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64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92021.2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界面粘性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应用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机器视觉测量装置、基础试验平台、钢筋‑混凝土拉拔试件和自平衡长期荷载持荷装置,机器视觉测量装置搭载在基础试验平台之上,机器视觉测量装置包括光栅尺和显微相机,显微相机可在光栅尺上滑动,照射钢筋‑混凝土拉拔试件的特征点。本发明通过光学手段读取混凝土、钢筋多个特征点位置坐标计算位移分布,进一步得到持荷后任意时刻钢筋‑混凝土相对滑移、钢筋纵向应变、粘结应力分布规律;可填补长期持荷下,内埋钢筋变形、粘结应力可靠测试的空白;实现了多点测试,试验操作自由,可获取丰富的量测数据,为长期粘性性能的研究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690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92568.2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中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涉及岩土工程仿真模拟技术领域,使用FLAC3D软件针对复合地基与抗拔桩建立复合地基1/2半无限体数值模型、抗拔桩数值模型,并设置抗拔桩与复合地基的接触面;建立抗拔加载装置模型,并完成桩底位移清零;针对抗拔加载装置模型施加不同载荷,并获取不同载荷下的抗拔桩竖向位移数据;依据不同载荷下的抗拔桩竖向位移数据,通过Q‑s曲线计算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本发明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极强的模拟能力和Matlab强大的计算能力,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及理论分析解决了复合地基中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计算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极限承载力计算效率,降低了时间、设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95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05139.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涛 , 聂诗东 , 成鑫磊 , 刘敏 , 任俊儒 , 胡强桂 , 刘晓英 , 何小涌 , 姚未来 , 黄永志 , 雷屹欣 , 王辉 , 李林 , 杨朝山 , 杨秀明 , 陈永庆 , 郭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及其搭建方法,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所述前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后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搭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底板平铺在地面上;2)将前墙板铺设于底板上;3)将后墙板铺设于前墙板上;4)将两侧墙板折叠后铺设于后墙板上;5)将顶板铺设于侧墙板上;6)在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顶升机构;7)启动顶升机构;8)将后墙板翻转至立直状态;9)将前墙板翻转至立直状态;10)控制顶升机构缩回。本发明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也更方便,整体稳定性能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237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805146.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Inventor: 聂诗东 , 孙涛 , 刘敏 , 胡强桂 , 周智伟 , 肖倩 , 姚未来 , 王辉 , 何小涌 , 黄永志 , 刘晓英 , 李林 , 成鑫磊 , 陈永庆 , 杨朝山 , 郭莹 , 任俊儒 , 雷屹欣 , 杨秀明 , 翟影 , 黄淼 , 李德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搭建的折叠房屋框架结构,包括四根立柱,相邻两立柱的上端之间通过连梁相连,所述连梁包括转动相连的两梁体;在四根立柱的中心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杆和与蜗杆啮合的蜗轮;在各蜗轮与对应的立柱之间设有传动杆,在蜗杆的上方或下方设有一驱动电机,所述涡杆的上端或下端与该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搭建方便,能够快速展开,且能够拆卸收折,从而大大提高搭建效率,并且房屋框架能够快速回收,从而提高房屋框架的使用率,并有效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571998.1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IPC: C04B28/00 , C04B38/00 , E02D31/08 , C04B111/40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功能梯度混凝土缓冲消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功能梯度混凝土缓冲消能材料由吸水膨胀饱和树脂、复合胶凝材料、细骨料和专用外加剂制备而成,所述功能梯度混凝土缓冲消能材料由不同孔洞率的吸水树脂集料混凝土层按不同排列顺序堆叠组成,吸水树脂集料混凝土最大孔隙率为60%。本发明通过调控树脂颗粒粒径,可以实现内部孔结构的设计,通过孔洞率的大小构筑功能梯度混凝土中的不同功能层;通过吸水树脂持续脱水,促进各混凝土层中树脂周围的胶凝材料后期水化,形成致密、强化的水泥石空心球壳,呈现类似“空心钢球”的内壳体骨架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增强功能梯度混凝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526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36277.4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睡眠装置,包括:顶板、底板、隔离板、侧连接板、立柱、折叠驱动机构;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上侧,且顶板、底板之间位置相对应,在顶板、底板的相视一侧壁左右侧及后侧均开设有隔离槽,在顶板、底板的相视一侧壁前侧开设有定向轨道,所述隔离板的上下端嵌入在顶板、底板相视侧壁对应的隔离槽内,所述折叠推拉板的上下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支撑在定向轨道内。该睡眠装置具有轻质的特点,可携带至需求场地,降低了运输成本;该装置单个面积小,对使用场景的平整性要求显著降低,可根据使用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集成化方式,因地制宜,可有效解决高原高海拔地区的临时居住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07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05135.4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涛 , 聂诗东 , 刘晓英 , 王辉 , 刘敏 , 任俊儒 , 胡强桂 , 杨朝山 , 雷屹欣 , 黄永志 , 成鑫磊 , 姚未来 , 李林 , 何小涌 , 杨秀明 , 陈永庆 , 郭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搭建的折叠房屋及搭建方法,包括底板、墙板和顶板,所述墙板包括前墙板和三侧墙板;在底板和顶板固定有下圈梁和上圈梁;在上墙板和下墙板的连接处设有驱动机构。搭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下圈梁与底板固定,上圈梁与顶板固定;2)将底板铺设在地面上;3)将前墙板铺设在底板上;4)组装侧墙板;5)通过铰链将下墙板的下侧与下圈梁的上侧相连;6)将顶板铺设于底板上方;7)启动驱动机构;8)将前墙板转动至竖直状态。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通过驱动机构实现自动展开,从而能够快速进行折叠房屋的组装和展开,从而快速搭建房屋,提高房屋搭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41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805154.7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Inventor: 聂诗东 , 孙涛 , 刘敏 , 胡强桂 , 周智伟 , 肖倩 , 王辉 , 杨朝山 , 刘晓英 , 黄永志 , 成鑫磊 , 李林 , 任俊儒 , 陈永庆 , 雷屹欣 , 郭莹 , 姚未来 , 何小涌 , 杨秀明 , 翟影 , 黄淼 , 李德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围护的折叠房屋及一体化搭建方法,包括自顶升框架和柔性围护;所述自顶升框架包括底板和立柱,在底板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顶升机构;还包括一驱动机构,所述柔性围护包括顶盖和侧围。搭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底板铺设在地面上;2)在底板上安装立柱、上连梁、下连梁和顶升机构;3)将顶盖铺设于上连梁的上侧,然后将侧板与顶盖相连;4)启动自顶升框架的驱动机构;5)最后,将相邻两侧板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收折和展开,提高房屋搭建效率;并且收折后占用空间小,更便于搬运和存储,并且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2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53248.9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运输扰动小的现场原状土块取样装置及其取样方法,取样装置是由箱盖、三个箱体板、切土板和密封板构成的具有空腔的全封闭箱体,全封闭箱体内设有包裹膜,箱盖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传力杆。取样方法包括确定取样区域并做好相应标记;对所述取样区域进行开挖、平整,形成取样操作空间及环境,确定取样深度,并预留原状土块取样保护层厚度;在所述取样区域周围开挖隔离槽,将所述取样区域与周围土体分离开;采用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将完成取样的取样装置运至室内实验室,将所述原状土块取出。取样装置内置包裹膜和密封板缓解了取样、运输及存储中原始土块中水分的蒸发,并增强了取样装置对原状土块的原始状态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8990223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535624.2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涉及抗滑桩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抗滑桩、将多个抗滑桩连接在一起的连梁和抗滑墙板;抗滑桩由横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组成,横梁连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相邻两个抗滑桩的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连梁;抗滑墙板与所有抗滑桩的第一立柱的前侧面同时连接。该双排抗滑桩支护结构中抗滑墙板的设置与形成第一道板支护;抗滑墙板与所有抗滑桩的第一立柱的前侧面同时连接形成桩板支护,得到第二道支护,通过横梁和连梁将第二立柱、抗滑墙板、第一立柱以及抗滑桩进行组合连接形成双排抗滑桩单元。相比传统的单排抗滑中,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滑能力,降低桩顶位移和变形的情况,造价较低,稳定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