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原位转化可采油气资源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4445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678399.4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原位转化可采油气资源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页岩原位转化的可采油量预测模型,并获取待测页岩的可采油量;建立页岩原位转化的可采气量预测模型,并获取待测页岩的可采气量;建立有效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值预测模型,并获取有效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根据待评价区的测井解释的总有机碳含量和有效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确定页岩原位转化的页岩有效厚度、有效厚度层段及有效页岩分布区;建立有效页岩层段内的可采油资源丰度值和可采气资源丰度值模型,并获取被评价井有效页岩层段内的可采油资源丰度值和可采气资源丰度值;建立可采油资源量和可采气资源量预测模型,并获取可采油资源量和可采气资源量。

    一种页岩原位转化可采油气资源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4445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78399.4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原位转化可采油气资源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页岩原位转化的可采油量预测模型,并获取待测页岩的可采油量;建立页岩原位转化的可采气量预测模型,并获取待测页岩的可采气量;建立有效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值预测模型,并获取有效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根据待评价区的测井解释的总有机碳含量和有效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值,确定页岩原位转化的页岩有效厚度、有效厚度层段及有效页岩分布区;建立有效页岩层段内的可采油资源丰度值和可采气资源丰度值模型,并获取被评价井有效页岩层段内的可采油资源丰度值和可采气资源丰度值;建立可采油资源量和可采气资源量预测模型,并获取可采油资源量和可采气资源量。

    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油气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8811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10676727.4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油气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页岩的原始总有机碳含量TOC值、镜质体反射率Ro值和原始氢指数HI值;根据待测页岩的原始TOC值、Ro值、原始HI值,以及预先建立的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油量预测模型和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气量预测模型,得到待测页岩的原位开发产出油气量;该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油量预测模型和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气量预测模型为:根据对多个不同页岩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获得的产出油气量数据,以及页岩样品的原始TOC值、Ro值、原始HI值预先建立。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定量预测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油气量,提高了页岩油原位开发产出油气量的预测精度和效率。

    低渗、超低渗三维填砂模型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4926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94042.4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低渗、超低渗三维填砂模型,应用于油田开发室内实验研究中。组分重量百分比:粒度为0.5~1mm的石英砂:10~20%;粒度为1~2mm的石英砂:13~15%;粒度为2~4mm的石英砂:5~12%;粒度为4~8mm的石英砂:6~8%;粒度为8~16mm的石英砂:1~2%;石墨粉:15~18%;粒度为20~50um的煤粉:3~10%;粒度为500目的云母粉:5~12%;粒度为800目的云母粉:10~20%。经过配料、分层装模、加压,得到低渗、超低渗三维填砂模型。效果是:解决了低渗透油藏实验室无法制作三维填砂模型的问题,三维填砂模型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室内实验研究,指导现场生产。

    一种碳酸盐岩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93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72143.X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任意尺寸的待评价碳酸盐岩岩芯样品;步骤2)对待评价碳酸盐岩岩芯样品进行X射线荧光测试;步骤3)通过X射线荧光测试获得待评价碳酸盐岩岩芯样品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和种类,通过矿物元素的含量和种类得到导流强度值,将不同导流强度值对应不同颜色,通过颜色和颜色分布情况来判断分析待评价碳酸盐岩岩芯样品酸蚀后裂缝导流能力。本发明成功实现了不限岩芯样品的尺寸和无酸蚀条件下,评价碳酸盐岩酸蚀后裂缝导流能力的目的,成功解决了碳酸盐岩取芯收获率低,对全直径岩芯长度要求高、岩板加工困难、测试周期长、使用酸液安全风险、工序复杂、费用较高等问题。

    乳化沥青调剖剂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8691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41537.8

    申请日:2012-07-12

    Abstract: 乳化沥青调剖剂,应用于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波及效率。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沥青:45~65%;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0.3~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3~1.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0.05~0.1%;苯乙基苯基聚氧丙基聚氧乙基醚:0.02~0.8%;焦磷酸钠:0.3~1.5%;超细钙粉:0.02~0.1%;羧甲基纤维素:0.02~0.08%;阴离子聚丙烯酰胺:0.02~0.08%;氢氧化钠:0.000004~0.04%;其余为矿化度小于1000mg/L的淡水。效果是:能有效的进入油藏深部,在注入量占储层预处理半径孔隙体积的1~15%情况下,堵水率大于90%,封堵有效期大于2年,不会对油流通道造成伤害。

    一种测量毛细管内径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98537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10063298.X

    申请日:2009-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毛细管内径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为:在20~30℃条件下,对毛细管流体两端施压,用显微镜对毛细管和其中的气液界面放大,通过CCD检测器将光学影像传输到计算机后显像,测定气液界面在计算机屏幕上特定长度内的通过时间,再结合放大倍数计算出流体的运动速率,根据Washburn方程作v(ΔP)关系直线得出Pc值,再根据Laplace公式计算出毛细管半径r。测量装置包括计算机、带有CCD检测器的显微镜、储液罐、活动支架、压力传感器、压力缓冲罐、压力显示器和储气瓶。本发明方法测定范围在微米级,避免了毛细管材质的密度、质量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参数方便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