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O挂板条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1130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280057852.3

    申请日:2012-11-23

    Inventor: J·A·斯维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D1/34 E04C2/205 E04D12/004

    Abstract: 本文公开的是包括热塑性聚烯烃(TPO)膜的挂板条系统的各种实施方案。在一实施方案中,挂板条可以包括多个热封在一起的TPO膜。所述热封的TPO膜可以包含多个在所述膜之间的用于结合一个或更多个耦合装置的未封闭区域。石板屋面板可以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耦合装置被吊挂。

    覆层装置和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17074C

    公开(公告)日:2005-08-31

    申请号:CN02808893.X

    申请日:2002-04-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屋顶覆层,其包括由再生塑料制成的部件(10),该部件包括本体部分(11),位于本体部分(11)的引导端(14)的板条接合部分(12)和板条回复止挡(13),板条回复止挡是位于本体部分(11)的下侧面上的横向肋条,其与板条接合装置(12)相隔一定距离,该距离由屋顶板条(15)的斜度或间隔决定。板条接合部分(12)包括正对着屋顶板条(15)的上斜面的向下悬挂的连接板(16),和从该连接板延伸的下连接板(17),下连接板在使用时用于放置在板条(15)的下表面附近。下连接板(17)朝向引导端(14)的端部具有形状为隆起的闭锁凸榫(20)用于相对向下悬挂的连接板(16)和下连接板(17)的弹性偏置来穿过所述的板条(15),以连接屋顶板条(15)的引导面。本体部分(11)与下连接板(17)之间的间隙是容纳相邻屋顶部件(10)的尾端(21)的空间,从而将尾端(21)夹在本体部分(11)的下侧与板条(15)之间。利用与相邻板条(15)的上引导端连接的挡板(13)提供进一步的安装安全性。

    一种构件式光伏瓦防水屋面

    公开(公告)号:CN10604976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52029.X

    申请日:2016-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件式光伏瓦防水屋面,包含构件式光伏瓦、横向檀条、纵向檀条、通风网格板和导轨,所述构件式光伏瓦通过结构左右和上下卡合的方式装配,所述纵向檩条按照一定的间距安装在屋面基础上,所述横向檩条根据构件式光伏瓦的尺寸安装在纵向檀条上,所述构件式光伏瓦设置在横向檩条上方,所述最底部一排的构件式光伏瓦的底部配套安装有导轨,并通过该导轨安装在横向檀条上,在导轨和横向檀条之间,还安装有通风网格板;所述最上面一排的构件式光伏瓦的顶部用自攻螺丝钉将光伏瓦与横向檩条紧固,所述构件式光伏瓦与四周的屋面瓦片或者屋檐结合处采用防水板过渡。本发明能有效的利用建筑屋面在起到防水保温的作用,还能够进行光伏发电。

    屋顶板隔离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5439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80030869.5

    申请日:2011-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D13/17 E04D1/34 E04D12/00 E04D12/004

    Abstract: 本文提供的装置、方法以及系统用于将屋顶的外层与屋顶的支承结构间隔开使得屋顶能够遮蔽天气要素,允许光线穿过,并有利地使空气循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隔开屋顶上的板的楔形装置包括底面、相对于底面成一定角度倾斜的顶面以及连接顶面和底面的整体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多个肋状部件和多个钉箱。

    屋顶板及屋顶盖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9293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580007188.1

    申请日:2005-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D3/30 E04D3/365 E04D12/004 E04D12/006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斜屋顶的自支撑屋顶板,该斜屋顶具有无檩屋顶构造。该屋顶板在其后部上具有主竖直壁,并且还具有阻止屋顶板的主竖直壁和顶壁之间存在的预定弯曲角度增大的装置。该装置为:(a)邻近主竖直壁连续延伸的第二竖直壁,由此形成竖直双重壁,其间具有沿屋顶板的整个纵向长度的间隙;(b)一体化的小型肋,位于屋顶板的顶壁和主竖直壁之间的边界区域处,用作连接在主竖直壁的中部与顶壁的相应中部之间的支杆;(c)一体化的小型肋,位于主竖直壁和自其下端部弯曲的水平凸缘之间的边界区域处,用作连接在主竖直壁的中部和凸缘的相应中部之间的支杆;或者为上述至少一个或两个。该特殊的屋顶板允许无檩结构的椽间隔增大至使用最佳公知技术产品所允许的两倍,因此显著降低了整个屋顶结构的成本和劳动力。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屋顶板的屋顶盖法及一种用在该方法中的支撑体。

    屋顶板及屋顶盖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38488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580007188.1

    申请日:2005-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D3/30 E04D3/365 E04D12/004 E04D12/006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斜屋顶的自支撑屋顶板,该斜屋顶具有无檩屋顶构造。该屋顶板在其后部上具有主竖直壁,并且还具有阻止屋顶板的主竖直壁和顶壁之间存在的预定弯曲角度增大的装置。该装置为:(a)邻近主竖直壁连续延伸的第二竖直壁,由此形成竖直双重壁,其间具有沿屋顶板的整个纵向长度的间隙;(b)一体化的小型肋,位于屋顶板的顶壁和主竖直壁之间的边界区域处,用作连接在主竖直壁的中部与顶壁的相应中部之间的支杆;(c)一体化的小型肋,位于主竖直壁和自其下端部弯曲的水平凸缘之间的边界区域处,用作连接在主竖直壁的中部和凸缘的相应中部之间的支杆;或者为上述至少一个或两个。该特殊的屋顶板允许无檩结构的椽间隔增大至使用最佳公知技术产品所允许的两倍,因此显著降低了整个屋顶结构的成本和劳动力。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屋顶板的屋顶盖法及一种用在该方法中的支撑体。

    覆层装置和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05724A

    公开(公告)日:2004-06-16

    申请号:CN02808893.X

    申请日:2002-04-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屋顶覆层,其包括由再生塑料制成的部件(10),该部件包括本体部分(11),位于本体部分(11)的引导端(14)的板条接合部分(12)和板条回复止挡(13),板条回复止挡是位于本体部分(11)的下侧面上的横向肋条,其与板条接合装置(12)相隔一定距离,该距离由屋顶板条(15)的斜度或间隔决定。板条接合部分(12)包括正对着屋顶板条(15)的上斜面的向下悬挂的连接板(16),和从该连接板延伸的下连接板(17),下连接板在使用时用于放置在板条(15)的下表面附近。下连接板(17)朝向引导端(14)的端部具有形状为隆起的闭锁凸榫(20)用于相对向下悬挂的连接板(16)和下连接板(17)的弹性偏置来穿过所述的板条(15),以连接屋顶板条(15)的引导面。本体部分(11)与下连接板(17)之间的间隙是容纳相邻屋顶部件(10)的尾端(21)的空间,从而将尾端(21)夹在本体部分(11)的下侧与板条(15)之间。利用与相邻板条(15)的上引导端连接的挡板(13)提供进一步的安装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