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47552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410723988.4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干馏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原料煤经破碎、筛分后进入预热干燥器,原料煤被催化裂化二再烟气干燥脱水后进入流化床干馏反应器,催化裂化一再烟气燃烧后的高温烟气和水及加热后的循环煤气的混合物作为热载体,在0.1~0.4MPa(绝),500~750℃条件下发生热解反应生成煤气、焦油和半焦。其中水的加入量以其气化后在热载体中体积含量为1~20v%计,优选为3~10v%。该方法将煤化工与石油炼制技术进行了有机组合,不仅增加了焦油产率,提高了煤气热值,而且实现了能量的高效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479527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032410.X
申请日:2016-1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秸秆燃烧放热进行垃圾制炭系统,主要由秸秆燃烧炉(2)、垃圾干燥炉(8)、炭化炉(13)、热解气循环风机(14)、导热油换热器(3)、导热油循环泵(12)、鼓风机(1)、引风机(6)、冷却塔(9)、酸洗塔(5)、烟囱(4)等组成。本发明利用秸秆燃烧放出来的热量对垃圾进行预热和炭化,整个系统实现以废治废,无臭氧和焦油排放,安全可靠。同时相比间接加热炭化炉如电加热炉、夹套加热炉等,本发明采用秸秆燃烧放热给炭化炉提供热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以废治废,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318418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49344.9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河南省博顿生物质转化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秸秆低温炭化制备生物质炭燃料的方法,属于生物质热解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向炭化炉内通入氮气使炉内为无氧或低氧环境后,将玉米秸秆原料颗粒从炭化炉顶部进料,热气流从炭化炉底部进入,在炉内形成逆流反应区域;控制炭化炉底部的反应温度为200~280℃,炉内压力为1010~1200mbar,反应生成生物质炭燃料从炭化炉底部输出。该玉米秸秆低温炭化制备生物质炭燃料的方法,热利用效率高,炭化温度低,降低能耗;炭化后所得生物质炭燃料的质量得率70%~85%,能源得率85%~95%,能源得率高;所得生物质炭能量密度高,可作为燃料使用,拓展了产品的用途,为玉米秸秆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542807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80540.4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有机物蓄热式热解活化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热解装置,除焦活化装置以及蓄热装置,其中,所述热解装置的热解油气出口与除焦活化装置的热解油气入口相连,所述热解装置的热解炭出口与除焦活化装置的热解炭入口相连。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及可燃气储罐,所述可燃气储罐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所述第二蓄热室相连;所述除焦活化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所述第二蓄热室相连。本发明所述系统能够清洁高效的生产可燃气及活性炭,工艺流程短,能源利用率高,产品品质好,经济效益好,易于进行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11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397018.4
申请日:2015-07-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一种具有较高焦油收率的低阶煤或油页岩热解方法,适用于以获得高收率焦油为目的低阶煤移动床的热提质过程。本方法为气体热载体工艺,高温气体自碳化室热端的燃烧室横穿过煤料向集气室冷端流动,热载体气体与煤料进行气-固间的快速换热,煤料被加热发生低温热解。热解产生的油气混合物与热载体气体一同由碳化室冷端的集气室被引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热解产生的油气和热载体迅速穿过具有平均为600℃/m的径向温度梯度的煤料,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流动,及时避免了显著的二次裂解。另一方面,该方法采用气体热载体径向穿透煤层,热载体将热量横向短距离传递给内部煤料,可显著减少料层阻力,减少粉化半焦带出,提高传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212378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110098415.3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0B53/04 , C10B53/02 , C10B53/00 , C10G1/00 , C10B47/02 , C10B47/20 , C10B47/24 , C10B49/18 , C10B49/22 , C10B49/06 , C10B49/10 , C10B4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物质热解的强化方法及热解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热解装置包括:热解反应器(1)、供料装置(3)、颗粒排出口(4)和气相产物排出口(5)以及热量提供系统,所述的热解反应器(1)中含碳物质充填层中还设置若干传热性能好、耐高温的板式内构件(6),至少内构件的一端或一侧与热解反应器的高温或加热壁面紧密接触,另一端直接与含碳物质接触,热量由高温反应器的边壁快速传向内构件,从而经内构件快速加热含碳物质,内构件壁面与含碳物质间构成间隙,提供热解气相产物的排出通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热解反应器(1)中加装板式内构件(6),强化了传热效果,有利于热解气的逸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提高了焦油产率与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836894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476946.6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炉或热解炉,包括:壳体,包括顶棚、底板和外侧壁;旋转料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和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料床的筒状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同所述旋转料床一起以所述旋转料床的旋转轴线回转。本发明的干燥炉或热解炉的支撑壁与下料管分离设置,使得整个旋转料床的重量由支撑壁承载,而通过调整支撑壁的安装位置、尺寸和材料可大幅度增加支撑壁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076830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80124432.0
申请日:2009-05-29
Applicant: 博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B49/06 , C10B53/02 , C10J3/14 , C10J3/16 , C10J3/36 , C10J3/485 , C10J3/721 , C10J2200/09 , C10J2200/152 , C10J2300/0903 , C10J2300/0916 , C10J2300/092 , C10J2300/094 , C10J2300/0946 , C10J2300/0956 , C10J2300/0973 , C10J2300/1637 , Y02E50/14 , Y02P20/129 , Y02P20/145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合并有两个反应器的气化器,其使用外部生成的预热高温蒸汽注入第一反应器中,其中气化的加热需求由蒸汽的显热提供。所述气化器可产生中等和较高LCV的合成气。第一反应器是对粗进料进行气化的固定床气化段,且第二反应器是对液体和细进料进行气化的气流床气化段。借助高温蒸汽使固体粗进料在气化器的第一固定床反应器内脱除挥发成分,并随后在第二反应器内对其施加更高的足以裂化和破坏焦油及油类的温度。可形成作为副产品的活性炭。所述气化器可使用各种固体和液体进料。所述气化器能同时气化这些不同的进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903081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80121594.4
申请日:2008-12-18
Applicant: 埃克洛普有限公司
Inventor: R·默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62 , B01D2257/504 , C01B3/16 , C01B2203/0283 , C10B49/06 , C10J3/14 , C10J3/66 , C10J2300/092 , C10J2300/093 , C10J2300/0946 , C10J2300/0959 , C10J2300/0969 , C10J2300/0996 , C10J2300/16 , C10J2300/1807 , Y02A50/2341 , Y02C10/04 , Y02P20/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多级还原过程中后处理含CO2的废气的方法。将含CO2的废气作为由不可气化的散料和可热解的有机物质构成的固体物质流的逆流引导通过多个区(4、3、2、1)直至到达一个压力平衡区中并且与此同时转化成裂解气体。沿着固体物质流的流动方向在燃烧气体产生阶段(1)中在250-700℃的温度下将有机物质在还原条件下热解成短链的碳氢化合物、氢气和一氧化碳,同时产生焦炭和残留物。在中间阶段(2)中在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实施焦炭的氧化,其中将产生的一氧化碳逆着固体物质流在朝向燃烧气体产生阶段(1)的方向上吸走。在一氧化碳产生阶段(3)中在800-1600℃的温度下在按波杜平衡调节压力和温度的情况下将剩余的焦炭残余利用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在冷却阶段(4)中,将固体残留物和大块的散料在CO2逆流中冷却到100℃以下并提取出来并且至少将散料返回到循环中。
-
公开(公告)号:CN1398287A
公开(公告)日:2003-02-19
申请号:CN01804723.8
申请日:2001-02-15
Applicant: RE.D.E.股份公司
Inventor: C·卡伯里尼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G5/0276 , B01J3/006 , B01J3/02 , C10B49/06 , C10B53/00 , C10J3/66 , C10J2200/154 , C10J2300/1223 , C10K1/024 , C10K1/08 , F23G2202/101 , F23J2217/10 , F23J2217/50
Abstract: 通过热裂解焚化衍生燃料的垃圾以从中得到燃料气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脱除该物料中的空气;在与外部隔绝的真空环境(热裂解室)中推动一个物料床,并且通过与该物料接触的热气体的逆流来保持该环境的温度在400-600℃之间;将已通过热裂解室的物料送入反应器,以便在1200-1800℃的温度下进行处理;在接近所述热裂解室的入口端,抽出热裂解产生的气体和已与物料床接触的气体,以便将热裂解室保持在真空状态;将抽出的气体送入用于在反应器中产生的气体的排出管路;净化并过滤这样得到的气体,以使其可作为燃料气体来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