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2301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0796049.2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航空发动机旋转盘壁面温度场的方法,包括:构建旋转盘组件的有限元模型,在给定边界条件及初始参数情况下得到初始温度场;将旋转盘盘心的固体壁面划分为多个微元节点,获取旋转盘盘心固体壁面各微元节点的温度及固体壁面各微元节点的面积;构建一阶微分方程,将各微元节点的温度及面积带入一阶微分方程中迭代计算,当迭代收敛后得到旋转盘固体壁面的温度。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通过流热耦合的方式对旋转盘壁面的温度场进行准确求解,不对流体进行CFD计算,而又能考虑流体与固体之间热平衡的影响,从而实现快速迭代求解旋转盘壁面温度场的目的,既能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又能实现快速迭代求解发动机旋转盘壁面温度场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168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13326.0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转速对转涡轮旋转盘腔流动换热试验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所述试验结构包括:转子结构和静子结构,所述转子结构包括相互独立的左转子组件和右转子组件,所述左转子组件和右转子组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静子结构包括左轴承座组件、右轴承座组件和试验件机匣组件,所述左轴承座组件支撑左转子组件、右轴承座组件支撑右转子组件,以实现转子组件内轴承的润滑,所述试验件机匣组件连接左轴承座组件与右轴承座组件,用于向盘腔内提供流动的气流,实现涡轮盘工作环境的模拟。本申请提供的试验结构,能够模拟航空发动机真实涡轮结构和真实工作状态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模拟对转涡轮盘实际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13335.X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安装边均匀强化冷却结构,包括前机匣、后机匣及高温件,前机匣和后机匣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后机匣内侧具有轴向延伸的安装边,高温件具有适配所述安装边的前挂钩,后机匣与高温件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安装边与前挂钩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其中,所述安装边与前挂钩之间设有进气凹槽和出气凹槽,所述进气凹槽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出气凹槽连通第二空腔和高温件内侧的高温燃气通道,所述后机匣上设有冲击孔,后机匣外侧的冷气通过冲击孔流入第一空腔内,并沿着进气凹槽、第二空腔及出气凹槽流通,最终流入高温燃气通道。本申请可有效地降低安装边局部高温区和安装边温度周向不均匀性,消除了安装边的局部热应力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168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13325.6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温高压换热试验的转接段,包括:外机匣、内机匣、支板、隔热层和隔热屏;所述隔热层敷设在外机匣的外侧,用于隔绝外机匣内部空腔的高温燃气与外部低温冷气的温差而导致的局部热应力超过材料使用极限;所述支板设置在外机匣与内机匣之间,且所述支板与外机匣搭接、与内机匣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屏设置在内机匣与主流燃气接触的上表面,以降低内机匣的温度。本申请的转阶段可使外机匣的内外层之间温差降低,外机匣整体热应力降低,支板与外机匣连接位置的局部温差降低且增强了局部冷却,连接位置局部热应力降低,内机匣的外壁温度降低,消除了内机匣外壁的超温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2241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13323.7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球轴承均温传热结构及其设计方法,该球轴承均温传热结构包括:滚珠、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和热管,所述轴承外圈包括相互平行的外圈外边和外圈内边,以及连接外圈外边和外圈内边的连接边;其中,所述连接边上设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热管安装在凹槽内且连接所述外圈外边和外圈内边,通过所述热管将轴承外圈内侧的高温热量传递至轴承外圈外侧,提高轴承外圈温度,实现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的均温控制。本申请的球轴承均温传热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可满足无滑油润滑的轴承内外圈温差设计要求,可以应用于类似的无滑油润滑、周围被空气包裹的轴承内外圈均温设计,且可以实现控制轴承内外圈温差进而控制轴承游隙设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08995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658359.3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傅里叶光谱仪技术的黑体炉表面发射率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在设定窄波段下,利用非接触测温传感器获取黑体炉表面的亮度温度;步骤S2、根据所测亮度温度及黑体炉的真实温度计算黑体炉相应真实温度下的发射率;步骤S3、在设定宽波段下,利用傅里叶光谱仪测量黑体炉的辐射特性曲线;步骤S4、确定所述黑体炉对应的理想灰体的辐射特性曲线;步骤S5、确定所述黑体炉在设定宽波段下的发射率。本申请的面源黑体炉发射率校正方法测量准确,扩展波段宽,有较强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62941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7149.4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1J5/07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辐射测量的准直管。该准直管包括准直管管腔(1)及准直管管体(3),所述准直管管腔(1)具有准直管内壁(4),准直管内壁(4)上设置若干辐射捕获器(2),准直管管体(3)上具有连接所述辐射捕获器(2),并伸入准直管管体(3)的辐射捕获器腔体(6),所述准直管管体(3)还具有设置在辐射捕获器腔体(6)外围的冷却管道(5),所述冷却管道(5)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却物质进口(8)及冷却物质出口(7)连接冷却源。本申请能更有效的降低环境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并使传感器稳定工作在线性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7230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796049.2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航空发动机旋转盘壁面温度场的方法,包括:构建旋转盘组件的有限元模型,在给定边界条件及初始参数情况下得到初始温度场;将旋转盘盘心的固体壁面划分为多个微元节点,获取旋转盘盘心固体壁面各微元节点的温度及固体壁面各微元节点的面积;构建一阶微分方程,将各微元节点的温度及面积带入一阶微分方程中迭代计算,当迭代收敛后得到旋转盘固体壁面的温度。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通过流热耦合的方式对旋转盘壁面的温度场进行准确求解,不对流体进行CFD计算,而又能考虑流体与固体之间热平衡的影响,从而实现快速迭代求解旋转盘壁面温度场的目的,既能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又能实现快速迭代求解发动机旋转盘壁面温度场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0948908U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21224963.4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02C7/1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设计领域,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高温承力机匣局部冲击冷却结构,包括在与涡轮机匣搭接的外环的环筒上设置冲击孔,并在外环的搭接边上开设有第一斜孔,高温承力机匣的与所述搭接边搭接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斜孔连通的第二斜孔,涡轮机匣与外环之间的冷气一方面通过冲击孔流向高温承力机匣的靠近主通道的一侧,另一方面经第一斜孔及第二斜孔后进入高温承力机匣与流道件之间。本申请对承力机匣局部高温区进行冲击冷却,降低了承力机匣局部高温和温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