第二隔墙设置在疏散通道内围设形成废水泵房,排废水系统配置为将废水排出废水泵房。本申请提供的公轨合建隧道,在地铁排烟通道需要连续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废水泵房设置在疏散通道内的富裕空间,解决了排烟通道与废水泵房的空间冲突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拆除公轨合建隧道的管片并在公轨合建隧道的底部或者侧部扩挖以形成废水泵房所带来的施工风险。

    一种工作井基坑无倒撑换撑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2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41306.1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工作井基坑无倒撑换撑装置及方法,包括:工作井的围护结构主要包括竖向的地下连续墙和水平方向的砼支撑、钢支撑;待基坑开挖完毕之后开始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要从下向上依次拆除全部的支撑及其围檩结构;利用本支护优化设计方法,兼顾基坑开挖阶段、主体结构施工拆撑阶段以及盾构井使用阶段的强度要求,对砼支撑和围檩的位置进行优选设计,在后期的拆撑过程中保留第四道砼支撑及其围檩(剩余支撑从下往上依次拆除),使其兼做主体结构的主体中板和环框梁结构;该方法通过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优选砼支撑‑围檩的位置,将临时性支撑优化为永久性支护结构,不但节省了施工材料,简化了施工工序,更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接收结构及盾构机的接收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9419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83329.0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接收结构及盾构机的接收方法,包括:工作井;工作井的一侧的井壁供盾构主机钻出;以及至少一列沿盾构主机的行进方向布置的反力基座,反力基座包括支撑部以及干涉部,支撑部的底端支撑在工作井的井底,干涉部固定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干涉部处于限定区域中以用于在被盾构主机切削时向盾构主机提供目标作用力,目标作用力与盾构主机的行进方向相反;反力基座的干涉部被盾构主机切削后的部分为支撑部,支撑部处于限定区域外以用于支撑盾构主机;限定区域为盾构主机沿行进方向在工作井内所占据的空间。本申请的接收结构及盾构机的接收方法,能有效改善盾构机在接收过程中出现破损的情况。

    一种用于切削式原状土试样制备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864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2839.7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切削式原状土试样制备的装置,属于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包括顶部机构、底部机构和切削机构,所述顶部机构包括顶部基座、设置于所述顶部基座的顶部转台和多个顶部滑槽、握柄,所述握柄贯穿所述顶部基座,所述握柄设置有第一卡紧件,所述顶部基座位于所述第一卡紧件和所述顶部转台之间;底部机构包括底部基座、设置于底部基座的底部转台和与多个顶部滑槽数量相同的底部滑槽,底部转台和顶部转台相对齐,每一个底部滑槽和对应的一个顶部滑槽相对齐,底部转台设置有第二卡紧件;切削机构包括与多个所述顶部滑槽数量相同的限位柱、多个移动杆和切削组件。本发明达到降低对土体的扰动,提高制样效率,提升制样效果的技术效果。

    一种用于水下“V”形坡隧道的火灾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44613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93646.3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V”形坡隧道的火灾实验平台,属于隧道火灾防排烟技术领域,包括隧道模型主体、升降部件、纵向通风机构、侧部重点排烟机构、火源燃烧模拟机构和测量记录机构,所述隧道模型主体包括多节壳体和中空部,多节所述壳体合围形成所述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呈V型;所述升降部件安装于多节所述壳体,所述升降部件位于所述中空部外;所述纵向通风机构安装于多节所述壳体,所述纵向通风机构和所述中空部相通,以通过所述纵向通风机构排入气体至所述中空部内;侧部重点排烟机构安装于多节所述壳体。本发明达到能实现对侧部重点排烟模式下水下“V”形坡隧道火灾进行模拟研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效果明显的技术效果。

    公轨合建隧道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9422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87085.3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轨合建隧道,包括管片、第一隔墙、第二隔墙和排废水系统,管片围设形成隧道空间,第一隔墙将隧道空间分隔为并列设置的地铁区间、管廊及排烟道和疏散通道。地铁区间设置在管廊及排烟道和疏散通道之间,第二隔墙设置在疏散通道内围设形成废水泵房,排废水系统配置为将废水排出废水泵房。本申请提供的公轨合建隧道,在地铁排烟通道需要连续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废水泵房设置在疏散通道内的富裕空间,解决了排烟通道与废水泵房的空间冲突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拆除公轨合建隧道的管片并在公轨合建隧道的底部或者侧部扩挖以形成废水泵房所带来的施工风险。

    公轨合建隧道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35681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1194433.2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轨合建隧道,包括管片、第一隔墙、第二隔墙和排废水系统,管片围设形成隧道空间,第一隔墙将隧道空间分隔为并列设置的地铁区间、管廊及排烟道和疏散通道。地铁区间设置在管廊及排烟道和疏散通道之间,第二隔墙设置在疏散通道内围设形成废水泵房,排废水系统配置为将废水排出废水泵房。本申请提供的公轨合建隧道,在地铁排烟通道需要连续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废水泵房设置在疏散通道内的富裕空间,解决了排烟通道与废水泵房的空间冲突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拆除公轨合建隧道的管片并在公轨合建隧道的底部或者侧部扩挖以形成废水泵房所带来的施工风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接收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35670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1189503.5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接收结构,包括:工作井;工作井的一侧的井壁供盾构主机钻出;以及至少一列沿盾构主机的行进方向布置的反力基座,反力基座包括支撑部以及干涉部,支撑部的底端支撑在工作井的井底,干涉部固定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干涉部处于限定区域中以用于在被盾构主机切削时向盾构主机提供目标作用力,目标作用力与盾构主机的行进方向相反;反力基座的干涉部被盾构主机切削后的部分为支撑部,支撑部处于限定区域外以用于支撑盾构主机;限定区域为盾构主机沿行进方向在工作井内所占据的空间。本申请的接收结构,能有效改善盾构机在接收过程中出现破损的情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