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84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80051023.2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金属化薄膜制造装置具备:供给部,沿长度方向供给电介质薄膜;印刷辊,有电介质薄膜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旋转轴,在电介质薄膜的表面印刷绝缘图案;和蒸镀部,在电介质薄膜的表面的除绝缘图案以外的位置形成金属蒸镀电极,印刷辊具有凸部,凸部沿轴方向延伸地被形成在印刷辊的外周面,并且与绝缘图案对应,在凸部的轴方向上的凸部的一端形成有加强部。
-
公开(公告)号:CN1163489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80070006.4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G4/32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具备:层叠体(10A),包含第1电介质薄膜(31)、第2电介质薄膜(32)、第1金属层(41)以及第2金属层(42),并且,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对置的第1端面(10Aa)以及第2端面(10Ab);第1外部电极(51),与层叠体(10A)的第1端面(10Aa)连接;和第2外部电极(52),与层叠体(10A)的第2端面(10Ab)连接,第1电介质薄膜(31)具有在与宽度方向(W)正交的厚度方向(T)上对置的第1主面(31a)以及第2主面(31b),第2电介质薄膜(32)具有在厚度方向(T)上对置的第3主面(32a)以及第4主面(32b),在层叠体(10A)中,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1主面(31a)和第2电介质薄膜(32)的第4主面(32b)在厚度方向(T)上对置,并且,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2主面(31b)和第2电介质薄膜(32)的第3主面(32a)在厚度方向(T)上对置,第1金属层(41)设置在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1主面(31a)上,并且与第1外部电极(51)连接且不与第2外部电极(52)连接,第2金属层(42)设置在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1主面(31a)、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2主面(31b)以及第2电介质薄膜(32)的第3主面(32a)的任一个主面上,并且与第2外部电极(52)连接且不与第1外部电极(51)连接,在厚度方向(T)上相邻的第1电介质薄膜(31)以及第2电介质薄膜(32)中,在主面上设置有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相对于在主面上未设置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向第1外部电极(51)侧突出,在观察沿着厚度方向(T)以及宽度方向(W)的剖面时,在层叠体(10A)的第1端面(10Aa),在厚度方向(T)上连续地存在第1凹凸(11a),该第1凹凸(11a)以将在主面上设置有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曲线(J1)为轮廓线,在遵循JIS B 0601:2001进行了测定时,第1凹凸(11a)的高度为0.07mm以上且0.25mm以下,间隔为0.07mm以上且0.15mm以下,在宽度方向(W)上,在主面上未设置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与第1外部电极(51)之间存在第1间隙(71a),第1间隙(71a)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为0.3mm以上,在厚度方向(T)上相邻的第1电介质薄膜(31)以及第2电介质薄膜(32)中,在主面上设置有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相对于在主面上未设置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向第2外部电极(52)侧突出,在观察沿着厚度方向(T)以及宽度方向(W)的剖面时,在层叠体(10A)的第2端面(10Ab),在厚度方向(T)上连续地存在第2凹凸(12a),该第2凹凸(12a)以将在主面上设置有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曲线(J2)为轮廓线,在遵循JIS B 0601:2001进行了测定时,第2凹凸(12a)的高度为0.07mm以上且0.25mm以下,间隔为0.07mm以上且0.15mm以下,在宽度方向(W)上,在主面上未设置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与第2外部电极(52)之间存在第2间隙(72a),第2间隙(72a)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为0.3m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0158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80019896.0
申请日:2022-01-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IPC: H01G4/38
Abstract: 电容器模块具备:第一电容器,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的具有扁平部和弯曲部的第一侧面;第二电容器,具有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及将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相连的具有扁平部和弯曲部的第二侧面;第一汇流条,具有在使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在沿着支承面的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状态下对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且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三电极电连接;第二汇流条,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及第二电容器的第四电极电连接;以及传感器,具有用于检测与电容器模块相关的异常的检测部,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侧面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将第一侧面的弯曲部与第二侧面的弯曲部在第一方向上分离的空间,传感器的所述检测部配置于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04119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080048484.0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10),具备在树脂薄膜(13)的表面设置了金属层(15)的金属化薄膜(11);外装壳体(20),在内部容纳电容器元件(10);以及填充树脂(30),填充在电容器元件(10)与外装壳体(20)之间,外装壳体(20)由包含液晶聚合物和无机填充材料的树脂组成物构成,外装壳体(20)的外表面处的上述无机填充材料的露出量为5%以上且90%以下。
-
-
公开(公告)号:CN1178994A
公开(公告)日:1998-04-15
申请号:CN97117002.9
申请日:1997-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其采取了由于内压力上升上盖9的膨胀形变,而使外端钮8和导线之间的连接被进行切断的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基板6,其上面侧与上盖9的底面外周相接,其下面侧与电容器元件2的上面,以及与夹持电容轴心的对面两侧相压接。而电容器元件2是被托底罩5和安全装置基板6相夹持固定在密封外壳1内。在密封外壳1内注入绝缘油3,并封入沸石。
-
公开(公告)号:CN1194978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80052473.3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Abstract: 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10),其包括元件主体(11)和设置在元件主体(11)的端面的外部电极(12);引出端子(20),其与外部电极(12)电连接;外装壳体(30),其在内部收纳电容器元件(10),使得引出端子(20)朝向外部突出;以及填充树脂(40),其填充在电容器元件(10)与外装壳体(30)之间。外装壳体(30)是在一端具有开口部(31)的有底筒状,包括与开口部(31)对置并密封另一端的底壁(32)、以及从底壁(32)朝向开口部(31)突出的侧壁(33)。在外装壳体(30)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限制引出端子(20)的位置的引导槽(34)。引导槽(34)从侧壁(33)伸出,并且从开口部(31)侧向底壁(32)侧延伸。在第一方式中,位于外装壳体(30)的开口部(31)侧的引导槽(34)的高度比位于外装壳体(30)的开口部(31)侧的侧壁(33)的高度低。在第二方式中,位于外装壳体(30)的开口部(31)侧的引导槽(34)的边的角被进行倒角。
-
-
公开(公告)号:CN1163489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80070006.4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G4/32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具备:层叠体(10A),包含第1电介质薄膜(31)、第2电介质薄膜(32)、第1金属层(41)以及第2金属层(42),并且,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对置的第1端面(10Aa)以及第2端面(10Ab);第1外部电极(51),与层叠体(10A)的第1端面(10Aa)连接;和第2外部电极(52),与层叠体(10A)的第2端面(10Ab)连接,第1电介质薄膜(31)具有在与宽度方向(W)正交的厚度方向(T)上对置的第1主面(31a)以及第2主面(31b),第2电介质薄膜(32)具有在厚度方向(T)上对置的第3主面(32a)以及第4主面(32b),在层叠体(10A)中,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1主面(31a)和第2电介质薄膜(32)的第4主面(32b)在厚度方向(T)上对置,并且,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2主面(31b)和第2电介质薄膜(32)的第3主面(32a)在厚度方向(T)上对置,第1金属层(41)设置在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1主面(31a)上,并且与第1外部电极(51)连接且不与第2外部电极(52)连接,第2金属层(42)设置在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1主面(31a)、第1电介质薄膜(31)的第2主面(31b)以及第2电介质薄膜(32)的第3主面(32a)的任一个主面上,并且与第2外部电极(52)连接且不与第1外部电极(51)连接,在厚度方向(T)上相邻的第1电介质薄膜(31)以及第2电介质薄膜(32)中,在主面上设置有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相对于在主面上未设置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向第1外部电极(51)侧突出,在观察沿着厚度方向(T)以及宽度方向(W)的剖面时,在层叠体(10A)的第1端面(10Aa),在厚度方向(T)上连续地存在第1凹凸(11a),该第1凹凸(11a)以将在主面上设置有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曲线(J1)为轮廓线,在遵循JIS B 0601:2001进行了测定时,第1凹凸(11a)的高度为0.07mm以上且0.25mm以下,间隔为0.07mm以上且0.15mm以下,在宽度方向(W)上,在主面上未设置第1金属层(41)的电介质薄膜与第1外部电极(51)之间存在第1间隙(71a),第1间隙(71a)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为0.3mm以上,在厚度方向(T)上相邻的第1电介质薄膜(31)以及第2电介质薄膜(32)中,在主面上设置有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相对于在主面上未设置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向第2外部电极(52)侧突出,在观察沿着厚度方向(T)以及宽度方向(W)的剖面时,在层叠体(10A)的第2端面(10Ab),在厚度方向(T)上连续地存在第2凹凸(12a),该第2凹凸(12a)以将在主面上设置有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曲线(J2)为轮廓线,在遵循JIS B 0601:2001进行了测定时,第2凹凸(12a)的高度为0.07mm以上且0.25mm以下,间隔为0.07mm以上且0.15mm以下,在宽度方向(W)上,在主面上未设置第2金属层(42)的电介质薄膜与第2外部电极(52)之间存在第2间隙(72a),第2间隙(72a)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为0.3m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195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180064611.0
申请日:2021-09-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B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的使用环境中长时间被施加了电压,作为电极的金属层也不易氧化的薄膜电容器。薄膜电容器(10)具备包含热固化性氨基甲酸酯树脂的电介质树脂薄膜(13、14)、和设置在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13、14)的至少一个面的金属层(15、16),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13、14)至少包含异氰酸酯基以及羰基,波数:2200cm‑1以上且2350cm‑1以下的范围内检测出的上述异氰酸酯基的吸收峰值强度相对于波数:1650cm‑1以上且1800cm‑1以下的范围内检测出的上述羰基的吸收峰值强度之比(异氰酸酯基的吸收峰值强度/羰基的吸收峰值强度)为0.08以上且1.15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