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快速转换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8590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0877880.0

    申请日:2021-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快速转换的空调系统,将病区被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包括室内循环空调末端、第一新风系统、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设置有室内循环空调末端,第一新风系统、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分别设置于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且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通过连通管路连通;在平时,室内循环空调末端均启用,第一新风系统启用,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中的任一者启用,连通管路导通;在疫情时,室内循环空调末端均停用,第一新风系统、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同时启用,连通管路断开。通过合理划分空调系统,切换连通管路,实现了空调系统的快速转换。

    门诊模块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15754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210587907.3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门诊单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或横向并行排布,所述门诊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诊室单元和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所述至少一个诊室单元与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相互平行排布,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采用轻质隔墙,本发明提供的门诊模块合理利用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空间,在需要改变门诊模块的格局时,拆除轻质隔墙后可方便地在各柱跨间重新构筑新的门诊单元,最大化地优化了门诊单元的结构,使其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一种基于厂字型门扇框的可平开推拉门

    公开(公告)号:CN10763063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975610.7

    申请日:2017-10-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消防疏散和日常无障碍使用要求的一种基于厂字型门扇框的可平开推拉门,技术方案为:推拉门的门扇内开洞,仅保留所述门扇的上门条和侧门条,形成厂字形门扇框;平开门扇嵌入所述洞内;所述侧门条上安装铰链,与所述平开门扇的一侧边连接;电磁锁设置在所述平开门扇的开启侧顶端与所述上门条的连接处。电磁锁也可被插销替代。其采用了平开推拉两用门的形式,主要解决了无障碍设计和消防设计矛盾的地方,同时也解决了无障碍设计时,当门扇的一种开启方式被阻碍时,可用另一种开启方式解决门扇内外的通行问题。

    集装箱式医护人员防护装备更换设施

    公开(公告)号:CN1151108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55063.X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医护人员防护装备更换设施,设置在限制区与污染区之间,包括:第一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更衣区、穿戴防护装备区及缓冲区,更衣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第一封闭门及连通穿戴防护装备区的第二封闭门,穿戴防护装备区设有连通缓冲区的第三封闭门,缓冲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第四封闭门;第二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用于脱卸不同防护装备的第一脱卸区和第二脱卸区,第一脱卸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第五封闭门及连通第二脱卸区的第六封闭门,第二脱卸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第七封闭门。基于集装箱技术对医护人员防护装备更换设施进行设计,发生公共卫生安全紧急事件时,可以即时运送、安装及使用,能够为紧急状态下的快速响应创造条件。

    一种能快速转换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8590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77880.0

    申请日:2021-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快速转换的空调系统,将病区被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包括室内循环空调末端、第一新风系统、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设置有室内循环空调末端,第一新风系统、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分别设置于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且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通过连通管路连通;在平时,室内循环空调末端均启用,第一新风系统启用,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中的任一者启用,连通管路导通;在疫情时,室内循环空调末端均停用,第一新风系统、第二新风系统及第三新风系统同时启用,连通管路断开。通过合理划分空调系统,切换连通管路,实现了空调系统的快速转换。

    一种以门扇侧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

    公开(公告)号:CN10767600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75542.4

    申请日:2017-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6B3/5054 E05D7/081 E06B5/10 E06B7/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满足消防疏散和日常无障碍使用双功能要求的一种以门扇侧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技术方案为:门扇的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第一上支座;门扇的一个下角部与下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下支座;第一上支座和下支座位于同一条纵向轴线上,门扇能沿轴线为门轴向背墙方向旋转,门扇的另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连接处设有可滑动的第二上支座,门扇的电磁锁或插销设置在第二上支座与门扇的连接处,连接杆连接第一上支座和第二上支座。其主要解决了无障碍中供轮椅使用设计和消防设计矛盾的地方。

    门诊模块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15754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87907.3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门诊单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或横向并行排布,所述门诊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诊室单元和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所述至少一个诊室单元与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相互平行排布,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采用轻质隔墙,本发明提供的门诊模块合理利用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空间,在需要改变门诊模块的格局时,拆除轻质隔墙后可方便地在各柱跨间重新构筑新的门诊单元,最大化地优化了门诊单元的结构,使其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绿色门诊模块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1575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210587832.9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绿色门诊模块包括多个门诊模块,所述多个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门诊部,所述门诊模块包括诊室单元和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两个所述诊室单元平行排布于所述治疗室单元的两侧,所述诊室单元与治疗室单元由走廊分隔,所述诊室与治疗室的主门均朝向与其最靠近的走廊,所述诊室均开设有侧门,所述诊室单元内的所有诊室相通,多个医院大楼的所述多个门诊模块之间通过医生通道与病患通道相连,所述医生通道与所述诊室单元内的所有诊室相通,所述病患通道与所述走廊相通,所述绿色门诊模块加强了门诊用房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并实现了医患分流。

    集装箱式普通群体防护装备更换设施

    公开(公告)号:CN1150756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50605.4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式普通群体防护装备更换设施,包括:第一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更衣区、穿戴防护装备区及第一缓冲区,更衣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封闭门及连通穿戴防护装备区的封闭门,穿戴防护装备区设有连通第一缓冲区的封闭门,第一缓冲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封闭门;第二集装箱体,内部被划分为第二缓冲区、第三缓冲区、第四缓冲区及第一脱卸区和第二脱卸区,第二缓冲区设有连通污染区的封闭门以及连通第一脱卸区的封闭门,第一脱卸区设有连通第三缓冲区的封闭门,第三缓冲区设有连通第二脱卸区的封闭门,第二脱卸区设有连通第四缓冲区的封闭门,第四缓冲区设有连通限制区的封闭门。本发明基于集装箱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安装到位。

    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6588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32108.X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隔振领域的一种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构造框平放在屋面防水保温层上,混凝土构造框的每个角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柱脚与结构层固定连接;混凝土构造框内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铺设保护层、弹性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板浮筑层;混凝土构造框的框边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与框边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板浮筑层的顶面连接,完成面铺设在混凝土构造框外的屋面防水保温层上。其方便解决了屋面设备基础的隔振和防水问题,减少建筑冷桥的形成,降低固体传声对屋面下建筑空间的影响,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同时方便建筑师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平面的合理控制和布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