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1056588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32108.X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隔振领域的一种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构造框平放在屋面防水保温层上,混凝土构造框的每个角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柱脚与结构层固定连接;混凝土构造框内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铺设保护层、弹性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板浮筑层;混凝土构造框的框边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与框边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板浮筑层的顶面连接,完成面铺设在混凝土构造框外的屋面防水保温层上。其方便解决了屋面设备基础的隔振和防水问题,减少建筑冷桥的形成,降低固体传声对屋面下建筑空间的影响,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同时方便建筑师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平面的合理控制和布局。

    一种基于厂字型门扇框的可平开推拉门

    公开(公告)号:CN10763063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975610.7

    申请日:2017-10-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消防疏散和日常无障碍使用要求的一种基于厂字型门扇框的可平开推拉门,技术方案为:推拉门的门扇内开洞,仅保留所述门扇的上门条和侧门条,形成厂字形门扇框;平开门扇嵌入所述洞内;所述侧门条上安装铰链,与所述平开门扇的一侧边连接;电磁锁设置在所述平开门扇的开启侧顶端与所述上门条的连接处。电磁锁也可被插销替代。其采用了平开推拉两用门的形式,主要解决了无障碍设计和消防设计矛盾的地方,同时也解决了无障碍设计时,当门扇的一种开启方式被阻碍时,可用另一种开启方式解决门扇内外的通行问题。

    一种基于室内空间干预最小化的送回风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644018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98275.9

    申请日:2016-1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7/08 F24F13/02 F24F222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的暖通及室内装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对室内空间有保护要求的一种基于室内空间干预最小化的送回风构造。技术方案为:家具为落地,家具的外壳和楼板形成空腔;送风口设置在家具的临空侧面板的上部,送风管穿过楼板向上进入所述空腔,并与送风口连接;回风口设置在家具的临空侧面板的下部,在空腔内设置回风管,回风管向下穿过楼板。另一种类似的技术方案为家具贴墙设置,送回风从墙体外侧向接入。本发明把送回风系统和室内家具布置结合,并在建筑层高限制的条件下,合理布置送回风系统,使有效层高尽量提高,并使建筑室内布局、吊顶安装等更灵活,更能实现人居住的空间舒适感。

    一种以门扇侧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

    公开(公告)号:CN10767600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75542.4

    申请日:2017-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6B3/5054 E05D7/081 E06B5/10 E06B7/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满足消防疏散和日常无障碍使用双功能要求的一种以门扇侧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技术方案为:门扇的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第一上支座;门扇的一个下角部与下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下支座;第一上支座和下支座位于同一条纵向轴线上,门扇能沿轴线为门轴向背墙方向旋转,门扇的另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连接处设有可滑动的第二上支座,门扇的电磁锁或插销设置在第二上支座与门扇的连接处,连接杆连接第一上支座和第二上支座。其主要解决了无障碍中供轮椅使用设计和消防设计矛盾的地方。

    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11286335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21461320.1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隔振领域的一种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构造框平放在屋面防水保温层上,混凝土构造框的每个角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柱脚与结构层固定连接;混凝土构造框内的空间由下往上依次铺设保护层、弹性垫层、防水层和混凝土板浮筑层;混凝土构造框的框边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与框边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板浮筑层的顶面连接,完成面铺设在混凝土构造框外的屋面防水保温层上。其方便解决了屋面设备基础的隔振和防水问题,减少建筑冷桥的形成,降低固体传声对屋面下建筑空间的影响,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同时方便建筑师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平面的合理控制和布局。

    一种以门扇侧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

    公开(公告)号:CN207296764U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21346590.9

    申请日:2017-10-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满足消防疏散和日常无障碍使用双功能要求的一种以门扇侧边为轴的可平开推拉门,技术方案为:门扇的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第一上支座;门扇的一个下角部与下滑轨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可旋转的下支座;第一上支座和下支座位于同一条纵向轴线上,门扇能沿轴线为门轴向背墙方向旋转,门扇的另一个上角部与吊滑轨连接处设有可滑动的第二上支座,门扇的电磁锁或插销设置在第二上支座与门扇的连接处,连接杆连接第一上支座和第二上支座。其主要解决了无障碍中供轮椅使用设计和消防设计矛盾的地方。

    一种基于厂字型门扇框的可平开推拉门

    公开(公告)号:CN207296762U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21346536.4

    申请日:2017-10-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消防疏散和日常无障碍使用要求的一种基于厂字型门扇框的可平开推拉门,技术方案为:推拉门的门扇内开洞,仅保留所述门扇的上门条和侧门条,形成厂字形门扇框;平开门扇嵌入所述洞内;所述侧门条上安装铰链,与所述平开门扇的一侧边连接;电磁锁设置在所述平开门扇的开启侧顶端与所述上门条的连接处。电磁锁也可被插销替代。其采用了平开推拉两用门的形式,主要解决了无障碍设计和消防设计矛盾的地方,同时也解决了无障碍设计时,当门扇的一种开启方式被阻碍时,可用另一种开启方式解决门扇内外的通行问题。

    一种基于室内空间干预最小化的送回风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06310665U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21317507.0

    申请日:2016-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的暖通及室内装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对室内空间有保护要求的一种基于室内空间干预最小化的送回风构造。技术方案为:家具为落地,家具的外壳和楼板形成空腔;送风口设置在家具的临空侧面板的上部,送风管穿过楼板向上进入所述空腔,并与送风口连接;回风口设置在家具的临空侧面板的下部,在空腔内设置回风管,回风管向下穿过楼板。另一种类似的技术方案为家具贴墙设置,送回风从墙体外侧向接入。本实用新型把送回风系统和室内家具布置结合,并在建筑层高限制的条件下,合理布置送回风系统,使有效层高尽量提高,并使建筑室内布局、吊顶安装等更灵活,更能实现人居住的空间舒适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