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652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0243852.7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脱氢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待生催化剂在一段烧焦区进行第一烧焦后,在二段烧焦区进行第二烧焦;(2)将第二烧焦后的产物经过干燥区、氧氯化区和冷却区,得到再生后催化剂;其中,所述一段烧焦区、二段烧焦区和氧氯化区排出的气体各自独立地进行循环。该方法通过将干燥区置于烧焦区下方,实现烧焦区和氧氯化区气体的独立循环,能够提高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贵金属分散度,改善催化剂的再生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9097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68331.7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失活钒催化剂的脱砷再生方法。所述失活钒催化剂的脱砷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压缩空气对失活钒催化剂进行吹灰处理;S2、将吹灰处理过的催化剂置于过氧化氢溶液中,进行氧化处理;S3、将氧化处理后的催化剂经烘干后,用氨水洗涤,得除砷后的催化剂;S4、将除砷后的催化剂浸渍于再生活性液中,搅拌;随后经烘干、焙烧后,即得再生钒催化剂。该方法避免了强酸强碱的使用,操作条件温和、过程简单,具有节约成本、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优点;而且提高了砷的脱除率和催化活性恢复率,其中,砷的脱除率能达到98%以上,催化活性恢复率能达到9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9097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1427385.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废催化剂的再生及资源化利用方法,再生方法包括(1)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原料与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接触;(2)吸附有机物的废催化剂与改性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分散液接触;(3)所述引入金属元素的废催化剂在惰性气氛下干燥,焙烧。得到的再生催化剂用作催化裂化装置开工剂或补剂。该方法无需深度脱除污染金属,使用较低量的改性金属即可降低废催化剂作为开工剂用于催化裂化反应的脱氢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01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50909.6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氟化硫降解装置和方法。降解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加压设备、阀门二、加热催化设备、阀门一和压力吸附储罐;收集加压设备至少用于收集混合六氟化硫、水蒸气和空气并将混合气体输送给加热催化设备;加热催化设备至少用于在水蒸气和空气气氛下加热催化降解六氟化硫;加热催化设备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前段、催化剂填料层和后段;后段设带阀门四的排放口;压力吸附储罐至少用于吸附六氟化硫降解产生的硫氧氟副产物;压力吸附储罐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区、副产物吸附层和通过回流管连接前段的第二区;回流管上设阀门三;第二区和阀门三之间的回流管上连接带阀门五的再生排放管。
-
公开(公告)号:CN1196775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80053962.0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环球油品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具有圆柱形部段和圆锥形部段的再生塔具有三级筛网,该三级筛网覆盖圆锥形部段中的开口,这防止从圆柱形催化剂床或圆锥形部段中的催化剂床逸出的任何催化剂进入富氧氯化区。再生塔还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附加的变化。圆柱形部段的长度可以增加。圆柱形部段中的内部筛网可包括冲孔板或带槽板。可以在圆柱形部段中的内部筛网的前面添加次级筛网。
-
公开(公告)号:CN119500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3152.4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38/04 , B01J27/28 , B01J27/199 , C07C253/28 , C07C255/51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氧化催化剂再生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氨氧化催化剂再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处理催化剂与补加组分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混合流化处理,所述补加组分为:活性组分含量高于新鲜催化剂的催化剂,或含有第IIIA主族元素的化合物。该方法可实现催化剂的在线复活,不用经过二次焙烧,运行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催化剂在上述再生温度和时间下,可在流化过程中实现活性再生,操作简单、提升生产效率。另外,经过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通过补加含有第IIIA主族元素的化合物可以实现催化剂活性很好的再生,突破了现有技术中活性再生一般都是补加价格昂贵的主要活性组分的惯性思维,降低了催化剂再生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273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908511.2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低碳烯烃和低碳芳烃制备系统的补热装置和低碳烯烃和低碳芳烃制备系统,所述低碳烯烃和低碳芳烃制备系统包括催化剂再生器,所述补热装置包括:风源;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的入口与所述风源连通,所述电加热器的出口用于与催化剂再生器的主风入口连通;温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所述电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主风入口之间;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加热器通信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调节所述电加热器的工作功率。本公开提供的补热装置能够补充低碳烯烃和低碳芳烃制备系统反应过程中焦炭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足,并且不会对催化剂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8711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80016623.5
申请日:2023-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载于单原子Ce掺杂的金属氧化物上的抗烧结金属催化剂及其用途,更具体地,涉及抗烧结金属催化剂、用于制备其的方法及其用途,其中,该金属催化剂通过在掺杂有单原子大小的Ce的金属氧化物载体中包含活性金属组分而具有改善的抗烧结性,同时即使在高温热化学反应中也保持金属的金属性。该金属催化剂具有改善的抗烧结性,同时保持活性金属的金属性,因此在高温热化学反应(诸如烃的芳构化、脱氢或氢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57741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1176358.6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28 , B01J23/30 , B01J35/61 , B01J35/64 , B01J35/63 , B01J38/02 , B01J38/04 , B01J38/00 , B01J38/10 , B01J38/48 , B01J38/50 , B01J38/52 , B01J38/60 , B01J38/62 , B01J38/66 , B01J38/68 , B01D53/86 , B01D5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FCC催化剂与处理液配制成浆液,进行湿式球磨处理,粉碎至一定粒径,然后进行还原焙烧处理;(2)步骤(1)还原焙烧后的物料与酸性钛硅复合溶胶中浸渍,然后干燥;(3)步骤(2)得到的物料补充活性组分前躯体和助剂前躯体进行混炼处理,成型,得到脱硝催化剂。本发明方法以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为原料制备脱硝催化剂,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性和脱硝效率,实现了固废资源化,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517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83931.9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 湖南建长石化有限公司
IPC: F27B1/20 , F27B1/10 , F27B1/16 , F27B1/28 , F27B1/26 , F27D17/00 , F27D7/02 , F27D99/00 , F27D15/02 , F27B1/21 , B01J38/02 , B01J3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再生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催化剂高温焙烧防飞温的处理装置和处理系统,处理装置包括:立式加热炉、多个温度检测器和气体调节管路,气体调节管路包括充气汇流管、氮气管路、热风管路和放空管路,充气汇流管的一端与立式加热炉的气体接入口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氮气管路和热风管路;该处理装置设置为能够根据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炉体中的温度数据而切换阀门的开闭状态,以切换充气汇流管与氮气管路、热风管路和放空管路的通断状态,以对气体调节管路充入炉体中的气体进行调节。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现有的焙烧设备没有配备对飞温情况进行检测及有效预防的设备,导致在焙烧过程中容易出现因飞温致使炉内温度失控、催化剂失活报废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