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模块
    1.
    发明公开
    电池及模块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40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399423.5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及模块。本公开的电池具备层叠型的电极体、层压外装体、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所述电极体通过正极片和负极片交替地隔着分隔片在层叠方向上层叠而成。所述正极极耳从所述层压外装体朝向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的一侧突出。所述负极极耳从所述层压外装体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突出。所述电极体在与所述层叠方向及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两边缘区域中具有仅多个所述分隔片互相重叠的重叠区域。2个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一方具有多个所述分隔片熔接的多个熔接部。所述多个熔接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离散地形成。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7628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0770538.5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锂离子电池结构。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卷芯模块(A)包括正极片(23)、正极耳(16)、隔膜(24)、负极片(25)和负极耳(17),所述的正极片(23)将正极材料涂布在铝箔两侧,负极片(25)将负极材料涂布在铜箔两侧,正极铝箔和负极铜箔即为电池的集流体,正极片(23)、隔膜(24)和负极片(25)采用卷绕方式排列连接,隔膜(24)位于相邻正极片(23)和负极片(25)之间。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结构,有效避免激光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进入模块内部,避免锂离子电池短路的风险,提升制造效率及合格率,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防止卷芯模块在入壳过程中出现损伤,提升电池整体性能。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056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37136.5

    申请日:2025-02-07

    Inventor: 刘俊龙 劳绍江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包括电极组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一转接件。电极组件包括多个极片和隔离膜。多个极片中包括一第一极片,第一极片位于电极组件的最外层。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极耳,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连接第一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设于第一集流体。第一极耳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第一导电件穿设于第一贯通孔,第一转接件连接第一导电件。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涂层,第一涂层具有导电性,第一涂层将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间隔开,还将第一极耳与第一导电件间隔开,并将第一极耳与第一转接件间隔开;第一涂层接触第一导电件。此二次电池有利于减小第一极片出现析锂的可能性。

    一种圆柱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05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40422.7

    申请日:2025-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电池,包括壳体、容纳于壳体的卷芯、分布于卷芯两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与正极极耳焊接连接的正极集流盘和与负极极耳焊接连接的负极集流盘、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所述壳体和正极盖板一体化成型,所述壳体和负板盖板焊接连接。所述正极盖板为圆形,中间一体化设置有正极极柱,所述正极盖板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位置设置有绝缘密封圈,所述正极极柱中间位置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底部为密封结构,所述正极盖板通过所述正极极柱上的孔洞与所述正极集流盘使用激光进行穿透焊接。通过正极盖板与壳体的一体化设计,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一道正极端周边焊接,有效降低焊接气密性漏液风险。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圆柱锂电池制备方法。

    电池、终端设备及激光焊穿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906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03763.7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终端设备及激光焊穿检测方法。电池包括电芯和保护板,电芯包括电芯本体以及电极端子,保护板包括基板及导电件。基板至少包括第一电路层及第二电路层。第一电路层包括第一本体区域以及检测点。第二电路层包括孤岛区域,孤岛区域与检测点电连接。沿第一方向,电极端子、导电件、第一本体区域以及孤岛区域层叠设置。沿第一方向,导电件与电极端子重叠焊接的区域形成焊接部,沿第一方向观察,焊接部位于孤岛区域内。由此,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终端设备及激光焊穿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电池保护板是否被焊穿,从而降低故障电池流入客户端甚至消费者端的风险。

    电池单体、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9062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71257.6

    申请日:2025-03-27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极柱,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以及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其中,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极柱与所述外壳,所述导热件用于将所述极柱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外壳;所述导热件具有导热腔,所述导热腔内设置有毛细结构,且所述导热腔内填充有相变介质,以提高对极柱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可靠性。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64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21730.5

    申请日:2025-01-26

    Inventor: 罗在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具体包括电池壳体,设于电池壳体内的卷芯,设于卷芯底部的第一连接片,设于卷芯顶部的第一连接片,与电池壳体固定连接且导通的顶盖,以及设于卷芯顶部的极柱;第一连接片将卷芯的第一极与电池壳体导通,极柱与顶盖绝缘,第一连接片将卷芯的第二极与极柱导通。本发明通过顶盖将卷芯的第一极引出,极柱将卷芯的第二极引出,从而使圆柱电池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均位于电池壳体的顶端,因此在电池成组的过程中,可在多个圆柱电池的顶部进行第一极和第二极的连接,从而使大量圆柱电池的集成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卷绕电芯及具有其的电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6451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893685.7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电芯及具有其的电池。本发明实施例的卷绕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层叠并沿卷绕方向卷绕形成卷绕电芯;第一极片的内圈和外圈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极耳和至少一个第二极耳,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第二极耳的数量;第二极片上设有第三极耳。本发明实施例的卷绕电芯通过在第一极片的内圈和外圈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极耳和至少一个第二极耳,且将第一极耳的数量设置为大于第二极耳的数量,由此,第一极片内圈的内阻小于第一极片外圈的内阻,使得第一极片的内圈的发热速率小于第一极片外圈的发热速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卷绕电芯具有平衡内部各区域温度升高速率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