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温保护功能的节能蒸汽机

    公开(公告)号:CN1191966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08107.5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蒸汽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温保护功能的节能蒸汽机,包括节能蒸汽机体和节能蒸汽机体正面交接的箱门,所述节能蒸汽机体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节能蒸汽机体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表面设置有稳固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和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位于散热组件上方;散热组件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通过散热机构,散热组件利用第一风扇转动对节能蒸汽机体内部起到散热效果,调节组件利用双金属片带动第二转动杆向下移动,使得第一转动杆和第二风扇转动,从而加快对节能蒸汽机体内部,避免节能蒸汽机体内部产生高温危险,提高该节能蒸汽机的安全性和高温保护效果。

    用于悬浮床加氢装置的紧凑型复合管板蒸汽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107152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1911005158.7

    申请日:2019-10-2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悬浮床加氢装置的紧凑型复合管板蒸汽发生器,包括管箱和换热蒸汽发生结构,管箱内设置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第一管腔上连通设置反应产物入口,第二管腔上连通设置换热后产物出口;换热蒸汽发生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反应产物通道和饱和水通道,反应产物通道的入口与第一管腔连通,反应产物通道的出口与第二管腔连通;管箱和壳体之间通过双管板结构隔离密封连接,双管板结构的内部设置允许外界空气流通的隔离腔,反应产物通道的两端均密封穿过双管板结构和隔离腔。该蒸汽发生器可以对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反应产物进行余热回收,减少泄漏发生的可能性;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压缩了双管板的材料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

    生产蒸汽的HCl合成炉、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9880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010288707.2

    申请日:2020-04-14

    Inventor: 孙大玺 贾琛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蒸汽的HCl合成炉、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所述炉体由筒形结构的膜式水冷壁构成,炉体内设置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省煤器单元和过热器单元,省煤器单元的除盐水进口接通除盐水供给管道,其除盐水出口接通汽水分离单元,过热器单元的进口接通汽水分离单元的蒸汽出口,所述汽水分离单元包括锅筒,所述锅筒的一个输入端与省煤器单元的除盐水出口接通,锅筒的蒸汽出口与过热器单元的进口接通。通过采用除盐水、蒸汽为换热介质,利用耐候钢进行间壁换热,在高效吸收HCl蒸汽热能的同时,将热能回收生产过热蒸汽并用于发电等,为氯碱工业节约大量能源。

    可减小蒸汽温差的蒸汽发生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973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34473.0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减小蒸汽温差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容纳腔室以及热源入口、热源出口、给水入口与蒸汽出口,热源入口、热源出口、给水入口及蒸汽出口设置于外壳,并分别连通容纳腔室连通;多个换热组件,间隔设置于容纳腔室中;多个给水组件,给水组件的一端穿过外壳,并与至少一换热组件连通;蒸汽输出组件,设置于蒸汽出口,并连接换热组件;以及多个调节组件,每一调节组件对应一个给水组件,用于调节对应给水组件中的给水流量。如此能够调节换热组件输出蒸汽的温度,使得各个换热组件输送到蒸汽输出组件的蒸汽温度均衡,减小蒸汽的温差,保证蒸汽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还能避免产生热应力,保证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性能。

    一种化工用废热锅炉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4757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0809.0

    申请日:2023-04-18

    Inventor: 曾宪席 郑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用废热锅炉,包括底板,底板上侧设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能够进行尾气的废热利用,对水进行加热,加热机构内设有切换机构,通过辅助机构内设有的能够升降的套壳以及能够带动加热器转动的转轴,能够在使用时通过套壳将加热器底部的开口堵住,并且对加热器进行支撑,在需要清理加热器内水垢时,通过转轴将加热器翻转,使得加热器内部与外界相连,方便进行水垢的清理;通过切换机构内设有的螺纹板,能够将加热器内部分成上加热腔和下加热腔两个空间,上加热腔内通入已经被吸收热量的尾气,能够对尾气热量进行更多的利用;通过螺纹板的移动能够使上加热腔和下加热腔联通,此时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水蒸气。

    蒸汽发生装置
    6.
    发明公开
    蒸汽发生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24778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456026.7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高温蒸汽发热炉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该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内置至少两层供流体流通的腔体,位于首层的所述腔体设有进口,位于末层的所述腔体设有出口,所述进口、各层所述腔体以及所述出口依次连通;以及,发热体,设于所述壳体,用于对各层所述腔体的流体进行加热,由于本申请的多层空腔的设计,使得流体的流路复杂,热转换率高,达到输入低功耗输出高品质蒸汽的效果。

    一种民用高效蓄热式燃烧锅炉

    公开(公告)号:CN11170684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395601.2

    申请日:2020-05-12

    Inventor: 杨思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民用高效蓄热式燃烧锅炉,属于民用锅炉领域,一种民用高效蓄热式燃烧锅炉,本方案利用较少绝热材料达到较高的绝热能力,即节约了成本,使弹性绝热纤维不易与固定兜网分离或自身发生位移,不易影响保温层的正常保温效果,在锅炉外壳处于待机状态时,蒸汽区内蒸汽温度逐渐下降,蒸汽区内蒸汽压强会随蒸汽温度的下降而下降,此时在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压缩弹簧作用下,会将密封盖顶起,直至通孔裸露到蒸汽区内,此时热能补充管可以将蒸汽通过通孔输入蒸汽区内,增加蒸汽区内蒸汽的温度和压强,直至密封盖重新被蒸汽区内蒸汽压强压回至热能补充管内,减小锅炉外壳重新启动时所需消耗的能量。

    一种便于检修的煤气发电锅炉防护支架及检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15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61540.7

    申请日:2022-04-07

    Inventor: 邓伟 李凯 赵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煤气发电锅炉防护支架及检修方法,一种便于检修的煤气发电锅炉防护支架,包括煤气发电锅炉主体,煤气发电锅炉主体的底部外壁上对称焊接固定有支撑架,煤气发电锅炉主体的顶部两侧外壁上固定有检修护栏,煤气发电锅炉主体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检修防护支架组件,检修防护支架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架顶部外壁上的移动n型架;本发明能控制第一电机工作,第一电机带动螺杆进行转动,在螺杆和螺孔的配合下带动L型移动块沿移动槽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移动n型架和爬梯架进行横移,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工作能实现爬梯架位置的调节,利于工作人员各个位置的攀爬使用,工作人员能对煤气发电锅炉外壁全面的检修。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用储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53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160984.4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用储能装置,包括两个可相互对接的封闭结构一和封闭机构二,并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设置有锅炉,封闭空间内设置有温差发电组件,封闭结构一和封闭结构二内还分别设置有蒸汽组件。封闭结构一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一、竖直设置在底板一上的弧形罩一、设置在弧形罩一内侧的上气囊一、设置在弧形罩一顶端部的顶盖一,底板一的底端面还设置有下气囊一,下气囊一设置在上气囊一的下方,下气囊一与地面可分离式的接触。本发明提供的锅炉余热回收用储能装置,解决了如何将锅炉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将锅炉内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损耗。

    热交换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0268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80022225.8

    申请日:2019-02-07

    Abstract: 热交换装置具有:外壳,其俯视时的剖面形成为矩形状;框架件,其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面,保持外壳的强度;传热部,其配置于外壳的内部;多个承重梁,它们以从下方对传热部进行支承的方式设置在与所述传热部垂直的方向上;以及支承部,其从框架件的位置向外壳的内侧突出而对承重梁的端部进行支承,承重梁的端部和支承部通过在约束了承重梁的轴向移动的状态下进行支承的固定部而被固定,外壳的内表面、支承部以及固定部通过隔热件而被隔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