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紧部件实验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748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13426.7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紧部件实验装置,包括加热壳体、上压盖板和下压盖板,加热壳体,内具有加热腔室;上压盖板一端穿设于加热壳体顶部并与试验机上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加热腔室内;下压盖板一端延伸至加热腔室内,另一端与加热壳体密封连接,下压盖板底部与试验机下端连接;上压盖板朝向下压盖板一端安装有第一压紧件,下压盖板朝向上压盖板一端安装有第二压紧件,待测压紧部件放置于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之间。上述实验装置,集加压与高温加热与一体,上压盖板配合试验机能够提供稳定的压紧力,避免压力过紧或过松对压紧部件的影响;加热壳体的设置可以模拟不同高温环境下的压紧部件实验,更加还原实际使用环境,确保实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25.8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下部堆内构件包括吊篮筒体和堆芯下板,吊篮筒体顶部与上部堆内构件法兰相连接,吊篮筒体外侧与压力容器内侧形成环腔,吊篮筒体内还设有快热燃料隔离筒;堆芯下板安装于吊篮筒体底部,快热燃料隔离筒一端安装于堆芯下板,堆芯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快热燃料隔离筒内的快中子燃料组件和至少一个位于快热燃料隔离筒外的热中子燃料组件;堆芯下板中部开设有流通腔,堆芯下板底部与压力容器之间形成下腔室,热中子燃料组件和快中子燃料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流通腔和下腔室连通。上述下部堆内构件,流通腔对两路进入快中子燃料组件内的冷却剂进行搅浑,并合理地分配流量,提高了流量分配均匀性。

    卧式堆芯支承机构及热管微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8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2525.7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堆芯支承机构及热管微堆,卧式堆芯支承机构包括套筒组件和堆芯筒体组件,套筒组件内设有容置腔室,套筒组件用于与堆仓容器可拆卸连接,套筒组件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承块;堆芯筒体组件上设有配合件,配合件与支承块相连接,以使得堆芯筒体组件被支撑于容置腔室内;其中,堆芯筒体组件卧式放置于容置腔室内,套筒组件卧式放置于堆仓容器。本发明卧式堆芯支承机构,相较于传统压水堆,本申请的堆芯筒体组件和套筒组件采用卧式布置,满足车载运输的需求,进而热管微堆产生的电能可以用于特殊区域及场景,满足了特殊区域及场景对于稳定、可靠能源的需求。

    超临界水冷堆环腔隔离装置及超临界水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24.3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水冷堆环腔隔离装置及超临界水冷堆,隔离装置安装于吊篮筒体和压力容器之间的环腔中,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一端与吊篮筒体内壁相连接,第一配合件背离吊篮筒体的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件一端与压力容器内壁相连接,第二配合件背离压力容器内壁的一端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形成流通间隙,流通间隙一端连通进口接管,另一端与下腔室连通。上述隔离装置,基于超临界水冷堆双流程的结构需求,在环腔中设置隔离装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彼此配合形成流通间隙,使得经进口接管流入环腔内的冷却剂可以部分经流通间隙流至下腔室,如此满足压力容器内壁的冷却需求。

    超临界水冷堆流道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21.X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水冷堆流道装置,包括吊篮筒体、上部压紧筒体及隔离筒,吊篮筒体套设于压力容器内侧,一端与堆芯下板相连接;上部压紧筒体套设于吊篮筒体内侧,上部压紧筒体的外壁与吊篮筒体的内壁贴合,上部压紧筒体内具有第一腔室,吊篮筒体与上部压紧筒体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腔室和压力容器的进口接管连通的流通通道;隔离筒一端与堆芯下板相连接,另一端穿设于第一腔室并在第一腔室内形成出口热腔室,出口热腔室与压力容器的出口接管连通;上部压紧筒体下部连接有第一燃料组件,第一燃料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另一端与堆芯下板的下腔室连通,隔离筒内部设置有第二燃料组件,第二燃料组件一端与下腔室连通,另一端与出口热腔室连通。

    带补水功能的反应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17.3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补水功能的反应堆,包括压力容器筒体、压力容器顶盖以及堆内构件,堆内构件设于压力容器筒体内,堆芯设于堆内构件内;堆内构件顶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方与压力容器顶盖之间形成容置腔,分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下方通过连通流道与堆芯连通;分隔板或堆内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通孔,压力容器筒体上设有进口接管,流通孔与进口接管连通,进口接管的冷却剂至少部分经流通孔流至容置腔内,容置腔内收集的冷却剂用于在堆芯事故时经连通流道引至堆芯。上述反应堆,分隔板上方形成存储冷却剂的容置腔,经进口接管流入的冷却剂部分引至容置腔内,堆芯严重事故需要补水时,容置腔内的冷却剂可以起到堆芯补水的作用。

    用于流致振动试验承压设备的传感器引线密封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7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42179.5

    申请日:2025-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流致振动试验承压设备的传感器引线密封装置及方法,密封装置包括法兰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待封堵口,每一待封堵口处安装有一个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引线密封件,引线密封件安装于待封堵口内,引线密封件包括拼接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配合形成密封安装传感器引线的至少一个过线孔;其中,过线孔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法兰盖的轴向一致,传感器引线穿设于过线孔并两端分别延伸至法兰盖的相对两侧。上述密封装置,引线密封件包括拼接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如此便于对传感器接头较大且接头无法拆卸的传感器引线进行密封,无需专门设置引线管等结构,简化了密封结构。

    上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28.1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部堆内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构件包括压紧筒和隔离筒,压紧筒顶部设有支承板,压紧筒内具有容置空间,压紧筒中还设有隔离板,隔离板沿压紧筒轴向将容置空间分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出口接管连通,第二容置腔与进口接管连通;隔离筒沿压紧筒轴向穿设于容置空间并一端与隔离板相连接,第二容置腔包括隔离筒外侧与压紧筒配合形成的进口冷腔室以及隔离筒内部的出口热腔室;压紧筒径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筒组件,至少两个导向筒组件中至少一个穿设于隔离筒内,其余的导向筒组件穿设于隔离筒外。上述上部堆内构件,可以将进入压力容器的低温冷却剂与要流出压力容器的高温冷却剂隔开,满足双流程流道的分隔需求。

    导向筒及超临界水冷堆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0720.5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向筒及超临界水冷堆,导向筒包括外壳和至少一个导向板,外壳内有容置腔,外壳顶部与支承板相连接,外壳底部与堆芯上板或燃料组件顶部相连接,外壳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容置腔连通的流通孔,冷却剂经流通孔进入或流出容置腔;导向板设于容置腔内并沿外壳轴向延伸布置,导向板朝向容置腔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每一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配合管,控制棒插设于配合管内。上述导向筒,外壳内设置导向板和配合管,控制棒沿配合管滑动,如此进入或流出燃料组件的冷却剂在流出或进入上腔室时不会对控制棒产生过大载荷,相较于传统的导向筒,取消了连续导向段,结构更为简单且更节省空间,同时满足控制棒导向和冷却剂流通。

    核反应堆启动加热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19028.6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启动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管和配合管,连接管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与压力容器连接,第二安装端延伸至堆芯上方设置的筒体内;配合管与连接管的第二安装端相连接,配合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出孔;核反应堆启动加热时,核反应堆外侧引入的热冷却剂经连接管输送至配合管并经排出孔流出,以构成筒体内的上升主冷却剂与环形空间内的主冷却剂之间的密度差,从而驱动主冷却剂循环通过堆芯。上述加热装置,通过在核反应堆外侧引入热冷却剂经连接管和配合管输送至堆芯上方,如此引起上升管内的主冷却剂和环形空间内的冷却剂之间的密度差,从而驱动主冷却剂由循环通过反应堆堆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