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传声器及耳内传声器用电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60714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180069756.6

    申请日:2011-11-04

    Inventor: 申斗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耳内传声器。上述耳内传声器包括:将从使用者的外耳道提供的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麦克风;将从外部设备提供的电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的扬声器;以及在内部包括用于在壳体的内部固定支撑上述麦克风的麦克风容纳槽和用于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支撑上述扬声器的扬声器容纳槽的隔音部件,上述麦克风的输入端和上述扬声器的输出端配置成朝向上述外耳道相对面,上述麦克风是包括背孔(back hole)的电容麦克风,上述隔音部件包括:用于向上述外耳道提供上述扬声器的输出信号的第一通槽;用于向上述麦克风的上述输入端提供从上述外耳道提供的上述音频信号的第二通槽;以及用于向上述麦克风的上述背孔提供从上述外耳道提供的上述音频信号的第三通槽。

    用于扬声器或麦克风模块的压力释放部

    公开(公告)号:CN10485329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707365.8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苹果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扬声器或麦克风模块的压力释放部。一种扬声器或麦克风模块包括声膜和至少一个压力释放部。所述压力释放部使所述声膜第一侧上的大气压力与所述声膜第二侧上的大气压力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释放部位于所述扬声器或麦克风模块的声学路径内。以此方式,所述声膜不同侧上的大气压力之差将不会阻碍所述声膜的运动。在一个或多个实现中,所述压力释放部可以是不透声音的。由于压力释放部位于所述扬声器或麦克风模块的声学路径内,因此不透声音可以确保所述压力释放部本身不会干扰所述扬声器或麦克风模块的操作。

    便携式演播室监听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780491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016268.9

    申请日:2015-01-13

    Inventor: K.W.波特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演播室监听器系统具有第一监听器和第二监听器。第一监听器其有第一固定组件。第二监听器具有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被配置成将第一监听器牢固固定到第二监听器并且防止第一监听器和第二监听器意外分开。第一监听器具有第一手柄。第二监听器具有第二手柄。手柄握把安置于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以防止第一监听器与第二监听器分开。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凸部/插口机构的第一部分并且第二监听器包括凸部/插口机构的第二部分。第一监听器和第二监听器各包括安置于中空外箱上的障板。多个肋状物形成于中空外箱的侧壁上。

    压电式音响变换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41966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0880005406.1

    申请日:2008-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7/00 H04R1/2876 H04R3/04 H04R3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要求增大元件数量而实现省空间化及高音质化的压电式扬声器。本发明的压电式音响变换器包括由夹在两个表面电极的压电构件构成的压电元件、以及在至少一主表面被进行印刷布线,且在至少一主表面粘结有上述压电元件的振动膜;振动膜包括框部、粘结有压电元件并进行振动的振动单元、以及连接框部和振动单元,支撑该振动单元的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在框部和至少一个支撑单元中的至少任意之一中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器,该电阻器是与印刷布线一体形成,并与压电元件共同构成串联RC电路。

    一种新型超薄声波阻抗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5898648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53435.3

    申请日:2016-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1/2876 H04R1/2815 H04R1/289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学领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超薄声波阻抗变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或多个阻抗变换单元。其中阻抗变换单元由框架、多层预应力薄膜或多层预应力弦网、多层声学材料组成。其中框架内部具有上下通透的孔腔,孔腔内部交替放置预应力薄膜或弦网和声学材料,也就是从孔腔一端开始,一层预应力薄膜或弦网、一层声学材料、一层预应力薄膜或弦网、一层声学材料,如此循环直到将孔腔填满。其中孔腔可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包括变截面和等截面。其中每一层预应力薄膜或弦网在放置到孔腔内部之前,要求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大小由期望这一层薄膜或弦网达到的阻抗值决定。本发明能实现阻抗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快速变化,实现超薄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