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豆荚结构的石墨相碳化氮/石墨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417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010938230.8

    申请日:2020-09-09

    摘要: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具有豆荚结构的石墨相碳化氮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内容是选择适量的鳞片石墨与石墨相碳化氮在适合的球磨速率以及球磨时间进行高能球磨。在球磨过程中,鳞片石墨与球磨时产生能量驱动石墨相碳化氮发生卷曲,形成管状结构,并将石墨包覆在管状结构中,形成类豆荚结构。该复合材料导电性良好,结构与化学性质稳定,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表现出高比容量、良好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能,且复合材料制备过程采用的原料廉价、生产周期短,易于实现工业化应用。

    一种金属单原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添加剂的应用和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

    公开(公告)号:CN1177667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1789583.6

    申请日:2023-12-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单原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添加剂的应用和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单原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添加剂的应用,所述金属单原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模板剂、含氮化合物、有机碳化合物、水溶性锰盐和水混合,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前驱体;将所述前驱体依次进行碳化和去除模板,得到碳化物料;将所述碳化物料进行焙烧,得到金属单原子材料。本发明所述金属单原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添加剂,可诱导低温、高倍率等极端情况下石墨负极析出的锂均匀沉积,只需添加1wt%即具有优异的抑制石墨析出锂枝晶的效果,从而增强了电池安全性和寿命。

    一种人造石墨连续化造粒碳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79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43959.9

    申请日:2024-03-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石墨连续化造粒碳化装置及方法,涉及石墨造粒碳化技术领域,主要是将人造石墨制备过程中的造粒工艺和碳化工艺通过中转组件整合成完整个体,其中的造粒工艺和碳化工艺之间不会相互制约干涉,而是以中转组件作为中转结构,将造粒工艺中得到的颗粒原材料直接转移到碳化工艺中,省下现行过程中对颗粒原材料的转运过程和冷却过程,上述过程还需要利用到造粒工艺和碳化工艺中因温度产生的高压力而促使颗粒原材料的转移过程中,整体过程中热量散热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内胆套和外仓套,采用隔离式的转移方式,将造粒工艺和碳化工艺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单独收集,其目的是:降低工艺成本、缩短工艺周期以及降低热量浪费程度。

    水系电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38276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011300452.3

    申请日:2020-11-19

    发明人: 陶山博司

    摘要: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氢氧根离子(OH‑)为载体离子的水系电池。一种水系电池,具备正极层、负极层和水系电解液,所述水系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层包含具有菱面体晶系晶体结构的石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层包含选自Zn单质、Cd单质、Fe单质、Zn合金、Cd合金、Fe合金、ZnO、Cd(OH)2、Fe(OH)2和贮氢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水系电解液中溶解有选自KOH和NaOH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电解质。

    一种石墨炔材料在甲酸制氢中应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8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89654.0

    申请日:2023-11-07

    申请人: 安徽大学

    发明人: 李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炔材料在甲酸制氢中应用的方法,本发明以节省实验时间、成本以及提升甲酸制氢产氢率为目标,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形成能作为判断材料热稳定性的依据,从而筛选出高稳定性的石墨炔材料。再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出甲酸制氢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吸附能以及Pd基催化剂的单双齿甲酸盐的能量,并将两者作为判定依据,筛选出具有高产氢率的催化甲酸制氢反应的石墨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