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结温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164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46843.8

    申请日:2025-0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率器件状态检测领域,涉及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结温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将动态电流信息转化为感应电压信号Vsense;将感应电压信号Vsense转化为包含开通/关断延迟时间、开通/关断电流斜率信息的电压脉冲信号VCP1、VCP2、VCP3和VCP4;提取PWM信号上升沿/下降沿与电压脉冲信号VCP1、VCP2、VCP3和VCP4上升沿之间的粗略时间Tcoarse;定位PWM信号上升沿/下降沿、电压脉冲信号VCP1、VCP2、VCP3和VCP4上升沿,并计算上述边沿与其相邻时钟信号上升沿之间的精细时间Tfine;将粗略时间Tcoarse与精细时间Tfine相叠加,获得器件精准的开通/关断延迟时间以及开通/关断电流斜率信息,并对照开通/关断延迟时间以及开通/关断电流斜率信息与器件结温之间的关系获得器件结温,便于实现结温的在线提取。

    一种提升电压控制型变流器带载能力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5259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73154.5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电压控制型变流器带载能力的控制方法,涉及电压控制型变流器控制策略领域,解决了现有电压控制型变流器控制方法带载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电压控制外环、限幅器和电流控制内环在旋转坐标系下实现,电流反馈经过系数k和电压外环输出指令叠加,经过限幅器后,作为电流内环指令,与电流反馈作差后,经过电流内环控制器,作为PWM调制指令,控制电力电子变流器运行;电流反馈可以是变流器测电流,也可以是输出电流。在保证电压控制变流器稳定性的前提下,电压控制型变流器的带负载能力能得到显著提升。

    一种迭代锁相极限环磁链观测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349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2337.X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迭代锁相极限环磁链观测器、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电机αβ轴电压、电流信号,构建αβ轴系下的IPMSM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电机反电动势矢量;将电机反电动势矢量作为输入,通过迭代锁相极限环磁链观测器获取电机转子磁链信息,并根据电机转子磁链信息估计出电机转速与位置信号;将电机转速与位置信号输入至电机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闭环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避免传统磁链观测器存在积分漂移或相位滞后的问题,有效抑制直流偏置对磁链与位置观测精度的影响,并显著提升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动态响应能力,抑制动态过程产生的位置估计误差。

    一种电容损耗测试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953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8647.9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容损耗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损耗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对电解电容进行三脉冲循环测试,获得有关电解电容损耗的原始数据集;根据原始数据集计算不同测试工况下流过电解电容的电荷qc并建立电解电容损耗的数据集;利用电解电容损耗的数据集训练BP神经网络,获取神经网络的节点参数;利用已有的神经网络参数,计算在变换器实际运行时不同工况下的直流侧电解电容的损耗;在测试期间,综合考虑了基波成分和高频成分对电容器损耗的影响,且电解电容器的温度几乎保持不变,从而可以排除测试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电解电容器损耗的影响,进而实现对电解电容器损耗的精确评估,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主动均流驱动电路及其电流斜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2712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72413.0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化硅MOSFET器件并联应用领域,并公开了一种主动均流驱动电路及其电流斜率控制方法,包括:碳化硅MOSFET,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碳化硅MOSFET和第二碳化硅MOSFET,所述第一碳化硅MOSFET和所述第二碳化硅MOSFET的栅极均连接有主动门极驱动器;所述主动门极驱动器包括结构相同的主驱动器和从驱动器;所述主驱动器和所述从驱动器通信连接,且均包括逻辑芯片控制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和门极电阻切换电路;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和所述门极电阻切换电路均与所述逻辑芯片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够建立完整的数字闭环反馈通道,能够实现动态电流偏差的有效补偿。

    一种永磁直驱型中高压大功率风力发电变流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4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48295.6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一种永磁直驱型中高压大功率风力发电变流器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该风力发电变流器采用H桥中点钳位型五电平变换器拓扑,其中风力发电机侧为五电平中点钳位型H桥变换器,电网侧为三个三相三电平中点钳位型并网变换器,其直流侧接入风力发电机侧变流器,电网侧经隔离型四绕组工频升压变压器接入66kV或更高等级电压电网。该拓扑结构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电压至8.5kV,可用于20MW及以上功率等级的风力发电系统。与传统风电变流器相比,具有额定电压高、功率器件数量少、无需器件或变流器并联、单机容量大、扭缆简单、电缆损耗小、谐波特性好、容错性高、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在中高压大功率海上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一种提升弱电网中逆变器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374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72342.6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弱电网中逆变器稳定性的控制方法,涉及逆变器控制策略技术领域,解决了串联补偿弱电网中并入逆变器后系统失稳且功率传输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了一种基于电压观测的q轴电压反馈控制方法,在q轴反馈路径中放置一个电压观测器,通过电压观测环节可以有效估计实际q轴电压。观测电压的反馈方法为:锁相环q轴输出电压经过电压观测反馈环节后,作为q轴电流指令补偿值和q轴电压前馈补偿值反馈入逆变器电流控制系统,参与逆变器的控制。由于观测的电压比较接近实际q轴电压,采用观测电压反馈控制时,即可有效抑制系统失稳,提升系统稳定性。

    SiC MOSFET三相两电平变换器死区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9785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10549178.X

    申请日:2018-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 MOSFET三相两电平变换器死区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每相桥臂中点的输出电流;判断输出电流的极性,并根据输出电流的极性确定该相桥臂上桥开关管和下桥开关管的主动性;获取SiC MOSFET及其驱动板的参数信息,并根据参数信息计算前置死区时间和后置死区时间;将主动开关管开通前的死区时间设定为N倍的前置死区时间,其中,1.5

    SiC MOSFET三相两电平变换器死区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978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49178.X

    申请日:2018-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 MOSFET三相两电平变换器死区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每相桥臂中点的输出电流;判断输出电流的极性,并根据输出电流的极性确定该相桥臂上桥开关管和下桥开关管的主动性;获取SiC MOSFET及其驱动板的参数信息,并根据参数信息计算前置死区时间和后置死区时间;将主动开关管开通前的死区时间设定为N倍的前置死区时间,其中,1.5

    提高柔性直流互联系统功率传输稳定性的变流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213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25995.2

    申请日:2025-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柔性直流互联系统功率传输稳定性的变流器控制方法,涉及柔性互联系统控制策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柔性直流互联装置控制方法存在的功率振荡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根据系统能量流向自适应切换柔性互联系统两侧变流器控制方式。该技术通过协调直流电压、功率控制外环、限幅器、电流控制内环等控制环节实现,将经限幅器后的功率控制电流反馈指令与直流电压控制电流反馈指令相叠加作为电流内环控制指令,经电流内环控制器与PWM调制指令控制电力电子变流器运行;柔性直流互联系统两侧变流器的内环电流指令值随系统功率流向变化而自适应调整,可以是控制直流电压,也可以是控制系统功率流向,单侧变流器控制方式不局限于定直流电压控制或定功率控制。在系统功率发生变化时,保证系统内两侧变流器控制方式切换可靠稳定的前提下,解决了单侧变流器固定控制方式下因功率流向问题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