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3998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790114.3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F16H3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杆齿啮式无级变速器,属于机械传动领域,包括输入传动机构、调速机构、偏心轮机构、棘轮棘爪机构、输出机构等部分。输入轴转动带动蜗轮蜗杆转动,中间轴转动带动两个偏心轮和斜铁块一起转动,偏心轮的旋转运动通过摇杆的往复摆动转化为滑块直线运动,滑块通过棘爪作用于棘轮轮齿进一步将其直线运动转化为棘轮的旋转运动,棘轮与输出轴通过平键连接,棘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L型架和螺纹轴通过螺纹啮合,L型架带动斜铁块在与凸轮转动的同时在凸轮内沿轴向连续移动,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机械无级变速器系统脉动度大,惯性力及惯性力矩难以平衡的缺陷,实现了恒功率传动、传动比可调、承载能力大和掉电保护的设计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1910514227.0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自动化放煤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RFID标签、RFID读卡器、中心计算机、支架、支架控制器和刮板输送机;RFID标签和RFID读卡器均为多个;多个RFID标签布设在煤矸界面的钻孔内和顶煤不同层位的钻孔内,并随矸石和顶煤移动,或者多个RFID标签布设在煤矸界面的钻孔内,并随矸石移动;多个RFID读卡器设置在支架的尾梁上,或设置在刮板输送机上;中心计算机与RFID读卡器电连接;支架控制器与中心计算机电连接;支架控制器还与支架电连接,以控制支架开启或关闭放煤口。采用本发明的系统或方法,能够极大地简化现有的自动化放煤控制系统,同时提高顶煤采出率,降低顶煤含矸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3998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90114.3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F16H3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杆齿啮式无级变速器,属于机械传动领域,包括输入传动机构、调速机构、偏心轮机构、棘轮棘爪机构、输出机构等部分。输入轴转动带动蜗轮蜗杆转动,中间轴转动带动两个偏心轮和斜铁块一起转动,偏心轮的旋转运动通过摇杆的往复摆动转化为滑块直线运动,滑块通过棘爪作用于棘轮轮齿进一步将其直线运动转化为棘轮的旋转运动,棘轮与输出轴通过平键连接,棘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L型架和螺纹轴通过螺纹啮合,L型架带动斜铁块在与凸轮转动的同时在凸轮内沿轴向连续移动,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机械无级变速器系统脉动度大,惯性力及惯性力矩难以平衡的缺陷,实现了恒功率传动、传动比可调、承载能力大和掉电保护的设计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98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47483.0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体运移压力波动特征评价煤岩损伤劣度的方法,包括:绘制应力‑时间曲线和气压‑时间曲线;计算得到第一评价值k并绘制第一评价值‑时间曲线;当t>t2时,利用气压‑时间曲线,计算气压波动性评价值f、裂纹产生时的断裂能评价值g和损伤劣度评价值r;根据k、r和g评价煤岩所处损伤阶段,根据r评价煤岩损伤劣度。对于利用气体运移规律评价孔隙裂隙演化情况和损伤程度形成了表征方法及规律性认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煤体的压缩气体运移特征和孔隙裂隙演化具有差异性,无法规律性的利用气体运移规律评价孔隙裂隙演化情况和损伤程度的问题,实现了对实际工程的预测和指导,为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事故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9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947483.0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体运移压力波动特征评价煤岩损伤劣度的方法,包括:绘制应力‑时间曲线和气压‑时间曲线;计算得到第一评价值k并绘制第一评价值‑时间曲线;当t>t2时,利用气压‑时间曲线,计算气压波动性评价值f、裂纹产生时的断裂能评价值g和损伤劣度评价值r;根据k、r和g评价煤岩所处损伤阶段,根据r评价煤岩损伤劣度。对于利用气体运移规律评价孔隙裂隙演化情况和损伤程度形成了表征方法及规律性认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煤体的压缩气体运移特征和孔隙裂隙演化具有差异性,无法规律性的利用气体运移规律评价孔隙裂隙演化情况和损伤程度的问题,实现了对实际工程的预测和指导,为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事故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1453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514227.0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自动化放煤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RFID标签、RFID读卡器、中心计算机、支架、支架控制器和刮板输送机;RFID标签和RFID读卡器均为多个;多个RFID标签布设在煤矸界面的钻孔内和顶煤不同层位的钻孔内,并随矸石和顶煤移动,或者多个RFID标签布设在煤矸界面的钻孔内,并随矸石移动;多个RFID读卡器设置在支架的尾梁上,或设置在刮板输送机上;中心计算机与RFID读卡器电连接;支架控制器与中心计算机电连接;支架控制器还与支架电连接,以控制支架开启或关闭放煤口。采用本发明的系统或方法,能够极大地简化现有的自动化放煤控制系统,同时提高顶煤采出率,降低顶煤含矸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08930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1381.9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方法,属于煤矿安全技术领域,适用于新建、改建矿井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它由煤层突出危险性主要指标法和影响因素指标计算法组成。依据地质钻孔施工及生产过程中的动力现象主要指标因素,煤层瓦斯压力P、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层坚固性系数f、煤的破坏类型主要指标因素,根据开采条件、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地质条件、煤层瓦斯、相邻矿井突出情况影响因素指标计算煤层突出危险性分值,评估煤层突出危险性。利用主要指标、影响因素指标计算分值判定煤层突出危险性依据数据全面、可靠,提高了评估工作科学性和系统性,为矿井立项、设计和工程作业提供依据,可指导突出灾害防治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210509252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0893341.4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自动化放煤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RFID标签、RFID读卡器、中心计算机、支架、支架控制器和刮板输送机;RFID标签和RFID读卡器均为多个;多个RFID标签布设在煤矸界面的钻孔内和顶煤不同层位的钻孔内,并随矸石和顶煤移动,或者多个RFID标签布设在煤矸界面的钻孔内,并随矸石移动;多个RFID读卡器设置在支架的尾梁上,或设置在刮板输送机上;中心计算机与RFID读卡器电连接;支架控制器与中心计算机电连接;支架控制器还与支架电连接,以控制支架开启或关闭放煤口。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极大地简化现有的自动化放煤控制系统,同时提高顶煤采出率,降低顶煤含矸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