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59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92666.8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导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下渗的输导结构。所述输导结构包括输导通道,所述输导通道贯穿所述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部和地下室底板,所述输导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雨水输导至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的第一排水盲管和用于过滤雨水并延缓雨水流速的第一过滤层。通过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一过滤层,将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引入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提高了雨水渗透率,防止地下水位降低;雨水经过第一过滤层和第一排水盲管的过滤、延缓流速之后再流入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壤中,减少了雨水径流,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通过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组成的网格状输水结构,使地下室顶板上方区域的雨水均匀下渗。
-
公开(公告)号:CN106978855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302582.2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62 , E06B9/00 , E06B2009/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入口与室外场地之间防洪构造的一种浮力式挡水结构,在地下室入口处坡道与道路交界处,沿着地下室入口处坡道宽度方向设有一条明沟,挡水槛插入明沟内的靠近地下室入口处坡道一侧,挡水槛的总重量应小于水的浮力,挡水槛的高度大于挡水设计高度,通过设置限位构造使挡水槛的上浮高度不超过挡水设计高度,地下室入口处的侧墙的高度≥挡水设计高度,侧墙与上浮的所述挡水槛形成围合体,共同阻绝场地积水漫入地下室空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力式挡水结构,把排水明沟和挡水槛结合起来,当雨量较大时,利用明沟积水,自动浮起挡水槛,防止地下室被淹,该结构方便可靠,确保安全,同时有利用土地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60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02602.6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入口与室外场地之间防洪构造的一种翻盖式挡水结构,技术方案为:在地下室入口处的坡道与道路交界处设有一条明沟,在明沟盖板和坡道之间设有挡水槛,挡水槛为一块可旋转的板,挡水槛与坡道相交处设有合页,使挡水槛能以坡道宽度方向为轴,从水平状态向上旋转90度至竖直状态,明沟内设有浮球,浮球与电动装置或平衡装置或弹簧联动,驱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联动第二齿轮向上旋转运动,第二齿轮联动挡水槛向上旋转,垂直状态的挡水槛与两端的地下室侧墙形成围合体共同阻绝场地积水漫入地下室空间。本发明把排水明沟和挡水槛结合起来,当雨量较大时,利用明沟积水,自动浮起挡水槛,防止地下室被淹。
-
公开(公告)号:CN105569160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85251.4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 E03F1/00 , E03B3/02 , E03F1/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雨水排水技术及设施体系的一种管道蓄排水的构造,技术方案为:小区雨水排出管接入小区第一室外雨水窨井的上游;高位雨水管和低位雨水管分别从所述小区第一室外雨水窨井的下游接出;所述高位雨水管和所述低位雨水管的另一端分别接入小区第二室外雨水窨井的上游;市政雨水纳入管从所述小区第二室外雨水窨井的下游接出;所述小区雨水排出管的管径分别大于所述高位雨水管的管径和所述低位雨水管的管径;所述市政雨水纳入管的管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高位雨水管的管径;所述低位雨水管的起始端设置阀门。其解决了蓄水和滞洪问题;在雨水排放流量达到峰值的时候,能有效、及时、可控地起到削峰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108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55063.X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医护人员防护装备更换设施,设置在限制区与污染区之间,包括:第一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更衣区、穿戴防护装备区及缓冲区,更衣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第一封闭门及连通穿戴防护装备区的第二封闭门,穿戴防护装备区设有连通缓冲区的第三封闭门,缓冲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第四封闭门;第二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用于脱卸不同防护装备的第一脱卸区和第二脱卸区,第一脱卸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第五封闭门及连通第二脱卸区的第六封闭门,第二脱卸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第七封闭门。基于集装箱技术对医护人员防护装备更换设施进行设计,发生公共卫生安全紧急事件时,可以即时运送、安装及使用,能够为紧急状态下的快速响应创造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67600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75542.4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6B3/5054 , E05D7/081 , E06B5/10 , E06B7/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满足消防疏散和日常无障碍使用双功能要求的一种以门扇侧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技术方案为:门扇的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第一上支座;门扇的一个下角部与下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下支座;第一上支座和下支座位于同一条纵向轴线上,门扇能沿轴线为门轴向背墙方向旋转,门扇的另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连接处设有可滑动的第二上支座,门扇的电磁锁或插销设置在第二上支座与门扇的连接处,连接杆连接第一上支座和第二上支座。其主要解决了无障碍中供轮椅使用设计和消防设计矛盾的地方。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50605.4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普通群体防护装备更换设施,包括:第一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更衣区、穿戴防护装备区及第一缓冲区,更衣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封闭门及连通穿戴防护装备区的封闭门,穿戴防护装备区设有连通第一缓冲区的封闭门,第一缓冲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封闭门;第二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第二缓冲区、第三缓冲区、第四缓冲区及第一脱卸区和第二脱卸区,第二缓冲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封闭门以及连通第一脱卸区的封闭门,第一脱卸区设有连通第三缓冲区的封闭门,第三缓冲区设有连通第二脱卸区的封闭门,第二脱卸区设有连通第四缓冲区的封闭门,第四缓冲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封闭门。本发明基于集装箱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安装到位。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107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611034347.3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建筑功能混合配比方法,首先列出各建筑功能面积的配比方式,再计算每种建筑功能配比方式的年能耗量、用电峰谷差、能耗互补量、冷凝热、生活热水量、冷凝水量、冷却塔补水量、生活用水量、雨水回用量、中水回收、冲厕用水量、碳排放量,对所有的建筑功能配比方式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功能配比方式。本发明实现了不同功能的建筑合理混合使能源平衡利用,促使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电网高效运转,减少电力的损耗,减少用电峰谷差,减少用电峰值负荷,提高变压器负荷率,有利于整个供电系统的高效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6588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32108.X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隔振领域的一种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构造框平放在屋面防水保温层上,混凝土构造框的每个角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柱脚与结构层固定连接;混凝土构造框内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铺设保护层、弹性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板浮筑层;混凝土构造框的框边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与框边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板浮筑层的顶面连接,完成面铺设在混凝土构造框外的屋面防水保温层上。其方便解决了屋面设备基础的隔振和防水问题,减少建筑冷桥的形成,降低固体传声对屋面下建筑空间的影响,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同时方便建筑师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平面的合理控制和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107630640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975611.1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6B3/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以门洞一侧转角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门洞一侧转角边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上可旋转支座和下可旋转支座;门扇背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水平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可旋转支座上设有上连接件,插入上导轨并能水平滑动,下可旋转支座上设有下连接件,插入下导轨并能水平滑动;门扇上方的墙面上设有水平的吊滑轨,门扇的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连接处设有可滑动支座,电磁锁设置在可滑动支座与上角部的连接处;吊滑轨端部与上可旋转支座的水平投影距离大于0。其采用了平开推拉两用门的形式,解决了无障碍通行设计和消防疏散设计的矛盾,也解决了当门扇的一种开启方式被阻碍时,可用另一种开启方式解决门扇内外的通行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