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903635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610000574.4

    申请日:2006-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在地板(6)的设置有前座椅(10)的地板部分上,由深拉深成形而形成有用于收容燃料箱上侧的鼓起部(15),且至少从鼓起部(15)的底部至车辆的前边缘部及车宽方向两侧的侧边缘部留出平面状板部分(17a~17c)。而且,离开板部分(6)的前边缘部、侧边缘部直到鼓起部(15)的基部的平面状地板部分(17a~17c)构成可固定车身(2)骨架部件的部分。由此,可灵活利用车身骨架部件对地板(6)进行加强。

    转向柱的冲击吸收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56257C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02128664.7

    申请日:2002-08-09

    Abstract: 一种转向柱的冲击吸收结构,用于支承转向柱,以在对转向柱施加指向车体前方的冲击力时,使其向着车体前侧移动,包括:转向柱连接面,形成在所述车体侧面并沿转向柱延伸;托架,设置在所述转向柱上并面对转向柱连接面;以及支持件,该支持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夹在转向柱连接面和托架之间,该支持件连接在转向柱连接面上并支承托架;其中当施加所述冲击力时,支持件引导托架移向车辆的前侧,同时托架保持与所述转向柱连接面的间距;其中转向柱连接面包括连接于支持件的第一面和在第一面前侧上形成的第二面,支持件与所述托架相对并具有一间隙,当托架受所述冲击力作用而移向车辆前侧时,甚至在托架脱离支持件后,第二面也与所述托架形成接触。

    悬架支承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5724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07905.8

    申请日:2004-03-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2 B62D21/00 B62D21/03 B62D2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架支承装置,其包括:一对右纵梁和左纵梁,它们分别在车辆的两侧大致沿车辆的纵向延伸;所述悬架支承装置还包括:沿着车辆横向设置的一对右悬架和左悬架,它们分别连接到这对右纵梁和左纵梁上,并分别支承悬架系统的一对右拖臂和左拖臂的前端;一对右侧梁和左侧梁,该对右侧梁和左侧梁设置在这对右纵梁和左纵梁的外侧并通过底板相互连接;梁部件,该梁部件沿车辆横向布置,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这对右悬架和左悬架上;和复数个隔板,这些隔板靠近所述梁部件在所述侧梁内或在所述侧梁和悬架之间。本发明可以在车辆中刚性地支承悬架系统的拖臂。

    车身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3635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000574.4

    申请日:2006-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在地板(6)的设置有前座椅(10)的地板部分上,由深拉深成形而形成有用于收容燃料箱上侧的鼓起部(15),且至少从鼓起部(15)的底部至车辆的前边缘部及车宽方向两侧的侧边缘部留出平面状板部分(17a~17c)。而且,离开板部分(6)的前边缘部、侧边缘部直到鼓起部(15)的基部的平面状地板部分(17a~17c)构成可固定车身(2)骨架部件的部分。由此,可灵活利用车身骨架部件对地板(6)进行加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